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現代家庭早已演變出了不同的相處模式,但親屬之間依然少不了一種在廚房裡手把手傳授廚藝和食譜的溫情關係。美食吃不盡也道不完,所以,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幾樣家常食材,搭配一些常見藥材,一家人團聚時,也能夠盡情分享滋補強身的美食。
雞
味甘、性溫,歸經脾、胃經。功能主治溫中益氣,補精,填髓。主虛勞贏瘦,病後體虛,食少納呆,反胃,腹瀉下痢,消渴,水腫,小便頻數,崩漏帶下,產後乳少。
根據不同人的體質情況,燉雞湯可選擇不同的藥材。男性可選擇補腎、補氣為主的藥材,如杜仲、巴戟天、北芪、枸杞等;女性則以補血藥物為主,如黃精、當歸、枸杞等;氣虛體質的人群可用五指毛桃、山藥等。
雞湯具有補益功效,溼熱體質、患有風熱感冒、風熱咳嗽或高尿酸人群,不適合食用。常喝雞湯好處多,但是量也有講究,一般情況下每月一到兩次足矣。
推薦養生菜譜:手撕蒸雞
原料:雞1只、紅棗約15克,玉竹10克、黨參10克、北芪10克、茯苓15克、枸杞10克、食鹽、食用油、薑片。
製作:1.準備一隻雞,雞肉清洗乾淨後把肚子切開,並把水分控幹。
2.再把紅棗的棗核取出來,並把紅棗切成長條,都清洗乾淨備用。
3.把紅棗、黨參、北芪、茯苓、枸杞、玉竹放入烤箱,下火120度烤30分鐘,把水分都烤乾,再倒在破壁機中,打成細膩的粉,粉末越細膩越好,再加上4克食鹽攪拌均勻。
4.雞肉上面的水分都控幹後,加上2勺食用油塗抹均勻,撒上一層藥粉,雞肚裡面也塗抹上一層油和藥粉,蓋上一層保鮮膜,放在冰箱冷藏醃3個小時,時間到取出來,加上幾片薑片,然後涼水上鍋蒸,水開蒸1個小時,時間到出鍋,稍微晾一會,撕成小塊即可食用。
功效:溫中健脾,益氣養血,補精填髓。
鴨
味甘,性涼,歸脾、胃經。具有補益氣陰,和胃消食,解毒斂瘡,祛風通絡之功效。常用於病後體弱,食慾不振,脾虛水腫,久瘧,脫肛,熱毒瘡癤;潰瘍及水火燙傷;產後受寒,腰背四肢疼痛。
推薦養生菜譜:陳皮鴨
原料:鴨1只,陳皮10克,山藥30克,胡椒粉、料酒、鹽、蔥、姜、味精適量。
製作:1.鴨去毛去內臟,洗淨,煮熟。
2.把煮鴨原湯燒開,加料酒、鹽、醬油、蔥、姜、胡椒粉,拌勻。
3.鴨放湯內,再加陳皮絲、山藥片,再煮15分鐘。
功效:鴨肉本有滋陰補虛,利尿消腫作用,現配有補脾胃作用的山藥和有理氣健脾燥溼的陳皮,故本藥膳側重於健脾開胃而補虛。
魚
魚的種類頗多,中醫歷來認為,不同的魚有著不同的功效,這次咱們所說幾類常食用的品種。
鱔魚:甘溫,可補虛生血,尤其適合於產後血虛婦女食用,但內熱之人不宜多食。
墨魚:甘平,可滋肝腎、利血脈、調經帶、多食無妨。
帶魚:甘平,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面板乾燥者尤為適宜。
鯉魚:甘平,可利尿消腫,通乳止咳。腹水、缺乳婦女和咳嗽病人食之有益。
鯽魚:甘平,可益氣健脾、利尿消腫、清熱解毒、通絡下乳。適用於治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嘔吐、少乳。
黃花魚:甘平,可開胃益氣、調中止痢、明目安神。可治久病體虛、食少乏力、目昏神倦等。
桂魚:甘平,可補虛勞、健脾胃、益氣力。對久病氣虛者有滋補強身之效,但有寒溼者不宜食用。
鱸魚:甘平,益脾胃、補肝腎,主治脾虛瀉痢、消化不良、百日咳、水腫、筋骨萎弱、胎動不安等病證。
鰱魚;甘溫,補氣、溫中、暖胃、利肺、利水等,主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大便溏薄、肌膚無華等病證。
草魚:甘溫,平肝祛風、溫中和胃等,主治肝風頭痛、虛勞、嘔吐、洩瀉等病證。
鱖魚:甘平,補氣血,益脾胃,用於虛勞嬴瘦,脾胃虛弱,腸風便血。
大多數魚類含有大量的鈣和鐵,揮發油、精氨酸、葡萄糖甙、丁香油酚等成分。具有發表,散寒,理氣,和營的功效。
推薦菜譜:夏枯鱖魚煲
原料:筍片10克,水法黑木耳10克,鱖魚一條,夏枯草30克。油,蔥薑汁,黃酒,鹽。
製作:1.木耳洗淨,撕成小朵,夏枯草洗淨,用紗布袋裝起來,鱖魚宰殺清理乾淨,在魚身兩面斜劃3-4刀;
2.鍋加水,放入鱖魚、蔥薑汁、黃酒,大火煮沸,撇去浮末,放入夏枯草、筍片和木耳,改成小火燉2小時,然後撈出紗布袋,加鹽調味,淋上少許油即可。
功效:補氣血,益脾胃,體寒溼重者不宜食用。
豬
豬,是我國農村普遍飼養的家畜之一,也是人們日常食物消費中消費量最大的一類肉食。這不僅因為豬肉的鮮美,更在於豬全身各部分特有的營養醫療價值,不過,今天咱們主要說說豬肉這部分。
豬肉味甘性微寒,具有補中益氣,潤腸胃,生津液,豐肌體,澤面板的功能。凡病後體弱、產後血虛、面黃贏瘦者,皆可用之作營養滋補之品。不過,豬肉中含脂肪量比較高,多食易礙胃生溼,凡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以少食或不食為宜。人們在日常食用中也以食瘦肉或半肥半瘦為宜。
推薦養生菜譜:黃精燉瘦豬肉
原料:瘦豬肉200克,黃精50克。
製作:1.將黃精、豬肉清水洗淨,分別切成小塊,並放在砂鍋內,加入適量清水,酌放蔥、姜、料酒和食鹽,隔水燉2小時左右,以豬肉熟爛為度。
2.撈去黃精,酌加少量味精。
功效:滋陰養脾,補肺益心。適用於心脾陰血虧虛所致的失眠多夢、飲食減少、千咳少痰等。
牛
味甘,黃牛肉性溫,水牛肉性涼,歸脾、胃經。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之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虛勞羸瘦,腰膝痠軟,消渴,吐瀉,痞積,水腫。溼熱、痰滯內蘊者慎服。
推薦養生菜譜:牛肉燉海帶
原料:海帶500克,黃牛肉1000克,陳皮2克,草果1克,小茴香2克,花椒2克,八角茴香6克,肉豆蔻2克,丁香0.5克,肉桂2克,蔥130克,生薑60克,大蒜20克,鹽適量。
製作:1.將牛肉切塊,冷水下鍋。
2.鍋開後撇去浮沫,放入陳皮、草果、肉豆蔻、丁香、花椒、肉桂、小茴香、蔥、姜、蒜、燉至牛肉軟爛。
3.另起一鍋,用燉好的牛肉湯煮已泡發的海帶絲,燉好後放入牛肉塊,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主要針對於氣血虛弱的人群,對於有調理保健的人群同樣適用,臨床常見頭暈耳鳴、心慌氣短、疲乏無力、月經量少以及月經愆期等表現。不僅如此,對於調理機體免疫力低下、冬季易感的人群的調養也具有較好的療效。然而藥膳雖好,也要辯證施膳,甲狀腺疾病及上火者慎食。
羊
味苦甘,性大熱,無毒,入腎脾經,藥食同源,可補精血,益虛勞,具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的作用,是非常適於寒冷季節滋補的食品。
推薦養生菜譜:白蘿蔔燉羊肉
原料:羊肉250克,白蘿蔔150克,枸杞1茶匙5克,大料1枚,大蔥2段,鮮姜2片,料酒2茶匙10毫升,鹽1茶匙5克,胡椒粉1/2茶匙3克,油1茶匙5毫升。
製作:1.羊肉洗淨,切成5cm大小的塊;白蘿蔔洗淨,切成5cm大小的滾刀塊,備用。
2.將羊肉塊放入滾水中汆燙片刻,去除血沫,撈出用流動水衝淨。
3.中火燒熱砂鍋中的油,放入大蔥段、鮮薑片和大料爆香,加入汆燙好的羊肉塊,烹入料酒拌炒均勻,倒入適量的清水燒開,轉小火蓋蓋兒煮至羊肉七成熟。
4.加入白蘿蔔塊、枸杞、鹽和胡椒粉拌勻,繼續煮至羊肉和白蘿蔔軟爛成熟即可。
功效:羊肉適合腎陽虛導致的陽氣不足、四肢不溫、畏寒無力者食用,能夠起到很好的食療功效。因羊肉湯較燥和白蘿蔔一起可以降低食用羊肉上火的情況。
內容綜合自網路,醫學指導:遂寧市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 陳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