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
近日
北京冬奧會上摘金的谷愛凌
在採訪中自曝最愛吃紅燒肉和蜜三刀
紅燒肉眾所周知
而這個“蜜三刀”是什麼
來自山東的美食達人們
紛紛向奧運健兒深情推薦
這款老字號甜品
蜜三刀
來源:美食臺
在甜品界
“爆漿鼻祖”蜜三刀永遠有一席之地
蜜三刀是山東的特色點心之一
在濟南、青州、單縣的坊間
均有歷史流傳與備受歡迎的老字號品牌
在被列入山東省級非遺的
隆盛糕點中
蜜三刀是為一絕
香,甜,軟,沙
正宗的蜜三刀有一層亮亮的糖
漿亮不粘,香甜綿軟,香味濃厚
在馥郁的山東美食中
除了蜜三刀
還有諸多令人回味無窮的“甜”蜜記憶
今天
讓我們一起走進山東的那些
甜蜜擔當
隆盛糕點
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隆盛糕點製作技藝
源於明朝衡王府貢品糕點坊
隆盛字號首創於清道光年間(1849)
延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
經過六代人的傳承
形成了隆盛糕點的獨特技藝和配方
具有選料考究、製作精細
香甜可口、百吃不厭的特點
百年來經久不衰
深受廣大顧客的喜愛
尤其是蜜三刀廣受歡迎
成為遠近聞名的青州標誌性特產
陳樓糖瓜
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東萊蕪的特產陳樓糖瓜
始於清朝同治年間
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生產歷史
把用黃米和麥芽熬製成的糖
拉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
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
成為孩子們的心頭好
組圖:濟南本地生活指南
糖瓜,個大、壁薄而不裂
每個糖瓜的表面都粘著一層薄薄的芝麻
吃之前用小盅輕輕砸破
吃在嘴裡發出嘎嘣嘎嘣的聲響
酥脆可口,又粘又甜
來源:濟南本地生活指南
在許多人兒時的記憶中
吃一口脆甜的糖瓜
預示著新年即將來到
也是一份甜美的新年期盼
葡萄軟月
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濟南,有一種月餅
保持著經年不變的口味和傳統
一直長盛不衰
這就是葡萄軟月
清朝同治年間(1862年)
老濟南泉水繞城
一戶姓秦的人家做著糕點生意
他家生產的“葡萄餅”被人們贊為
“吃一口而留餘香數日”
葡萄軟月需要8道工序全手工製作
口感重在酥軟
所以和廣式月餅相比
其餡料和麵皮都是軟得可以淌出來
還熱著的月餅出爐
咬一口,酥軟香滑
柔弱無骨,滿口芬芳
高家糖球
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高家糖球始創始於清末年間
也是青島民俗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
高家糖球歷經百年、薪火相傳
至今已傳至第四代
高家糖球製作工藝考究
在選料上
首選質量上乘的大金星山楂
經過挑選、清洗、晾乾、去核、穿串備用
將芝麻經過挑揀、洗淘、炒熟
採用現場熬糖製作方法
保留了山楂的天然口味
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
色、香、味俱佳
組圖來源:高家糖球
高家糖球有近60多個品種
“雪裡紅”是花樣糖球中最為著名的一種
也是高家糖球的絕活
這種糖球是由極細的白色糖絲
密密地包裹著紅燦燦的山楂
糖絲如雪,白裡透紅,令人垂涎三尺
即墨麻片
青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即墨麻片是山東省傳統的特色名點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即墨麻片呈淺黃色
具有香、酥、脆、甜等特點
未從入口,先聞其香
片薄如紙、不嚼自化
因其面片薄平,色澤金黃
芝麻散勻,背面氣泡
入口脆香,曾為皇家貢品
登上王公貴族上流社會大雅之堂
有形容皇妃品嚐麻片情景的詩句為
“稍沾唇齒醉酥香,點點芳芝綴淺黃。
何故難博妃子笑,墨城麻片幾時嘗。”
沂水豐糕
臨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沂水豐糕是沂水縣獨具特色的傳統食品
發明於清朝嘉慶年間
傳承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
清末詩人劉濤曾為豐糕賦詩云:
“千淘萬撿細研備,所見方知身價貴。
玉山停雪著朱顏,堪稱人間第一味。”
沂水豐糕全為手工製作
生產工藝複雜
原料選用優質糯米
經浸泡發酵、擇時倒缸
清洗晾曬、磨製成粉
燙麵打糊、和麵壓團
壓面切條、油炸膨化
加工成型、切塊包裝等
十幾道工序加工而成
有著與眾不同的獨特風味
聞之甜香撲鼻,食之甜而不膩
入口即化,脆不沾牙
薑糖
濟寧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薑糖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
是用生薑提煉薑汁和白糖混合製成
具有去溼祛寒功效
傳統薑糖的做法是把白糖熬成糖稀
加入切碎的薑末再煮一段時間
把糖稀倒在石板上等待冷卻
當糖稀已經凝固成半流質半固體的時候
把一大團糖稀放在鐵鉤上反覆拉扯
等薑糖完全變硬,再也拉不動的時候
重新放在石板上
用剪刀剪成小塊狀即大功告成
芝麻酥糖
濱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芝麻酥糖是濱州民間傳統風味食品
源於明末清初
以其製做工藝精細、造型美觀
營養豐富、香酥甜脆
食之不膩、芝麻濃香而聞名於世
其製作選用上等白芝麻
和純正白蔗糖為原料
經手工伸拉成
每塊為兩千餘條銀絲麻花狀
來源:聽濱州
這種酥糖用料考究,手工精細
色澤淡黃,銀絲油潤
蓬鬆甘爽,麻香濃郁
酥脆可口,營養豐富
來源:文旅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