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龍山
依稀記得上一個虎年,筆者還是個情竇初開的少年。那是一個耳邊充斥著蟬鳴鳥叫,身體醒了腦子還沒醒的下午,我看著同桌的側顏出了神,就在那時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一站就站了一個下午......開頭和大家開個玩笑,又是一個虎年,筆者首先在此給各位讀者朋友拜個晚年,祝大家虎虎生威~
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也和“側顏”有點關聯。我相信絕大部分讀者朋友都見過雙座戰鬥機,其中串聯雙座戰鬥機更為常見,比如我國空軍裝備的“飛豹”,殲-10S,殲-11BS,殲-16,蘇-30MKK等都是典型的使用串聯雙座佈局的戰鬥機。
“飛豹”是名副其實的殲擊轟炸機,它所擔任的主要任務是對地對海打擊,但是仍然可以攜帶空空導彈,在我方無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有著一定的自衛能力。
我國空軍裝備的蘇-30MKK,該機是在蘇-27機體上改造的多用途戰鬥機,雖然為雙座但是也擁有不俗的制空能力。注意該型戰機的梯形垂尾,雙輪前起落架以及雷達罩顏色都是其區別於殲11BS的重要標誌。
眾所周知,串聯雙座戰鬥機設計初衷就是讓倆個飛行員各司其職搭配完成任務,前座飛行員負責飛行,後座飛行員負責操控武器系統,並且倆人都有相對寬闊的座艙視野,一旦飛機進入“狗鬥”不會像筆者一樣被同桌“傾國傾城”的美貌所吸引。
縱觀世界戰鬥機發展歷史,有那麼幾款戰鬥機使用的卻是並聯雙座的設計,筆者想了一下一共有以下幾款(如有遺漏還請讀者朋友們在文章下方留言補充):A-6“入侵者”,F-111“土豚”,蘇-24“擊劍手”以及蘇-34“鴨嘴獸”。
A-6其實是攻擊機,設計成並聯雙座並不奇怪。(配圖為EA-6B)
F-111“土豚”戰鬥轟炸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量產的可變後掠翼飛機
蘇-24“擊劍手”,該型戰鬥轟炸機在設計之初就為了對標美軍的F-111。2015年11月24日,俄羅斯一架蘇-24戰機在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被土耳其一架F-16擊落,俄羅斯為此還拍了一部電影《天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一下。
蘇-34“鴨嘴獸”戰鬥轟炸機,該機研製的目的就是為了取代蘇-24,它的航程達到了4500km(網路資料),比一些運輸機的航程都要大。該型飛機還配備了小型廁所和廚房,飛行員甚至可以在飛行途中站立伸個懶腰。
那麼並聯雙座相比於串聯雙座它的優勢是什麼呢?難道並聯雙座只是為了觀察隔壁飛行員的臉上有沒有黑痣嗎?
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我們要了解這些採用並聯雙座戰鬥機的任務需求是什麼。
以上四款飛機中無一例外都是以對地對海打擊為主,它們都擁有較大的載彈量和航程。相比於用作近距離對地打擊的攻擊機而言,它們需要執行更多的飛行任務。我們就以其中唯一一款不是戰鬥轟炸機而是攻擊機A-6而言,雖然它是攻擊機,但它特殊在它是艦載攻擊機同時擁有空中加油能力,大多數都是對海打擊任務。相比於地面而言,對海執行打擊任務沒有地面參照物,很容易讓飛行員產生疲勞感從而釀成飛行事故。同樣是攻擊機的A-10,蘇-25還有我國裝備的強-5都採用了單座設計(強-5也存在相應的雙座教練機型號)因為在設計之初這三款飛機的任務需求就是近距離對地支援。
A-10堪稱世界上辨識度最高的飛機沒有之一,是美國陸軍隨叫隨到的空中支援體系裡的主要組成部分。
俄羅斯空天軍裝備的蘇-25攻擊機
孟加拉國裝備的我國強-5攻擊機,我國空軍的強-5已經退役完畢,它的位置將由“飛豹”戰鬥轟炸機和殲-16等多用途戰鬥機取代。
說到此,採用了並聯雙座的飛機所執行的任務有以下幾個特點:
較長航程
對地/對海打擊
不需要爭奪制空權
因此並聯雙座的飛機也有以下幾點 優勢 :
飛行員交流便捷,相比於無線電交流甚至可以加上肢體語言,讓對方更好地理解。這就如同我們會覺得見面說事情一定比電話裡表達得清楚道理一樣。
兩個飛行員都有出色的前方視野,在執行復雜的對地對海打擊任務中可以更好地配合。
不過與此同時並聯雙座的設計也帶來了幾點 劣勢 :
並聯雙座會佔據較大的座艙設計空間,不利於飛機的機動效能(當然不需要爭奪制空權的飛機也不需要考慮)
在進入格鬥空戰時基本就是送人頭,只要敵機飛到側面,飛行員只能欣賞對方的大臉。
緊急情況彈射時會誤傷友軍,並聯雙座的彈射系統特別複雜,而串聯雙座的彈射系統一般有先後順序,不會誤傷隊友。
據說“飛豹”在設計初期也考慮了並聯雙座的外形,但是由於阻力增大,動力系統不足以讓飛機效能達到預定技術指標,因此摒棄了該型方案。
說到底採用並聯雙座的飛機其實是一種機動性全方面增強的轟炸機,對比於笨重的大型轟炸機來講減少了使用成本同時也更加靈活。後期的F-15E,包括我國的殲-16,這些都是屬於多用途戰鬥機,無一例外都採用了串聯雙座,這種設計讓飛機不僅僅可以執行對地對海的打擊任務,同時空戰能力也不容小覷,要是把當年的蘇-24換成殲-16,一定讓F-16有來無回。
我國殲-16多用途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