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的養雞行情,相信養雞的人都深有體會了。很多人因為堅持不下去已相繼退出了該行業。而今天的主人公——李大姐,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
但不同的是,李大姐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並且越做越大。因為她在低迷的行情中主動求變,用了以下兩招,徹底改變了她養雞場的不利局面,併成功開啟了新的財富大門。
李大姐原來是養殖散養土雞的。從2020年開始,土雞行情持續疲軟。一方面是眾所周知的此次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2019年的非洲豬瘟,導致一大批人蜂擁而入養殖土雞。
所以,到了2020年,土雞養殖業競爭非常激烈,大街上隨處可見100元4只,甚至100元5只的土雞。
面對如此情形該怎麼辦?李大姐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繼續養下去吧,看不到希望。就此退出土雞養殖行業吧,過去幾年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就白白浪費了。
最終,她選擇了第三個方案,繼續養下去,但不是養市面上普通的土雞。這就是李大姐開始翻身的第一招。
不養普通的土雞那養什麼雞?原來李大姐心裡早有了預謀。
其實,早在土雞行情嚴重低迷之前,李大姐就發現了土雞行業的同質化非常嚴重的問題。所以,她一直在尋找一種特別的土雞,以便在市場上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後來,細心的她在專業禽苗供應平臺一品苗公眾號上發現了一種,外表和普通土雞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內部卻大有玄機的土雞。
它就是烏土雞。何謂烏土雞?那就是外表,毛色,體重等都和普通土雞一樣,但是它的肉卻是和烏雞一樣——黑皮黑肉。
經過實地考察和了解,李大姐發現這種烏土雞非常適合他們當地的市場。首先這種雞皮薄,雞肉纖維細膩、緊緻,適口性很好。
其次,該雞腳杆很細,而且大小適中。成年公雞體重五斤多一些,母雞體重三斤多。這些特徵都符合他們當地對土雞的認知標準。而以前她在養殖普通土雞的時候,偶爾也會有個別烏皮烏肉的土雞,而這樣的雞尤其搶手。
因此,李大姐判斷這樣的雞在他們當地一定很有市場。正好當年普通土雞行情過於低迷,她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就決定改養這種烏土雞了。
結果果然不出李大姐的意料,她試養的第一批3000只烏土雞一上市就非常搶手,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銷售一空了。而且價格還比之前養的普通土雞高出了不少。
看到此情形,李大姐又馬不停蹄地養第二批、第三批......
不過,事情也並沒有那麼順利。因為後來飼料價格不斷瘋漲,這讓李大姐的養殖成本也急速飆升。而此時她的養雞場裡烏土雞的養殖規模已經超過了一萬隻。每天的成本支出讓她壓力倍增。
為了應付成本急劇上漲的問題,李大姐又祭出了她的第二招。正是這前後兩招的組合拳,讓她成功笑到了最後。
李大姐當地是盛產芭蕉芋的。不過當地的人種植芭蕉芋是為了用它地面以下部分的蕉藕來製作芭蕉芋粉,而地面以上的莖葉部分是不用的,通常直接丟棄在耕地上,讓其自然腐爛。
愛動腦筋的李大姐再次抓住了這個機會。她把別人丟棄的芭蕉芋莖葉全部收回來,直接切碎了拌料就可以餵雞。沒想到雞還特別愛吃,而且吃了這種芭蕉芋的雞長得還特別好,毛色更加光澤油亮。
由於芭蕉芋的莖葉是可以常年採收的,割了隔一段時間又會長出來。後來李大姐乾脆自己承包了50畝地專門用於種植芭蕉芋來餵雞。這為她節省了大量的養殖成本。
現在,李大姐存欄的烏土雞已經超過了兩萬只,她的烏土雞不僅在當地出售,還透過直播、電商平臺等途徑銷往全國各地。
幾天前我們去到她的養雞場參觀。她說她過完年又剛剛租了70畝地,也是要用來種植芭蕉芋的。李大姐說,她今年計劃把烏土雞的出欄量做到四萬只。
可以說,正是靠著烏土雞和芭蕉芋,李大姐把她的土雞養殖事業越做越大,同時也在土雞行情最不理想的情況下開啟了新的財富大門。
家禽養殖成活率高達98%的方法,原來這麼簡單
今天最新雞鴨鵝苗價格更新:苗價開始大幅下降了
去養殖場當學徒學習養殖技術,是我養殖生涯做過最後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