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武夷山中心小學學生正在體育鍛煉。丁銘華攝/光明圖片
從小學升入初中是學習生涯的轉折點,也是階段性跨越。和小學相比,無論是知識容量、課程難度以及對自主學習的要求,初中都有很大不同,加上孩子逐漸邁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變化顯著。
小升初階段,孩子通常會遇到哪些主要問題?家長和老師們又該如何處理?來自一線的班主任、心理專家和學校管理者,從多個層面支招,幫助大家順利跨越小升初。
1.結合興趣制定可行目標,避免迷茫
【困擾】 自我定位偏差、生活節奏混亂。
【支招】 去理想化,增加集體歸屬感。
【案例】小學時,小西成績好,家長和老師都對他期待較高。可一進初中,他就像“霜打的茄子”,同學一個比一個優秀,讓他倍感壓力。小西覺得“自己好渺小”,原本計劃好的初中生活也難以適應。他總在想,自己的位置在哪裡呢?
郭鳳(青島啟元學校專職心理教師): 升入初中是新起點,但是這個起點並不等於零。大家會和小學的狀態相比較,期望值也可能高於現實情況。面對陌生環境,不管學習成績好壞,大部分學生容易出現心理落差,對老師同學、對所學科目,甚至是對食堂的飯菜等方面,必須經過去理想化的過程。升入初中後,學生還將面臨時間管理的挑戰。不僅是作息時間要調整,課時也可能和小學不一樣,有學生對學業難度不適應,花費時間多而影響到睡眠,上課時容易無精打采。
謝南燕(西安經開第一學校副校長): 自我認知出現偏差,生活節奏混亂,不僅會帶來適應上的困難,還會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這一時期,父母不要過度焦慮,也不要再給孩子增加負擔,此時教師的干預顯得尤為重要。可以透過組織集體班會,讓孩子對學校環境、初中、學業等有一個基本瞭解,指導孩子結合自己的興趣或志向確定一個目標,既可以是短期目標,也可以是長期目標,關鍵是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迷茫或焦慮。
張銀(南京市金陵中學岱山分校七年級班主任): 學生到新班級,沒有被關注,容易產生消極狀態。我建議,孩子們轉變態度,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集體的生活:多參加班級組織的文藝活動,或者積極投身於班級服務中,這都是增加歸屬感的好方法。對家長來說,孩子出現迷茫、焦慮情緒時,要以鼓勵為主,不能總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少談成績,多談方法,讓孩子獲得來自家長的支援,增強信心。
2.從學習習慣初步養成到內化成為自覺
【困擾】 科目增多、難度增大,學業遇阻。
【支招】 做好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銜接。
【案例】初一的地理課上,小強又“放飛自我”了。上課時,老師要求課堂筆記要序號化,小強隨意地畫了幾筆。他心想,反正是副課,學不好也無所謂。當晚,因為沒有認真聽講和記筆記,小強實在想不起來課堂都講了什麼,作業格式又是什麼,犯起了難。
謝南燕: 在小學的基礎上,初中增加了政治、地理、歷史、生物等科目。大部分孩子容易走兩個極端,認為政治、歷史需要死記硬背,地理、生物很難學。小升初銜接要做好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銜接。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一般是比較直接而近期的;而初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則逐漸向間接、遠期的方向轉化。初中生的求知慾、興趣不斷增強,並且日益趨向持續而穩定,家長和教師要因勢利導幫他們逐步形成對學習的負責態度。學習習慣包括預習聽課、做筆記、做作業等內容,小學重在良好習慣的初步養成;初中則要求學生將學習習慣內化,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學習能力銜接,即初中學生的表達能力、感知能力、識記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與小學階段相比較處於定型前的快速發展階段。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課堂上應更重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值得提醒的是,政史地生教師要做好教學設計,趣味與知識並重,課堂上給孩子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將教學任務進行分解,每節課內容設計不宜過多。對於重點知識的突破,應由簡到難、遞進式推進,保護好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郭鳳: 除了科目增多、難度加大導致學生在學習上適應困難,大家還忽視了小升初在學科體系、學習習慣、學習策略、評分標準等方面的銜接。各種版本的教材,初中教材和小學教材體系框架上始終存在差異。作為受教育物件,學生更是被動的接受方,適應快慢基本靠小學的基礎和個人的悟性。如果在這兩方面都薄弱,卻依然延用小學的學習方案,那在初中的學習就會舉步維艱。
我建議,教師瞭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接納他們在學業上的差異,關注他們的優勢方面並給予肯定,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打下基礎。同時,要對初中的學業特點、學習方法、學習目標等方面做必要的說明和澄清,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喚起學生對初中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要多元評價學生,不要將學生分類對比,讓學生看到自己更多的潛能部分,相信自己具有能力適應初中學習生活。
謝南燕: 值得提醒的是,許多家長對於考試分數的認知,還停留在小學階段,成績一旦低於九十分,就開始懷疑孩子學得不好,甚至懷疑老師。對於家長來說,要避免過度焦慮,加強家校溝通,相信老師,不要急於購買教輔資料,避免讓孩子進入知識誤區。
3.同伴關係是孩子情緒的主要來源
【困擾】 原有人際圈打破,人際融入困難。
【支招】 以積極方式引起好感,被新集體悅納。
【案例】小藍比較內向,小學的好朋友都沒和她分到一個班。放學時,她看到昔日的好朋友和新同學走在一起有說有笑,心裡很不是滋味。她勉強跟在旁邊,聽他們聊天自己也插不上話,感覺自己很多餘。
郭鳳: 處於青春期的初中生非常重視同伴關係和來自於他人的評價。升入初中重新分班後,原有的人際圈子被打破了,每個同學都要在新集體中和新同學建立關係。有的同學表現出被動、退縮、融入困難;有的同學表現過於積極而四處碰壁;還有的同學極度討好卻收效甚微。順利融入集體,迅速交到新朋友會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初中生活。師生關係也是影響新生適應的重要因素。有的學生會因為對某個老師的偏見,而放棄某個學科的學習,不能和老師進行良性溝通,出現青春期特有的對權威的挑戰和叛逆,這也給初中生活埋下很大的隱患。
張銀: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人的個性也千差萬別。怎樣快速融入新集體,被新集體悅納呢?我建議,大家以積極的方式引起同學們的好感。比如同學跌倒時的一次援手、同學遇挫時的一次撫慰等。有的同學為了引起同學的注意,故意在班級發出怪聲或者做出一些搞怪的動作“譁眾取寵”,殊不知,這不但不會吸引同學的注意,反而會造成反感。大家要學會傾聽,尋找與同學相同的興趣點。共同興趣會拉近與新同學的距離,增加彼此的話題,讓溝通更順暢,同伴關係也更容易建立。大家還要堅持自我,不要在集體中迷失。有的同學為了能被集體接納而產生討好型人格,或者為了與同學有共同的話題,而去沾染某些不良嗜好,這些都應該得到重視。
謝南燕: 有人說,嬰幼兒時期媽媽的話最重要,小學階段老師的話最重要,中學階段同學的話最重要,由此可見中學階段的同伴關係至關重要,它可以說是孩子情緒的主要來源。作為班主任,必須對此有清醒的認識,良好的班級氛圍就非常重要,教師要善於發現班級存在的生生矛盾,可安排若干“安全觀察員”,讓他們為維護班級和諧氛圍助力。
4.注重話語方式,及時提供情感支援
【困擾】 親子關係出現對立,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開始跟父母爭奪控制權。
【支招】 “教練”變“陪練”,注重話語方式。
【案例】放學後,明旭和同學討論當天的數學測驗,因為聊得太投入而錯過了回家的公交車,到家比平時晚了半個小時。一進門爸爸就叉腰等在門口,鐵青著臉質問明旭,放學跑哪玩去了?為什麼不趕快回家寫作業?看著爸爸,明旭覺得委屈,淚水就在眼裡打轉。
郭鳳: 上了初中,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開始跟父母爭奪控制權。如果父母一味強調自己的正確性,不信任孩子,孩子的叛逆心就會越來越強烈,這會給適應新學段帶來很大阻礙。因此,家長要管理好自己的期待,控制好自己的焦慮指數,這樣才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有價值的幫助。家長還要關注孩子真實的心理狀態和需求,及時覺察孩子情緒的變化並給予安撫。在培養孩子獨立能力時,家長協助孩子做好時間規劃。“雙減”政策的推進尤其考驗學生的自學能力。家長要轉變參與孩子學業的方式,敢於放手讓孩子親自體驗學習的過程。高壓控制,事無鉅細“碎碎念”適得其反。溝通態度和話語方式在親子互動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要及時提供情感支援,傳遞信任和正能量。
謝南燕: 孩子升入中學後,家長一定要明確角色定位,由原來的“教練”身份變成“陪練”身份,更多地去傾聽孩子的心聲,接納他們的情緒,對他們的部分觀點給予認同和肯定,並提出合理的建議,建立起和孩子有效溝通的渠道,比如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張銀: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增強,渴望掙脫父母的束縛。因此,家長們要學會放手,讓孩子逐步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當然,這種放手也並非全放,還需要家長們“暗中觀察”,透過孩子穿著打扮、交友談吐等細節,捕捉資訊。比如,孩子突然喜歡照鏡子,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了,此時孩子也許產生了青春期的萌動。再有,對孩子所交的朋友,家長也要有所瞭解,青春期的孩子極易受同伴影響,因此家長要在暗中瞭解孩子所交朋友的品行,以防孩子交友不慎,誤入歧途。同時,家長們還要增加對孩子生活上的關心,每天與孩子聊聊學校的生活,多聊開心的事,活躍聊天的氣氛;也可問問孩子在學校遇到的困難,幫助孩子尋找解決辦法。對孩子的學業,不能只唯分數論,“雙減”政策普遍推行,學校測試減少,家長不能為了孩子的成績盲目地給孩子買各種練習資料,增加孩子的負擔。一廂情願地“為你好”,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
(本報記者 陳鵬)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