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因素七:技術的整合與與標準化
自從本人做規模化果園以來,最大的體會就是技術不能依賴於某一個技術專家或某個人身上,不管這個人在行業裡多模牛,這樣做風險極大。果園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水肥、植保、園藝缺一不可。技術與技術路線、技術的落地,落地成本是企業需要綜合考量的問題。企業追求利潤的本質決定了技術路線必須以“早產豐產、省工省力”為目標。而技術路線、品種及產品模式決定了技術方案的選擇,規模化由於落地問題反過來影響技術方案。並且從栽植到消費者手中要經歷上百個技術環節,即使針對某一個技術環節,每個人的經驗和方法也不同。因此技術本身具有繁雜性和多樣性。但大原則不能變:
1、具體技術方法必須符合本企業的技術路線,是在一定的技術路線的指引下的技術(慶陽人去西安就得坐大巴、動車或開車,不能騎腳踏車);
2、技術的選擇必須品種、產品模式和實施成本綜合考慮;
3、較複雜的技術要分解成簡單、易學習、易操作的標準化的動作,利於規模化果園落地。
既然技術具有繁雜性和多樣性,又不能依靠在一個人身上,怎麼辦?答案五個字:整合+標準化。具體如下:
1、把整個過程分解成不同的模組(行業一般分為水肥、園藝和植保三個業務模組);
2、按照不同的業務模組根據不同的樹齡、品種以時間物候為序,分解成若干技術環節,對每個技術環節,透過各種途徑學習和了解,在技術路線的指引下選擇出最適合的技術方案;
3、我們要把每一個技術環節分解成簡單、易學、易操作的標準化動作,形成表格和文字(可量化、可操作、低成本),並在專家的指導、同行的學習與自身的實踐中不斷最佳化迭代......(流程標準化面太寬,比較複雜,後期作為專門章節再談)
未完待續......
規模化果園的14個關鍵因素與8大模式 ——現代農業規模化經營思考之二的第8-14個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