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春耕備耕開啟,化肥漲價聲很高,尿素價格2700元/噸左右,氯化鉀漲幅50-200元/噸,複合肥也是穩中偏強走勢。糧食價格低迷,化肥價格上漲,種植成本上升增加了種植風險,不少農民為今年水稻種植髮愁。如果種地的收入與外出打工一樣多,沒有農業補貼也有農民去種,而賺不到錢誰還種地呢。下面談談化肥減量的新技術之一精準深施肥,僅供參考。
1、化肥施用的問題
糧食連年豐收離不開化肥,但化肥施用也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化肥的用量大,據統計化肥的使用量在30多年裡翻了近20倍,佔全球總量的1/3。
第二,化肥利用率不高造成環境汙染,氮肥利用率僅為35%,磷肥的利用率僅為10%-25%左右,如尿素中的氮元素只有1/3被作物吸收,還有1/3進入了土壤、水源中,另外1/3變成氨和二氧化碳揮發到空氣中,也就是說2/3的尿素成了環境的汙染物。
第三,帶來資源壓力,化肥漲價的背後是生產化肥的資源出現緊缺。
第四,影響農民收入的穩定增加,資源的稀缺有限與農民作為化肥消費者追求少支出多收入存在矛盾,同時傳統水稻種植過程中要多次施肥,在大熱天找工人施肥難度大、成本高。
2、精準深施肥減肥增產
精準深施肥是指利用施肥機將化肥精準施到一定深度的位置,如種植前深施肥,深在8-12釐米,機插或機直播同步側深施肥一般肥料深度4至6釐米、離秧苗(或種子)4至6釐米。
農諺說:“種田不要問,深耕多上糞”、“糞要入了土,一畝當兩畝”,意思是糞肥、深耕能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實現多打糧。精準深施肥施在土壤中肥料的流失更少,水稻根系吸收後利用率更高,對環境的汙染減少,同時選擇適宜的肥料,返青分櫱可不追肥,相比傳統施肥方式大大減少了用工量。從目前各地的大面積試驗看,精準深施肥較傳統人工施肥省肥20%-30%(節約成本幾十元),能達到“減肥不減產”甚至“減肥增產”,而且省時省力省錢。
深施確實能減少流失,對氮肥有要求嗎?粒狀氮肥可以,粉狀自重不流動的不行,複合肥最好,混合肥粒徑小於6毫米,也可以是緩(控)釋肥料。使用不適合施肥機的肥料時,會引起施肥不均、肥料堵塞等問題。
特別強調,水稻精準深施肥要重視選擇適宜的施肥機,根據排出肥料的動力分為螺旋推進式和氣吹式兩類,如龍舟2FH系列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是螺旋推進式,可以搭載在插秧機、拖拉機、旋耕機等農機具上,實現不同施肥作業需求。
最後,種田的成本高,勞動力緊缺逐漸成為制約適度規模農業發展的難點問題,請工難,請工貴,而社會化服務仍未全面發展開來,所以規模種植戶要選好機械化裝置,把現有農機具價值利用到最大化,將整地、播種、施肥等均實現機械化,讓種田更輕鬆。化肥減量降成本,看好精準深施肥新技術。
雲眾地服務宗旨: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