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列舉十二個自然現象。它們與認為宇宙存在了數十億年的進化論觀點相悖。
我在下面列出的數字中,粗體的是由某一過程所決定的最大可能年齡(多為數百萬年),而非實際年齡。斜體的數字是進化論理論需要的。這裡要說明最大的可能年齡總是遠遠小於進化論需要的年齡,而聖經提供的年齡(六千至一萬年)總是在最大可能年齡之內。因此,下列各項否定了進化論時間尺度,而是支援聖經時間尺度的證據。
還有很多世界年輕的證據,我選出幾項是因為它們簡潔、易懂。其中有些現象可以與年老的宇宙共存,但要作一系列不大可能、且未經證實的假設;其餘的只能符合年輕的宇宙。我們先從遙遠的天文學現象開始,逐漸回到地球,再以日常生活中的事實結束。
1. 星系旋轉過快
我們銀河系的恆星,以不同速度繞著中心旋轉,近中心的比外圍的轉速較快,只要我們的星系有數十億年之久,我們觀察到這樣快的旋轉速度,會使星星不再是現在的螺旋狀分佈,而是毫無規律的碟形排列。
一般假設銀河系起碼已存在了一百億年之久,進化論者稱之為「旋卷困局」,他們設定了很多理論去解釋這現象,但都先後在受歡迎一段短時間後就不湊效,其它的星系都有同樣的「旋卷困局」。
最近幾十年,有一個複雜的理論名叫「密度波」1。這個理論有觀念上的問題,必須能夠根據需要任意地進行非常細微地調整,近來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漩渦狀」星系M51核心的非常具體的螺旋狀架構,對這個理論提出了嚴肅的質疑2。
2. 彗星解體太快根據進化理論,彗星應該與太陽系年齡一樣,大約是五十億年。然而,每一次彗星沿軌道執行接近太陽時,都失去大量物質,它存在的年限不會比十萬年長多少。許多彗星典型的最大年齡是一萬年。3進化論者為解釋這一差異,假設(a)彗星來自一個未觀察到、位於冥王星軌道以外很遠處的球狀奧特(Oort)星雲。(b)與偶爾經過的星體間的不大可能的萬有引力作用,經常將彗星撞入太陽系,(c)其它與行星間的不大可能的作用,經常減緩並吸入外來的彗星,足以解釋數百個可觀測到的彗星。4迄今為止,上述假設無一被觀測或實事求事的計算證實。近來有很多關於柯伊伯帶(Kuiper Belt)的探討,它是一個假想的盤狀彗星源,與太陽系處於同一平面,在冥王星軌道以外。即使那裡真有一些冰體存在,也不能解決進化論者的問題。因為根據進化理論,如果沒有奧特星雲補濟,柯伊伯帶將很快耗盡。
3. 海床淤泥太少
每年,陸地上大約有250億噸泥土和石塊被水和風侵蝕,沉積于海洋。5這些物質作為鬆散的沉澱物(即淤泥),累積在堅實玄武岩(熔岩形成的)岩石海底。包括大陸架在內,海洋淤泥的平均深度不到400米。6
淤泥從海底消失的方式,現在已知的主要是地殼板塊的撤回作用。即海底帶著部份沉積物,緩慢地(每年幾釐米)滑入大陸板塊下面,同時帶走一些沉積物。根據非宗教性的科學文獻,這一過程每年只帶走10億噸沉積物6。就我們現在所知,那另外240億噸就存積下來。按照這個速度,侵蝕作用在1200萬年之內就會存積現有的沉澱物。
然而,根據進化論,侵蝕和板塊自海洋形成就開始,至今已有30億年了。如果真是這樣,上述沉積速度意味著海洋應被深達幾十公里的淤泥嚴重堵塞。另一種(創造論者的)解釋是,大約五千年前,在很短的時間內,創世記大洪水的侵蝕積存了現有泥沙的數量。
4.海里鈉元素含量太少
每年,河流7和其它來源9將四億五千萬噸鈉帶入海洋。其中每年只有27%會以某種方式從海中消失。8、9就我們所知,剩餘部分就在海水中累積。即使在海洋形成時沒有鈉,按現在的輸入和流失速率,用不了四千二百萬年,就會累積到現有的數量9。這比進化論的海洋年齡30億年要小得多。通常對這一差異的答覆是,過去鈉的輸入量少,而流失率高。然而,按進化論的假設,儘可能寬鬆的計算得出的最大年限是六千二百萬年9。對海水中許多其它元素的計算10得出海洋的年齡更小。
5.地球磁場衰減太快過去一千年裡,地球磁場中儲存的總能量緊餘2.7分之一。11 對如此快速的衰減,及地球何以維持其磁場數十億年,進化論的解釋複雜而不能令人滿意。 創造論的解釋要好得多。它直接了當而基於正確的物理學,且解釋了這一磁場的許多特徵:它的創造,創世記大洪水中的多次快速逆轉,基督降生以前表面強度的減弱與增強,以及從那時以來的穩定衰減12。這一理論與以往及現今的古地磁資料相吻合。13其主要結果是,磁場總能向(不是表面強度)的衰減一直是至少與目前一樣快。按此速率,地球磁場年齡不會超過一萬年。14
6.許多岩層彎得太緊
在許多山區,數千英尺厚的岩層被彎曲折迭成髮夾形狀。傳統的地質學時間尺度說這些迭層被深埋,且凝固了數億年後才被彎曲。然而折迭沒有產生裂痕,且半徑之小必定是在迭層潮溼未凝固時被彎曲的。這意味著折曲是在沉積後數千年內發生的。15
7.注入沙岩注入(injected)沙岩縮短了地質學「年齡」。在科羅拉多泉西面的尤堤帕斯(Ute Pass)斷層,有據稱是五億年前形成的寒武紀層瑟瓦屺(Sawatch)沙岩。它在據稱七千萬年前,落基山脈隆起時被擠出到地面上。然而有強烈的地質學證據表明,16那時瑟瓦屺沙岩仍未凝固。沙岩在地下這假定的四億三千萬年裡沒有凝固是極不可能的。反而很可能這兩個地質事件發生的時間隔在數百年以內,因而大大縮短了地質學的時間尺度。
8. 化石的放射性化石的放射性將地質學「年齡」大為縮短。射電暈是岩石晶體中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的放射性礦物質周圍形成的彩色環。它們是化石放射性衰變的證據。17「壓扁」的釙-218射電暈顯示,科羅拉多高原的侏羅紀、三迭紀和始新世岩層各僅需數月便沉積的,而不是傳統時間尺度所要求的數億年。18因為沒有其母元素的跡象,「孤立」的釙-218射電暈意味著它要麼是被即刻創造的,要麼是其放射性衰變速率發生了劇烈變化。19、20
9. 氦9. 氦出現在不該有的地方。所有天然放射性元素在衰變時都產生氦。如果按進化論者的說法,這種衰變進行了數十億年的話,必然有很多氦氣進入地球大氣中。氦氣逃出大氣層進入太空的速率是可以計算的且很小。將這個因素考慮在內,今天大氣中只有五十億年裡積累的氦氣的0.05%。21這意味著大氣比進化論聲稱的年齡小得多。地球物理研究學報(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深層高溫岩石的放射性衰變產生的氦氣還沒來得及逃逸。雖然這些岩石的年齡被認為超過十億年,但它們含有的大量氦氣表明其年齡只有數千年。22
10. 石器時代人類遺骨不夠相信進化論的人類學家說,石器時代持續了至少十萬年,其間世界上藍田人和克魯馬努人的人口基本未變,在一百萬到一千萬之間。在這段時間裡,他們一直用人工製品為死人陪葬。23根據這個說法,他們至少埋葬了40億人。24掩埋的骨骼可以存留的時間遠超過十萬年,如果進化論的時間尺度是正確的,那麼那40億人類遺骨(當然還有陪葬的人工製品)應該還在。然而至今只發現了幾千具。這意味著石器時代比進化論者認為的要短得多,在許多地區只有幾百年。
11. 農業是近代的事通常,進化論給我們描繪的情景是,石器時代的人類作為狩獵者和採集者存在了十萬年後,才在不到一萬年前發現了農業23。但是考古的證據表明石器時代的人和我們一樣聰明。第九項提到的40億人中無一發現種子生出植物是極不可能的。人類如果真的曾經沒有農業,也只是在大洪水之後的幾百年裡更為合理。24
12. 歷史太短
進化論者的說法是,石器時代的人類存在了十萬年後,大約在四、五千年以前才開始留下記載。史前人建造了巨石紀念物,繪製了美麗的洞穴繪畫,並記錄了月相25。他為什麼要等待一千個世紀才使用同樣的技能來記載歷史呢?聖經的時間尺度更為合理。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