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正月十五,北方人的習慣是吃餃子,在家包胡蘿蔔羊肉餡的,結果是我把面和多了,餘下了一小塊。
媳婦嘟囔道:“歲數大了,眼花了,怎麼比例還搭配不好了。”
我狡辯說:“十五的餃子十六面,明兒給你擀麵條吃。”
“我怎麼沒聽說過?”
“歌裡都唱過。”
媳婦喃喃道“我怎麼只聽過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沒聽過你說的那句呀。”
說實話,我也沒聽過。老夫老妻過了半輩子了,我自是曉得倆人在一起,沒必要事事較真,用玩笑話化解媳婦的嘮叨,是我總結的一個生活法寶。
早上起來,看冰箱還有一些雪菜,拿出一塊肉,做一道雪菜肉絲麵。
北方人愛吃麵食,南方人愛吃米飯,唯有這個雪菜肉絲麵卻是南方人的專利。江浙一帶的雪菜肉絲麵,應該是首屈一指,也是做得最有味道的。南北方的麵條沒有什麼差異,區別就在於配菜的種類和做法。
北方人喜歡吃撈麵,也就是煮好的麵條從鍋中撈出,沒有湯水。北方人將配菜稱之為滷。像什麼炸醬滷,茄子肉丁滷,西紅柿雞蛋滷等。稱這些燒製的配菜為滷,主要是這些滷是必須有湯汁的。沒有湯汁的菜餚,是萬萬不可做麵條配菜的,撈出的面在吃的過程中,它會有一些膨脹,如果沒有湯汁,吃起來會覺得非常乾硬,口感甚差。到了夏天,有時做得更加簡單,煮好的麵條過涼水後,撈入碗中,活好的麻醬澆上去,切幾刀黃瓜絲,碼在上面,噴香兒的麻醬麵就這樣齊活了。
南方人更多製作的是湯麵,這個湯可以是清水,當然更好的是用高湯調製,越是簡單的面,這個湯就越講究,比如上海的陽春麵,除了湯就是面,沒有配菜,湯的調製,就需下一番功夫了。南方人管燒好的配菜叫做澆頭,這個叫法比較形象,就是把燒好的菜澆在煮好的麵條上面。像什麼鱔絲面,肉圓面,大排面,大肉面等,羅列下來也有幾十種,遠比北方的配菜豐富。
浙江杭州有名的“奎元館”,是一家以麵條為主的老字號,據說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創辦的,算起來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比較有特色的飯菜是蝦爆鱔面和“片兒川”,這個“片兒川”可稱之為高階版的雪菜肉絲麵了。從名字上說,“片兒川”很容易讓人想起筍片的,似乎是雪菜可有可無,但吃過杭州“奎元館”的“片兒川”,都會體會到雪菜的重要性。“片兒川”的澆頭主材有倒篤菜(雪菜)、筍片、瘦肉片。筍片口感清脆,自身沒有什麼味道。豬肉的作用毋須諱言,飄香四溢是它的拿手。醃製的雪菜在此澆頭中卻起到了點睛之筆的作用,用量的多少最為考究,多一勺,就會遮蓋澆頭的香味,少一勺,就讓人食之寡淡。其中的奧秘,是一個廚師經過多年摸索才有可能把握的。
浙江的雪菜肉絲麵在寧波,溫州,紹興等地也非常盛行,在當地麵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說最受當地人歡迎的,就是海鮮麵和雪菜肉絲麵了。據說,寧波賣這個雪菜肉絲麵,還鬧過笑話。一個外地人到飯店吃飯,點了一個“鹹雞肉絲麵”,麵條上來以後,翻來倒去也找不見雞肉,便找老闆給一個說法,老闆哭笑不得,耐心得給他解釋到,“雪菜”在寧波被稱之為“鹹雞”,“鹹雞肉絲麵”就是“雪菜肉絲麵”。
江蘇的雪菜肉絲麵,雖不及浙江的歷史悠久,但讓雪菜肉絲麵揚名天下,為世人所認可,江蘇可以說是可圈可點,功不可沒。上世紀八十年代,泡麵異軍突起,橫行天下,其中以雪菜肉絲麵為主打的泡麵,就是來自江蘇無錫的中萃食品有限公司。“中萃面,面對面的愛”,是一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詞,至今還會讓人記憶猶新。中萃面在當時紅極一時,其中的功勞自然離不開雪菜肉絲麵,可以說正是因為這個面,才使得中萃面脫穎而出,風光無限。只是令人惋惜的是這家企業因經營不善,後來銷聲匿跡,不知去向。
江蘇的各個地區,無論蘇北蘇南,隨便進一個飯店,坐下來,點一個雪菜肉絲麵,店家大都可以滿足你的要求。許是江蘇人的麵食比浙江人多一些,這個雪菜肉絲麵也更普及一些。江蘇的麵條烹製有北方的一些影子,做的味道好一些應該是炒麵和涼麵,這個帶湯水的雪菜肉絲麵,雖不缺失,但吃起來的味道無法讓人驚豔。
說到雪菜肉絲麵,萬萬不可漏掉上海這個地方,雖不能與江浙拼什麼歷史和傳承,但最讓人稱道的,即是上海的雪菜肉絲麵。
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我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去江浙一帶出差,當地的美食也品嚐了不少。論起雪菜肉絲麵,尤以上海面館的烹飪水平最高。上海的麵館大都開在弄堂裡面,像個樣的街道難覓其蹤影。初到上海,走進一家麵館,讓人最驚訝的是,這裡的澆頭有十幾種,玲琅滿目,各式各樣。貴一些的有鱔絲面,大腸面,大排面等,便宜一些的有香乾肉絲麵,雪菜肉絲麵,蔥油麵(陽春麵)。那時候的價格最高的也就是三、四元一碗,便宜的一般在一元左右,蔥油麵最低,六毛錢一碗。麵館的面積都不大,有的甚至是街旁的一個鐵皮房中,環境可以說是上海飯店中最差的,用時下的稱呼“蒼蠅館子”形容,是比較貼切的。麵館的環境雖簡陋,但就餐的人卻絡繹不絕,擠到門口端著碗吃的,在每一家麵館都可能看到。從這點就可以看出,食客更看重飯菜的可口,環境也是可以將就了。
上海人的排場和麵子遠比其他地方人講究,但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理解,他們在眾多澆頭的麵條中,為何把陽春麵排在一把手的地位,雪菜肉絲麵排在第二,這恰恰是價格最低的兩種面,很沒面子的事情,但他們卻無所顧忌,人前人後,不厭其煩地宣傳這兩個是他們的專屬,是他們本幫菜中的代表。
我有一好友,姓武。但不知為何,他在“武”的方面沒有看到武二郎的影子,“文”卻技高一籌,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也頗好美食。一日,與他相遇,提及此事,他的回答不一定全對,但也讓我茅塞頓開。下面是他的解惑答疑,簡略記錄如下:
武:“你知道上海還有一個稱謂嗎?”
我:“滬”
“嗯,沒錯,我說得是時下一個稱謂,大家管他叫‘魔都’。這個名字起得好,我想應該是上海人自己起的。‘成都’是天生麗質,不可比擬,這個名字據說有兩千年的歷史了。北京叫‘首都’,那是無可比肩的。有點歷史的城市,比如西安,南京等,都稱之為幾朝‘古都’。上海沒有太久遠的歷史,自鴉片戰爭以後,1843年上海開埠以後,上海才開始邁向了成為世界級大都會的歷程。算起來還不到200年的歷史。隨便拎出來一個古都,都讓他自慚形穢。怎麼辦?上海人的優點就是精明,腦瓜靈光。把全國一些城市都命名一些名字,這個都,那個都的,我們石家莊被命名什麼?”
“這個我聽過,叫‘霧都’”
“想什麼啦,人家叫咱‘汙都’,是發一聲的。接著說‘魔都’吧,這個魔,有兩個解釋,一說是魔鬼一樣的城市,還有說是魔幻般的城市。我更接受第二種解釋,更確切說應該是一個魔術般的城市。什麼外來事物到了這裡都會有著魔術一樣的變化。就說這個雪菜肉絲麵吧,應該是比上海的歷史都久遠吧,聽說寧波鄞縣有個雪菜博物館,雖然我沒去過,肯定有文字可以考證,雪菜應該是鄞縣人最早醃製的,這麼推算,雪菜肉絲麵應該是屬於浙菜系,浙菜是屬於我們的八大菜系,八大菜系裡面沒有上海本幫菜,八大菜系形成的時間,與上海剛開始走向城市化的時間是一致的。他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城市,百分子八十是江浙移民,蘇菜和浙菜都屬於八大菜系之一。上海的烹飪水平應該是技高一籌,因為出身名望家族,有爹媽的傳承,無可厚非。好了,不扯太遠。雖說是寧波最早醃製雪菜,但不一定是寧波人最早創造的雪菜肉絲麵,更何況這個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一道民間飯菜,誰又可以說清楚呢。上海人把這個據為己有,你還真不能說出什麼?他不像東坡肉,獅子頭那些名菜有史可查,這個真沒法考證。更何況,你也認為人家做的雪菜肉絲麵好吃,有什麼理由反駁呢?再說最後一個題外話,你是不是覺得上海的街名很霸道。沒有一個城市像他一樣,把全國的省市名字拿來以後,在自己的城市命名為一條街道。但人家的解釋是海納百川,是一種包容,這一下就高大上了,所以,什麼事情到了這個地方都會像魔術一樣的變化,我們的一個省會,在他們那裡變成了一個小巷,叫石門路。把雪菜肉絲麵變成本幫菜,也不足為奇。”
上海在意歷史和傳承,情有可原,畢竟是本身所稀缺的,一個雪菜肉絲麵算做自己的本幫菜,可以理解。泡菜是韓國人的最愛,說是本民族的特產,也是泡菜的發源地,東北人略有不悅,但也只是口水之戰,無傷大雅。有媒體報道,日韓關於漢字的來源,爭得面紅耳赤,這就有些貽笑大方了,中國人似乎不屑與此,感覺這個國際玩笑開得有點大了,多少有點扯。
媳婦說我做的雪菜肉絲麵味道不錯,不僅澆頭的口感很鮮,而且麵條是手擀的,吃起來遠勝於機制面。我非常欣慰,想,無論誰是雪菜肉絲麵的創作者,我可以學以致用,品嚐異域的美味,足矣。
至於雪菜肉絲麵的來歷,不過是茶餘飯後的消遣,抬槓用的資料。記得有人說過,歷史這玩意,就是用來扯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