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伴隨著低溫到來,蔬菜菌核病就是在這低溫高溼的條件下侵染多種蔬菜,嚴重影響冬春蔬菜的產量和供給,菜農們要提高警惕,提前做好防治工作。
一、發病特點
病害從苗期至成株期皆可侵染,多從植株的莖基部或中下部較衰弱或積水的老黃葉片、花器、幼果開始侵染。
1、莖稈
初發時病斑先呈淺褐色水浸狀,後漸變為白色。溼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綿毛狀菌絲,最後莖杆內髓部受破壞腐爛而中空,併產生白色菌絲體和黑色鼠類狀菌核。
2、葉片
葉面上現灰色至灰褐色溼腐狀大斑,病斑邊緣與健部分界不明顯,溼度大時斑面上現絮狀白黴,終致葉片腐爛。
3、果實
多集中在果實頂端,腐爛的果實表面長出棉絮狀菌絲體,之後形成不規則的鼠糞狀菌核。
二、流行原因
1、施肥不當
偏施氮肥造成植株莖葉貪青徒長,尤其是幼嫩葉片和果實生長旺盛但組織嬌嫩,病菌極易侵染;並且在冬季低溫情況下,根系活力不足,缺磷少鉀硼鈣不足,導致抗病能力急劇下降;
2、土壤連作
落入土壤中的菌核是該病的主要初浸染源,長期進行連作、重茬的田塊,土傳病害的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積累,導致土壤微生物區系單一化,菌源豐富,而有益微生物減少,侵害逐茬嚴重,這是土傳病害猖獗的根本原因。
3、溫、溼度適宜
溫度在20℃左右,大棚內相對溼度在85%以上,有利於病菌發育,尤其是隨著開花結果後澆水次數增加,而沒有適當放風降溼,棚內溼度大,病害易發生和傳播。
另外,低溫霧霾雨天多、凍害、霜害、通風不良條件下發病重,病健部位靠菌絲反覆侵染,直到條件惡化,又形成菌核落入土中或隨種株混入種子間越冬或越夏。
菌核形成時間短,數量多,侵染速度快,因此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
三、防治措施
1、改善土壤環境
①輪作:
一是菌核病發生嚴重的菜田,必須與水稻、水生蔬菜等水生作物輪作。二是發生為害較輕的菜田,則與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輪作2~3年以上。
②增加土壤有益菌:
建議在衝施水溶肥時可加入微補根力鈣+微補OM45有機精華+微補BioMicro益生菌2號;有機和礦質元素與有益生物菌的增效組合,補充土壤複合有益菌,有利於恢復土壤菌群平衡,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同時能促根養根保根,幫助作物生長。
③平衡施肥,增施腐熟有機肥和中微量元素肥,增強植株抗性,促進植株成熟,特別要防止由於偏施氮肥和重症鹽漬化所帶來的中微量元素不足的問題。
2、降低棚內溼度
①科學灌水,開花結果後可進行小水勤澆,使田間溼度保持在70%左右;並在澆水後加大通風量,堅持植株不幹不閉棚,以惡化病害流行的環境條件。
②覆膜栽培:病害的初侵染主要來源於土壤,覆蓋地膜能減少子囊盤出土和子囊孢子彈射,降低病菌的初侵染率,並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降低棚內溼度及土表含鹽量,同時有助於提高地溫。
3、藥劑防治
在病害發生初期,用代森錳鋅+金棠·苯嘧、吡唑醚菌酯、百菌清等藥劑控制病害,對植株莖基部、中下部葉片、花器、幼果等易感病部位應重點噴霧,後將感病較重的老葉、病葉、植株摘除,帶出園外銷燬。
病害發生較重時,則選擇金棠·苯丙或肟菌戊唑醇等治療性藥劑,降低損失。
以上就是蔬菜菌核病的防治內容,如果你有其他方法,歡迎在下方給小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