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些年城市化的大步推進,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務工,給城市住房需求帶來了強大的動力,無論是房價水平還是房租水平都水漲船高,看看幾個大城市的房價水平,已經從20年前的幾千元每平米漲到了如今的五六萬元每平米,漲幅達到了10倍以上,這樣的房價對於進城務工的人來說,想要買得起比登天還要難,所以能夠在大城市買房的外來人群還是非常少的,大多都是以租房的形式來滿足自己的租房需求,這從很大程度上讓投資者們看到了除買房以外的新需求,不少人開始做起了房東的買賣,以收租的方式從租客手裡賺取租金,來滿足自己的收益需求!
特別是在房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這給了房東們很大的信心,他們普遍認為,只要房價上漲那麼房租也就可以上漲,畢竟買房成本漲了,房子的租用成本肯定也要漲,這樣才能滿足他們的市場需求,這是過去很多人認同的觀點,但真的是這樣嗎?最近網路上一則資料顯示,北京的房租水平從2019年初到現在一直都沒有什麼波動,幾乎處在了一個橫盤停漲的狀態下,而2019年北京商品房成交均價在48000元每平米左右,截止2021年12個月,北京商品房成交均價則是53348元每平米,三年的時間北京商品房均價漲了,而房租卻沒怎麼漲,房價決定房租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只是在樓市過熱的環境下,被掩蓋住了!
在筆者看來,決定房租高低的從來就不是什麼房價水平,而是工資水平!對於大部分進城務工人員來說,他們在城市裡解決住房問題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買房,另一種就是租房,買房可以看成是享受型需求,而租房可以看成是溫飽型需求,既然是溫飽型需求,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會根據自身的收入條件去選擇房租水平,租客本身會有一個心裡固定值,比方說自己能承受的房租是2000元每月,如果房租達到了3000元,那麼租客就會去市場上尋找2000元房租的房子,直到找到為止,而不會像買房者一樣,沒辦法因為自己的經濟能力影響到市場價格!
租房的心理就和平時吃快餐的心理一樣,會根據自身的收入情況產生一個固定消費值,只吃15元一頓的快餐,想要提高消費質量,那麼是必須建立在工資上漲的前提之下,不然消費水平就上不去。而現實中有不少房東都遇到了一個困難,那就是租金回報率很低,此前不少人聽房產銷售忽悠稱,可以用租金成本抵消房貸成本,相當於別人跟你還房貸,可實際上很少有租金能和房貸持平的,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在二三線城市總價在一百萬元左右,每月的房貸在3000元左右,如果出租每月的租金頂多就是1500-2000元左右,而且還不一定常年都有人會租,大部分時間可能都是空置的。所以說,房價和房租之間關係確實是有,但不直接,真正影響房租高低的是租客的月收入水平,無論是房價幾萬的大城市,還是房價幾千的小城市,人們租房的心理價位大多在500-2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