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在股市掙錢不容易,短線節奏不好找,長線耐心不夠熬。當手中股票跌得多的時候往往心焦去補倉,還有一個很專業的詞彙——“攤薄”。
細想一下,感覺圖形、資料、板塊和業績都不錯的股票,想進入大都會選擇回撥時或前期跌得厲害有望更像是希望再起時。如果目前持倉股票跌得厲害,再買就叫追加、叫攤薄;如果目前無持倉,一樣的買此票就不叫追加、攤薄,其實使用的還是同樣的那筆錢。有時想想此時“攤薄”的概念有些自欺欺人,有找心裡安慰的嫌疑。
這麼解釋不管對不對,反正有些“狠”。除非能做波段,然後留存收益、迅速抽回成本或抽回全部。所以是不是真攤薄,還取決於後事如何操作。
實業上的規模生產、薄利多銷,本質是成本攤薄,目的就是資金回籠快。股市裡只追加不回籠或回不了籠,還往往由於急於回本或賭的些微心裡,追加“成癮”,即使賣出盈利了,只要沒出股市依然叫“浮盈”;即便是資金又如何,幾成股民能保證賬戶不全倉?由此,“攤薄”僅僅是借了個詞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攤薄。攤薄也就成了一種“藥”,甚至有時是愈治癒啞的藥,或許最後還不得不“斷臂求生”。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握緊錢袋,鎖定進入股市的資金限額,才不會陷入股市“欲擒故縱”的“泥淖”。
希望大家股票都能掙錢,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都掙錢,錢從哪裡來?所以股民不光會選股買入更要會賣出。賣對,真得很難!當然,更難的還有,嘴上誰都懂的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那個“難”。
不想受此煎熬,看看紅花綠草挺好,踏入需謹慎,免得紮了腳!。
非專業人士的個人觀點,談不上參考,只想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