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情人節凌晨四點,張藝謀的愛人陳婷,被網暴了。
起因,是她在微博釋出的一篇長文。
冬奧如火如荼之際,陳婷卻表示,“大概沒有人會像我這樣盼著大會結束的。”
“我沒有大格局也不懂使命感,從一開始我就不支援張藝謀當冬奧開閉幕式總導演。”
原因,是她親眼見證著丈夫是如何自殘式工作的。
“把每一天都排滿,除了睡覺;吃飯很少;在身體極度需要休息的時候還要每天走5公里暴汗才罷休。”
陳婷坦言,張藝謀是在透支生命換取大會順利。
他今年已經72歲,身體狀況早已不太樂觀。
“臨近開幕式最後幾個月,他都是靠藥在維持才能說出話,連續幾天發高燒忽冷忽熱蓋兩層被子,白天工作量絲毫不減。
成功背後的代價是什麼?是正常的生活,是休息的時間,是健康,是生命!”
這種偏執又自虐的工作節奏,讓她每天都提心吊膽。
害怕愛人突然倒下,卻又無能為力。
憋了很久,才決定在表達愛意的日子裡,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無關公眾人物的身份,無關社會地位,僅僅是作為妻子,表達對丈夫的關心。
她知道他不會止步於此,只是默默希望孩子的爸爸、自己的丈夫可以健健康康,陪伴家人更久一點。
就是這篇載著擔憂和深情的長文,讓陳婷被罵上熱搜。
熱評皆是指責她格局太小、矯情,這種本不該放在臺面上的“訴苦”,“抹黑”了張藝謀。
還有人拿她的私生活開刀,嘲諷她不體面。
可是,一位妻子,心疼丈夫的身體,有什麼錯?
在陳婷眼裡,張藝謀不是“雙奧”總導演,不是尊享盛譽的國師。
他只是她的愛人,孩子的父親,家裡的頂樑柱。
她親眼看著他辛苦玩命工作了幾十年,痛心他還要在頤養天年的年紀,過度消耗自己的健康。
倘若張導真的倒下了,那些隨意詆譭的看客頂多會在網上發個動態,悼念一下,過兩天就忘了。
而陳婷呢,她失去的可是相濡以沫的家人。
是一生的痛。
02
記得早前某位作家曾寫過一篇散文,叫《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大體是說,一些人在現實生活中面對不公和欺辱時,總是把“忍耐”變成“屈服”,畏縮地關起門窗,豎起“以和為貴息事寧人”的大旗。
但現在,你有沒有發現,至少在網路上,人們早已打翻這樣的局面。
鍵盤之下,隨處可見怒髮衝冠的網路暴徒。
一言不合就開槓,三句不到就開撕。
理性缺位,情緒先行,共識更是難得。
浮躁是現代人生活的日常。
似乎每個人心中都窩著一團火,時時刻刻都在找一個發洩口。
網路為其提供了便利。
因為匿名,誰都可以肆無忌憚地暴露自己充滿戾氣的一面,張牙舞爪,見誰都咬。
比如王冰冰那莫名奇妙的“塌房”。
英語四級考兩次沒過,就被說成“她根本不是學霸。”
19歲時私人戀愛部落格裡寫到了和男友同居,被有心人用技術手段偷看公開發布在網上,就被攻擊“不檢點,爛褲襠,裝清純。”
疑似32歲離過婚,就成了“二手貨,倒貼我都不要。”
比如尋親男孩劉學州。
找到親生父母時,他只說了一句“希望能有一個家。”
就被攻擊有目的地尋親,是計劃好了向父母索要房產,指責他貪得無厭,心機太深。
他得知自己被“送走”的原因,竟是生父要為自己謀一份彩禮後,痛苦地逃去了三亞,想散散心。
又招來非議:
“不是沒錢?怎麼還能去旅遊?”
“裝窮吧,賣慘唄。”
他說什麼都是錯,做什麼都會被詆譭:“娘炮,噁心,快去死吧。”
直到他真的死了。
楊麗萍不生孩子,被罵“人生最大的失敗。”
Papi醬生了孩子隨父姓,又被噴“什麼?跟爸爸姓?事業再成功的女性,生了孩子不也是婚驢!”
張文宏說早餐不能喝粥,被群攻“老祖宗就喝的粥,沒有老外的麵包牛奶好?果然是個崇洋犯!”
鍾南山的兒子接受海外媒體專訪,用英文對答,被罵“他們一家都不愛國,不用母語!”
戴了一條愛馬仕皮帶,就被定論“肯定貪汙了很多錢,否則怎麼用得起名牌。”
新聞裡受害者是女性,他們按下鍵盤“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男人沒一個好東西。”
當受害者是男性,又成了“他肯定做得很過分,是把女的逼急了。”
……
這就是如今輿論的環境。
烏泱泱地充滿戾氣。
情緒壓倒事實,立場勝過是非。
只要有嘴,誰都可以站上舞臺,癲狂地審判他人。
03
以前有句話,叫“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
現在邪風吹歪了導向,成了“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所以我要挖出你的瑕疵,來證明你不是個好東西。”
他們宛如暴君,對一切異見者實行言語上的斬立決。
他們假借正義和公平來審判別人,不過是因為他們不是既得利益者而已。
他們混淆在網路人群中面目模糊,但顯然不應該被放縱。
來源@網劇《開端》
這是最好的時代,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
這也是最壞的時代,隨處可見的盲從,詆譭,造謠和討伐。
《十三邀》裡有句話,很適合在這裡再提。
“我們處在一個無真相的時代。
觀察,不要輕易下結論;等待,不要急要有耐心;堅守自己的基本立場,不隨波逐流。”
我們可以發聲。
但是得根據事實,去就事論事。
我們也可以批評。
但是真相要先於立場,情緒要讓步理性。
因為在這種社會氣氛的圍繞下,我們每個人都是潛在的受害者。
你從沒做過一件不體面的事?
你從沒說過一句不體面的話?
沒有人能拍著胸脯保證,自己的生活完美到能夠經得起顯微鏡式的探查。
最後,借用自媒體人@拾遺 的一句話:
人生觀是拿來看待的,不是拿來評判的;
價值觀是拿來暢談的,不是拿來否定的;
世界觀是拿來享受的,不是拿來鄙夷的。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