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城市化解決發展中人口大國三農問題有諸多不足
宋 圭 武
城市化能否解決三農問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於人口小國,比較可行。因為農村人口不多,城市吸收農村人口壓力不大。對於工業發達國家,也比較可行。因為工業發達,城市有產業支撐,能較多吸收農村人口就業,這不會導致“城市病”。同時,由於工業發達,工業可以反哺農業和支援農業,也不會導致“農村病”。
但對於發展中人口大國,要完全依靠城市化吸收農村人口,並最終解決三農問題,有很大困難。從城市方面看,一是人口基數大,城市要完全吸收壓力必然很大;二是由於城市自身產業基礎也薄弱,在這種情況下,城市人口自身就業壓力必然也大;三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一些簡單勞動正越來越多被機器人所替代,這更增加了農村人進城就業的難度。從農村方面看,由於農業產業本身就效益低下,再加上市場資訊不對稱等,在城市繁華的誘惑下,這會導致農村優勢要素包括勞動力要素、資金要素等會過多盲目流入城市。所以,對於發展中人口大國,若單純依靠城市化來解決三農問題,最終有可能導致“農村病”與“城市病”並存。一方面,必然是城市人口過於擁擠,城市出現貧民窟;另一方面,又是農村的“空殼化”和土地的撂荒。
而“城市病”與“農村病”併發,將導致整個國民經濟陷入惡性迴圈狀態。一方面,由於農村農業的發展落後,農民收入低,這必將導致國內需求不足,這最終對城市產業發展也不利;另一方面,由於城市有競爭優勢尤其有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較少,城市產業整體缺乏國際有效競爭力,而為了解決“城市病”,為了保障城市管理秩序,政府又不得不大大增加非生產性勞動投入,比如,增加警察數量,增加維穩投入等,這必然會要求進一步直接或間接加重企業稅收。而企業負擔加重,又導致城市產業進一步缺乏競爭力,形成惡性迴圈。另外,還有一種情況,為了應對不斷增加的財政供養人員支出,在缺乏產業稅收收入的情況下,政府可能會透過不斷增加貨幣發行來暫時解決困難,但這會誘致通貨膨脹或潛在通貨膨脹壓力,最終又形成對農村發展和城市發展更不利環境。
另外,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是,在“城市病”與“農村病”併發的情況下,如何有效面對國外發達國家的農產品競爭,如何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和農業種子安全等,都可能會遇到很大問題。這對於一個人口大國,是高度危險的。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依靠房地產擴張所帶動的城市化,對解決三農問題只具有短期效應,不具有長期效應。一般房地產所帶動的經濟週期,大約是二十年左右,最多不超過三十年。而且若後續沒有其他產業配套發展,受供給和需求價值規律必然性制約,最終房地產產業必然是大蕭條,房地產泡沫的破滅是必然的,這也是經濟規律為自己強制開闢道路,連帶效應,最終必然帶來國民經濟的大蕭條。所以,發展中人口大國一定要高度警惕房地產擴張所帶動的城市化問題。在房地產擴張到一定程度後,必須要依靠創新大力發展城市其它產業,並要採取措施逐步消解高房價問題。
這裡還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認為只要戶口變成城裡人,就城市化了,就一切問題解決了,這也是誤區。所謂城市化,實質應是人的城市化,是人的實際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若人轉成城市戶口了,但實際生活水平下降了,這樣的城市化實際是偽城市化。其中在城市缺乏產業支撐的情況下,一旦大量農村人口轉成城市戶口,必然很多人缺乏有效就業,就容易形成偽城市化局面。
另外,也不能產生城市化崇拜,即認為城市化什麼都是好的,認為城市各方面都要高於農村,這也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城市有城市的優點,也有不足;鄉村有鄉村的優點,也有不足,要辯證全面看。從國外發達國家看,有錢人更喜歡鄉村,而不是城市。
還有,在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上,城市化應是一個次要考慮因素,關鍵應考慮國家產業競爭力和居民生活質量,以及國家治理水平還有文化等方面。對一個國家而言,城市化只是現代化的物質外殼形式,並不是實質形式,城市化是現代化的外生變數,不是內生變數,更多是產業現代化促進城市化,而不是相反。
另外,對於發展中人口大國,在城市化過程中,由於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因素,可能還會產生嚴重的官員尋租問題。比如,一些官員可能會依靠廉價的土地,透過工程建設,一方面,可以為自己營造政績工程,另一方面,還可以透過工程吃回扣尋租,一舉兩得。這會導致城市化不正常扭曲快速發展。其扭曲主要表現為:一是可能會導致公共產品過度供給,比如可能會建一些巨型樓堂館所和巨型廣場等,由於供給過剩,出現“空城”和“鬼城”現象;二是可能會導致生產企業過度供給,粗放發展,進一步加劇產品過剩情況;三是可能導致土地資源大面積浪費,比如雖然開發區大面積開花,但土地利用率並不高,多呈閒置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城市化寧可慢些穩些,也比快些要好一些。因為發展總有路徑依賴,一旦設施建好,返回重新建設成本更高。不僅前期投資泡湯,還要拆遷成本,另外,前期建設所產生的許多腐敗,對社會發展也是巨大危害。所以,發展中人口大國,穩妥推進城市化是一種最佳化選擇,急躁快速弊多利少,要穩中求進。
具體從城市化指標看,筆者認為,對於少數發達國家,尤其是有雄厚工業支撐的國家,城市化水平可以超過85%以上,但對於發展中人口大國,若城市化水平超過50%,就需要謹慎推進城市化,一般以不超過75%為好。若超過75%,有可能會引發較嚴重的“城市病”和“農村病”並存。一般而言,筆者認為,一個國家要考慮城市化水平多少為合理,應重點考慮五個關鍵變數。一個關鍵變數是人均收入,尤其是人均純收入,這是農村人能否進城的收入前提。沒有收入前提,進城就是更多造“貧民窟”。一個關鍵變數是貧富差距或基尼係數。貧富差距越大或基尼係數越大,越不利於城市化,因為多數窮人是無法實現進城的,這些人進城也是更多造“貧民窟”。一個變數是工業化水平。工業化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必然越高。一個變數是土地資源約束邊界。為了確保糧食安全,一個國家尤其是人口大國,一定要確保一定的農業用地。尤其在人均耕地較少的情況下,更要穩妥考慮這一問題。農業用地的紅線為城市規定了最大土地擴張邊界。一個變數是人口多寡因素。人口越多的國家,城市化難度必然也越大。最終,一個國家的城市化水平如何確定合適,需要綜合考慮這五個關鍵因素。其中,城市化水平與人均收入水平大約是正比例關係;與貧富差距或基尼係數大約成反比例關係;與工業化水平大約成正比例關係;與土地紅線大約成反比例關係;與人口數量大約成反比例關係。
另外,發展中人口大國,在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城市佈局的均衡問題。如何均衡,筆者認為,對於發展中人口大國,城市化應突出兩級發展。一是要突出特大城市或城市群這一級的發展,這是考慮到城市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這一級還涉及國家核心競爭力問題。二是要突出小城鎮這一級的發展,這是考慮到帶動農民、農村、農業發展的需要,也是關乎國家穩定尤其是糧食安全的需要。同時,兩級還要形成協調發展居民。
作者簡介:宋圭武,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二級教授,甘肅省黨校(行政學院)系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專職副主任,甘肅省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蘭州文理學院駐校專家,甘肅三農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