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劉悠揚
正值北京冬奧會,運動健兒爭相在奧運賽場爭金奪銀,激動、失落、感人、高興的畫面在賽場交織上演,而場外拿著“長槍短炮”的攝影記者亦是奧運會上一道風景線。
新年伊始,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了攝影記者趙迎新的新書《我是奧運攝影官》,讀者可從中一窺攝影記者的奧運之旅,也可追憶和回味奧運賽場上的經典畫面。
20年前,因為一張《北京申奧成功》的照片而漸漸走入人們視線的攝影記者趙迎新,開啟了她奧運攝影生涯嶄新的篇章;2002年,在鹽湖城冬奧會上,中國實現了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她將歷史一刻拍攝下來,留為經典影像;2004年雅典奧運會,劉翔奪冠,創造歷史的一幕定格在她的鏡頭下,閃耀著永恆的光芒;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媒體運營負責人,她見證了令人難忘的體育盛事。
這本書圍繞趙迎新的體育攝影生涯和心路歷程,追憶了她在體育記者時期的採訪報道經歷,回溯了運動員背後的故事與夢想,重溫了中國體育史上諸多難忘的“第一次”,生動詮釋了奧運精神,展現了一位攝影人的奧運情緣,彰顯了中國從體育大國走向體育強國之路過程中,不斷崛起的大國實力。
該書責編梁培培認為,和市場上其他同類圖書相比,《我是奧運攝影官書最大的亮點是稀缺性和價值性。首先,這本書帶有文學和藝術的雙重屬性,在北京冬奧會之際,這種圖文並茂的社科人文讀物鳳毛麟角,從個人經歷反映時代變遷和中國體育逐漸走向強大這種以小見大的角度和立意深刻的主旨,也是本書的特色;其次,作者有獨特的人生經歷,是奧運史上第一位女性攝影運營官,也是首位擔此職務的中國人,這類故事是廣大讀者願意看,願意聽的。所以,無論當作冬奧會的主題出版物,還是文學藝術類的暢銷書,這本書都具有較大的潛力。
在書中,奧運精神其實是一種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力量。奧運精神一方面指運動員刻苦訓練,為國爭光,比如在趙迎新的鏡頭下,水流湍急的怒江邊留下了中國皮划艇運動員訓練的身影;體操館內,迴盪著裹著紗布的腳在不停跳躍的音符;從十米跳臺、三米跳板,到奧運會冠軍領獎臺,是運動員一遍遍俯衝入水的訓練時間和強度的累積之路……另一方面,不辭辛苦的攝影人、積極籌備賽事的奧運組織者身上也同樣體現了奧運精神。
而在詮釋奧運精神的同時,本書也體現了中國走向體育強國之路的過程中不斷崛起的大國實力。20世紀90年代,趙迎新在英國報道溫布林登網球錦標賽時,當時,場地內還沒有中國記者的一席之地,中國記者在國外採訪報道受歧視和冷落。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新華社成為國際奧委會認可的國家奧林匹克攝影隊,才擁有攝影記者上“貓道”和安裝遙控相機的特權。在東京奧運會,新華社成為國際奧林匹克攝影隊,在今後的所有奧運會上享受永久的拍攝特權。從書中可以看到,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中國媒體的地位也在逐日提升。
據梁培培介紹,全書分為三個主題。第一類是核心敘事,包括《成為奧運史上第一位女攝影運營官》《中國人淚灑莫斯科》《中國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等,這一部分文章起“先入為主”的作用,當然,這種先入為主是直奔主題的另一種表達含義,旨在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20年前,北京申奧成功,中國人淚灑莫斯科;楊揚在鹽湖城冬奧會為中國獲得冬奧會首枚金牌,以及雅典奧運會女排逆勢奪冠,劉翔創造奇蹟等歷史瞬間,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世界呈現一道炫目的彩虹……都被定格在趙迎新的鏡頭之中,得到視覺化的見證。
第二類著重描寫北京奧運會媒體運營團隊的幕後故事:《不同尋常的2008》《世界媒體大會》《奧運荷爾蒙》等,並且,作者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講解賽事攝影位置、角度、裝置等知識,比如攝影背心的功能,奧運會攝影記者註冊證件型別,水下視窗、網球小窗等特殊的攝影位置。
第三類文章採用倒敘的方式,作者飽含深情地追憶了幼年時期,自己苦練乒乓球技藝,最後為了學業,不得已與專業體育作別的遺憾往昔;回顧了二十年前自己身為新華社體育攝影記者時,曾經拍攝的中國體操隊、跳水隊、皮划艇隊等刻苦訓練的日常瞬間。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