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市通州區永樂店鎮堅持都市型高新現代農業叢集發展思路,林下經濟得到大力發展,食用菌、特色蔬菜種植、水產養殖初步形成產業規模。紮實抓好農業現代化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今天的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基層行,我們走進永樂店鎮。
這個蘿蔔從種到銷售,這個任務已經完成,今年咱們的品質也相當好,銷售情況也特別好,再增加30畝地,下半年再種植蘿蔔,因為現在供不應求。
西槐莊村的蘿蔔種植已有百餘年的歷史,經過幾代村民的辛勤培育,蘿蔔已成為西槐莊村的品牌。2020年8月,時任第一書記帶來資金25萬元,再加上區鎮幫扶,15個大棚拔地而起,搶種了第一茬冷棚蘿蔔,當年毛收入就超過了10萬元。2021年春天,村裡地頭建起科技小院,在大棚裡安裝了水肥一體化滴灌設施。中國農業大學的兩名研究生常駐,幫扶選種育苗、生產種植、線上銷售。一年的時間,村集體收入就從零增長到了30萬元。
2021年蘿蔔共種了6萬斤,經兩委班子成員討論研究,利用新媒體的方式,透過公眾號和抖音直播進行銷售,打開了新的增收局面。
西槐莊村委委員朱金盼:好多都是從很遠的地方開車過來,專門到西槐莊來買咱們村這個蘿蔔,大家就是口口相傳吧,銷路比較廣也是。
西槐莊村黨支部書記姜學武:農業農村局對咱們幫扶三年,那咱們得有專案啊,就想起咱們村這個歷史的蘿蔔了,咱們這土質跟這水質就適合於種蘿蔔,咱們村這蘿蔔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咱們今年這蘿蔔銷售特別火爆,凡是吃過的都是打電話啊,找平臺啊,還想著買。
在鄉村振興中,西槐莊村走出了一條依託科技賦能、發展特色種植的智慧之路。與此同時,永樂店鎮老槐莊村黨支部致力於鄉村振興已有10多個年頭,從最初探索食用菌種植,再到現在探索產業結構轉型,也走出了一條適合老槐莊村發展的道路。
老槐莊村的林下經濟——食用菌基地,目前已經具有一定的發展規模,佔地200畝,擁有棚室125個,還建有冷藏室,用於食用菌的儲存。食用菌基地的建設不僅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還極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老槐莊村黨支部書記馬鳳強:現在呢我們還是以黨建引領村民產業轉型,就是在過去原有的這個老的這個食用菌種植模式的情況下,我們黨員代表先帶頭,所以我們下一步,食用菌轉型,鄉村民宿,食用菌採摘,食用菌的自己種植,我們是有很大信心的。
未來,老槐莊村將以村內產業為中心,繼續大力探索鄉村產業興旺的新路子。老槐莊村黨支部將繼續帶領村民拓寬發展思路、建強產業支撐,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永樂店鎮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從中汲取奮進力量,切實把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轉化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持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提升等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始終保持“趕考”初心,推進綜合配套設施建設,構建承接功能疏解的基礎框架,打造京津發展軸重要節點、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的新典範和城市副中心發展的新動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新型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紮實抓好農業現代化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加快形成“開放、活力、生態、融合、文明”的新格局。
永樂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彭凱泉:一是持續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二是充分藉助科技小院帶給我們的智力支援和科技賦能,增強一村一品科技含量,放大一村一品特色效益,以點帶面推動特色高品質農產品的發展,三是透過建立鎮級統籌指導,將黨和政府的各項惠農資金和政策管好用好,讓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
【來源:農業農村部資訊中心_全國資訊聯播】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