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中國古代學子的畢業與畢業禮

作者:邱濤(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導)

【摘要】中國古代教育制度有一個較為漫長的發展過程。科舉制度出現前,古代學子並無明確的畢業期限,其畢業的唯一標準是入朝為官。科舉制度興起後,學生畢業的標準由“入仕”轉為“及第”。古代學子的畢業禮圍繞科舉展開,以鄉試為序曲,會試為高潮,文武科各有特色。畢業禮包含謝師、拜謁、宴會、遊覽等內容和方式。與今天的畢業典禮類似,古代學子的畢業禮也是抒發內心情感、堅定自身志向的隆重儀式。

無論古今,學子們要舉行畢業禮,基礎是完成學業“畢業”。那麼,中國古代的學子如何才能稱得上“畢業”呢?古代是否擁有像今天的學生那樣嚴格、固定的學制和畢業期限?古今的畢業禮有何異同?本文將一一論述。

何為“畢業”?古代學子的畢業標準

中國古代教育制度有一個在較為漫長的歷史時期逐步發展、完善的過程。在科舉制度出現之前,古代學子們並沒有明確的畢業期限。夏商時期的學校制度無史料可考,西周“官學”——國學的學制,朱熹在《大學章句序》中有記載,當時的學生八歲進入“小學”學習“六藝”,十五歲入“大學”,培育道德素養、學習“修齊治平”之道。至於學子們何時畢業,《近思錄》中說:“古之士者,自十五入學,至四十方仕,中間自有二十五年學,又無利可趨,則所志可知。”這些學子們需經過長達25年的學習生涯,直到四十歲才能踏入仕途,但這並不意味著25年就是固定的畢業期限,因為並非所有“大學”學子都能夠步入仕途,相當一部分沒有入仕的學子,即使學習的時間足夠,也不能算是“畢業”。

西漢武帝時,在都城設立“太學”作為國家最高教育機構,立“五經博士”為教官,教授學生儒家經典。“太學”的學生來源主要有二:一是由太常進行選拔,《漢書·儒林傳》載:“太常擇民年十八已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二是各郡縣地方高階官員推薦,“郡國縣道邑有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里,出入不悖所聞者,令相長丞上屬所二千石,二千石謹察可者,當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如弟子”。這些學子經薦舉進入太學後,每年參加固定的考試,成績優異者即可取得做官的資格,“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缺;其高第可以為郎中,太常籍奏”,從而順利“畢業”。結合西周官學與漢代太學不難看出,科舉制度出現以前,在政府官學學習的學子們不論年齡長幼,亦不論學習時間長短,從學校畢業的唯一標準就是入仕為官。

隋唐以降,隨著科舉制度興起,中國傳統教育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唐代有六大官學,皆隸屬於國子監,對所招收的學生有年齡規定:“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針對學習不同儒家經典的學子,官學也規定了不同的修習年限,如果學生沒有在規定年限內完成學業,將被除名。對於在官學或地方私學就讀的廣大學子來說,科舉是他們進入官場的必由之路。此時,他們畢業的標準由“入仕”轉為“及第”,而每一屆科舉考試也就成為了這些學子們的“畢業考試”。

宋承唐制,在唐代科舉的基礎上增設殿試一級,學子們只有透過殿試才能真正稱之為畢業。明清時期,基本延續了這個標準,而又有其時代特點。此時,考中進士仍是學子“畢業”的正途,但因國子監監生的地位提高,學子們即使沒有考中進士,只要進入國子監繼續讀書並透過考核,也能夠取得做官的資格。清代還開設博學鴻詞、孝廉方正等制科,作為選拔“非常之才”的不定期、非常規考試。但不變的是,學子們的畢業標準仍是入朝為官。

“畢業”之際:古代學子的畢業禮

中國古代,隨著科舉制度的成熟及其重要性日益突出,科舉中式、入朝為官,成為學子們的畢業標準。對於古代學子而言,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這才算真正“畢業”,是登科學子人生之大事,從學子到學校、官府都視之為舉足輕重的大事而歡慶。那麼古代學子的畢業禮都包含著哪些慶祝活動呢?自隋唐時期科舉制度創設以來,至明清時期,鄉試、會試、殿試三級考試製度逐步成型,中國古代學子們的畢業禮也就圍繞著這些重要節點展開。

序曲:為舉人而設的“鹿鳴宴”。自隋唐到明清,按照科舉體制,中國古代學子們透過解試(即鄉試)成為舉人,並於次年赴京參加省試(明清時稱為會試)。在解試放榜後,地方官員便會為這些舉子們舉行盛大的“鹿鳴宴”,慶賀他們透過解試,同時也預祝他們能夠在接下來的省試中“高中”。“鹿鳴宴”是脫胎於周代“鄉飲酒禮”的一種宴會形式,這類宴會多演奏《詩經·鹿鳴》以助興,“鹿鳴宴”之名由此而來。比起傳統的、並不十分規範的“鄉飲酒禮”,“鹿鳴宴”增加了《詩經》的演奏環節,更具文化品位和“敬老”“尊賢”的文化功能。不過,規模不小的“鹿鳴宴”只是古代學子畢業禮的序曲,重頭戲要到會試結束後的放榜之日才拉開帷幕。

正禮:從謝恩、拜謁禮到朝謝、“簪花”。古代進士的“正禮”,近似於今天的畢業典禮,有一個歷史演變的過程。唐代,在會試放榜後,新科進士要結隊拜謝會試主考官以感謝其拔擢之恩。五代人王定保編纂的《唐摭言》記載了初始的唐代學子們謝恩的情形,是一個頗為複雜的拜謝流程:首先,由新科狀元帶領及第的進士們前往禮部列隊而立,報上姓名,等待謝恩。接著,狀元在主事的引導下與主司(即主考官)互相行禮並致謝辭,隨後學子們依次向主司行拜謝禮。三日後,再行一次拜謝禮,這次主司可以和進士們交談,並一一指出他對進士們的引薦之處,進士們則對其提攜表達感謝之情。新科進士們等到皇帝的敕命下來,就要前往中書省,完成拜見宰相的儀式——過堂。面見宰相的流程與拜謝主考官類似,仍由狀元致辭感謝宰相的栽培,隨後狀元以下的進士們一一報上姓名並致謝意。

宋代,殿試正式成為科舉建制。學子們在會試之後還要經過殿試才能正式成為進士。為了防止結黨營私,宋代明令禁止新科進士向主考官和宰相謝恩,所有進士及第者均為“天子門生”,此前流行的“謝恩”“過堂”等禮儀也都變為由新科狀元率領及第進士上謝恩表,朝謝皇帝。元明清三代基本延續了這一禮儀。明清兩代又在進士中選取優良者點庶吉士,進入翰林院學習。清代,新科進士們先行朝謝,之後前往國子監拜謁祭酒和司業,國子監祭酒和司業則在“彝倫堂”為這些新科進士們舉行“簪花”儀式,可視為清代學子的畢業典禮。這與今天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授予學位時的“撥穗”儀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盛宴:種類繁多的宴會禮。在正式、嚴肅、繁瑣的正禮之外,新登科的學子們還會參加同年進士之間的名目繁多的各種“畢業”宴集。一是曲江宴。在唐代,最為出名的“畢業”宴集就是“曲江宴”。它是一種泛稱,唐代有相當多的宴會均在曲江岸邊舉辦,各地均有曲江亭,進士們就在亭中舉行宴會,其中又以“聞喜宴”和“關宴”最為出名。聞喜宴,是學子們在聽聞及第的喜訊後,所舉辦的慶賀宴會。唐代,聞喜宴主要是及第進士們的私下聚餐,屬於民間性質的宴會。但到了五代時期,朝廷開始出資舉辦聞喜宴。《舊五代史·唐書》記載:“敕新及第進士有聞喜宴,逐年賜錢四十萬。”此後,宋代延續了朝廷出資辦聞喜宴並予新科進士錢財賞賜的做法。“關宴”則是新科進士在參加最後的“關試”後舉辦的宴會,也是他們參加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的“畢業”宴會。“關宴”由學子們自行出資籌辦,宴會中眾學子往往飲酒鬥詩、歌行酒令,將宴會氛圍一步步推向高潮。同時,“關宴”也是同年登科的學子之間的告別宴會,蘊含各奔前程的離別之意,故亦稱“離宴”,這與現代的畢業宴會有相同之處。

二是瓊林宴。宋代出現的“瓊林宴”,是專為新科進士們舉辦的宴會,從“聞喜宴”演變而來。與唐代聞喜宴不同的是,“瓊林宴”的規格更高,是皇帝親自參與的“國宴”,因賜宴在著名的“瓊林苑”而得名。在“瓊林宴”上,新科進士們會將各自的籍貫、三代等情況記錄下來,形成類似今日簡歷一樣的檔案進行儲存。明清時期,多將“瓊林宴”稱之為“恩榮宴”,其儀式內容基本不變,“瓊林宴”的形式得以傳承下來。

三是鷹揚宴與會武宴。“曲江宴”“瓊林宴”都是專為新科文進士們所舉辦的“畢業”宴會。同樣,武科發榜後也會舉行“畢業”宴會進行慶祝。武舉鄉試發榜後,會舉辦與“鹿鳴宴”對應的“鷹揚宴”;武舉殿試發榜後,則會為新科武進士舉辦“會武宴”。“鷹揚宴”的得名,出自《詩經·大雅》“維師尚父,時維鷹揚”,稱頌姜太公在牧野戰場上威武善戰,如雄鷹展翅,“鷹揚宴”以此為名,來勉勵新科武舉人們。“鷹揚宴”的流程與“鹿鳴宴”大致相同。清人吳榮光在其《吾學錄》中記載:“武鄉試揭曉翼日,燕監射主考執事各官及武舉於順天府,曰鷹揚燕,儀與鹿鳴燕同。”清代還設立“重宴鷹揚”制度,規定武舉人中舉滿六十年,再逢武舉鄉試,準與新科武舉人一同赴鷹揚宴。朝廷賞給花紅表裡,賜以武銜,以表彰武將們常年戍守邊疆的功績。“會武宴”是專為武進士所設,一般在武舉殿試發榜後舉行。《吾學錄》中記載:“《通禮》武殿試傳臚後,燕有事各官暨諸進士於兵部,曰會武燕。既入席,和聲署升歌兔罝之章,餘儀與榮恩燕同。”“會武宴”上,武進士們一齊詠唱《周南·兔罝》這首格調雄壯而奔放的詩篇,抒發報國之情。“會武宴”的規模、氣派遠超“鷹揚宴”,其宏大場面可與“瓊林宴”媲美。

暢遊:遠足與踏青。除去宴會,新科進士們結伴遊覽京城名勝也是畢業禮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唐代,進士放榜多在春季,因此及第的進士們多選擇在長安附近踏青。他們通過當時專門辦理這類事務的民間組織——“進士團”安排出遊活動,最常見的去處就是長安周邊的曲江,遊覽之餘還可在曲江之濱舉行宴會。唐代的進士還偏愛遊覽長安郊外的慈恩寺大雁塔,進行“雁塔題名”。在雁塔之下,同年的新科進士們推舉擅長題字者進行題名,如果題名者日後成為朝中高官,就需要用硃筆將其重寫一遍,以示尊榮。此外,唐代的進士們在曲江宴後,又會“移飲於杏園,行探花之舉。”所謂探花,就是在同科進士中選擇年紀較輕者作為“兩街探花使”,騎馬採摘曲江附近或長安各大園林的名花。宋代一度延續了“探花”活動,但神宗熙寧年間還是以“以厚風俗”的理由廢止了宴席“探花”的傳統。

學子畢業禮:歷史、現在與未來

學子畢業,代表著人生一個階段的結束,同時昭示著下一個階段的開啟。無論古今,畢業都充滿著儀式感與莊重感。古代畢業禮重拜謁師長,體現了中國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這一傳統延續到今日的畢業典禮上,仍保留了畢業生向教師“獻花”、舉辦“謝師宴”等諸多“謝師”的傳統,學子們對師長表示衷心的感謝,師生互道未來珍重,展現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古代學子畢業暢遊的傳統也沿承了下來,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今天畢業活動重要組成的畢業旅行,對學子開闊眼界、體驗多樣文化具有積極作用。

當然,我們也要正視古代畢業標準和畢業禮中存在的弊端。古代學子對皇帝的朝謝、對師長的拜謁,流程極其繁瑣複雜,這是中國古代禮制以禮儀定人之等差的表現,入朝為官、進士及第者不僅可得隆重表彰、享受盛大的畢業禮,更可獲得政治地位,保持世襲門第,形成利益團體、階層固化,桎梏學子視科舉為一切,扭曲學子的人格,產生“范進中舉”一類鬧劇、悲劇。而且,古代學子畢業禮中的各類宴集講究排場,極盡奢華,也影響到今天畢業宴會的鋪張浪費,都是不可取的。總而言之,從古到今,學子畢業禮雖有變化,但畢業生對師長的感激、對人生未來的憧憬之情傳承至今。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研究生趙鴻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

①李昉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②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③吳榮光:《吾學錄》,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④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⑤黃靈庚、吳戰壘主編:《呂祖謙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⑥馬端臨:《文獻通考》,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來源: 人民論壇

分類: 教育
時間: 2021-07-07

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十大手抄本之一《人間樂》第十五、十六 回

中國古代十大手抄本之一《人間樂》第十五、十六 回
第十五回 花下贈金勸勉成名歸急早 潛身逸去春風得意馬蹄香 詞曰: 寂靜無譁,天街明淨,暗想嗟呀.許結姻親,飄零書劍,無聘疑奢.今宵一見天涯,顧不得叮嚀眼色.手贈黃金,言入於耳,名就歸家. 調寄< ...

繼續分享中國古代著名的才女,她們的詩文書畫都非常精彩

繼續分享中國古代著名的才女,她們的詩文書畫都非常精彩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才華橫溢的才女,她們或出身於書香門第.或長於名門豪宅.或來自民間市井.或落魄煙花柳巷,由於所處環境不同,遭遇不同,其文風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或婉娩.或悽楚.或纏綿.或悲慟,那一 ...

普及中華民族文化之中國古代十大思想家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老子是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辯證思想的哲學家.<老子化胡經·序說第一>:"以為聖人有老 ...

觀察專欄 | 陳忠海:中國古代的商業倫理觀
商業倫理是商業活動中人與人的關係和活動規範,其作用是在商業領域裡建立起與正義.道德相一致的理想秩序,促進商業的良性和持續增長.與契約.律法所形成的"硬約束"相比,商業倫理代表的&q ...

中國古代諡號大全
中國古代諡號 <逸周書·諡法解> (紅色代表上諡:紫色代表中諡:藍色代表下諡,以優劣及拼音排序,共184字) 安 好和不爭曰安:兆民寧賴曰安:寬容平和曰安:寬裕和平曰安:所保惟賢曰安:中心 ...

中國古代的爛尾工程,卻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奇蹟,這是為什麼?

中國古代的爛尾工程,卻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奇蹟,這是為什麼?
人類漫長的歷史中,留下了不少具有突出意義與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其中部分經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和認可之後.可被認定為世界遺產或世界奇蹟,不過這一評選比較嚴格,能被公認為世界遺產和世界奇蹟的並不多. 然 ...

中國古代十大奸臣,都是誰榜上有名?

中國古代十大奸臣,都是誰榜上有名?
歷朝歷代有忠臣就有奸臣,有的明君親賢臣,有的昏君親小人,朝代的興衰除了統治者的作為之外,也離不開朝臣的影響.如果一代帝王眼光不行,一朝堂大半都是奸臣,那他的統治也距離終結不遠了. 在中國古代也有出現過 ...

張衡——中國古代科學家的典範

張衡——中國古代科學家的典範
編者按 張衡是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早已失傳,上世紀50年代所嘗試復原的地動儀模型並不成功,因此近年來這受到了一些人的質疑乃至否定.受此影響,現在的中學歷史教科書正文中已不再提到張衡. ...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透過樂器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隨著時代的發展,音樂也從寄託精神進化為藝術,大家也越來越重視樂器的品質. 說起中國古代樂器的巔峰,那就是四大名琴了. 一.號鍾 號鐘不知何人何時所造,不過 ...

繼承創新中國古代文藝批評理論優秀遺產
[文化評析·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③] 作者:孟繁華(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西風東漸"開拓了我們的文藝視野,深化了我們對文藝的認識.隨著中國文藝的不斷髮展, ...

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之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

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之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
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乾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種渠道.坎兒井暗渠長度之合為5272千米,人們把坎兒井的主體-埋藏於地下的坎兒井暗渠稱為&quo ...

中國古代才華橫溢的才女非常多,繼續分享古代著名的才女

中國古代才華橫溢的才女非常多,繼續分享古代著名的才女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才華橫溢的才女,她們或出身於書香門第.或長於名門豪宅.或來自民間市井.或落魄煙花柳巷,由於所處環境不同,遭遇不同,其文風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或婉娩.或悽楚.或纏綿.或悲慟,那一 ...

中國古代最好的10首中秋詩詞:蘇軾的《水調歌頭》位居第一

中國古代最好的10首中秋詩詞:蘇軾的《水調歌頭》位居第一
中秋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來源於上古時期人們對月的崇拜.上古時期,人們會在秋分之時"祭月",而中秋節就是從"祭月節"中分化而來.在漢代,人們在中 ...

中國古代為啥不用金銀幣?《上》

中國古代為啥不用金銀幣?《上》
我們都知道,人類大規模使用紙幣之前,世界上絕大部分貨幣都是金屬的.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用的都是金幣或者銀幣,只有中國用銅幣.當然,中國古代也用金銀當貨幣,但主要集中在明朝和清朝,而且都 ...

到福田聽名家講座 | 嚴勇:中國古代織秀藝術

到福田聽名家講座 | 嚴勇:中國古代織秀藝術
來源:讀特 作為古代工藝美術中最重要的門類之一 織繡關聯著禮儀和節俗 織線簇密,是藝術家巧思凝結和匠心獨運 繡像惟妙,是華夏的審美理想和歷史文化 織繡作品:緙絲 牡丹 織繡作品:緙絲 茶花水仙 織繡, ...

淫尼(中國古代奇案)

淫尼(中國古代奇案)
本故事轉載於<中國古代奇案故事全集>,稍加修改,故事告訴我們無論男女都不能做淫亂好色之事,只圖一時大歡愉卻帶來的是幾個家庭的毀滅:更不可因情色害人性命.殺人償命,必有報應.我們要懂得做一個 ...

中國古代六大“盜墓皇帝”

中國古代六大“盜墓皇帝”
(一)古今帝王第一盜--東吳大帝孫權 明太祖朱元璋說,東吳大帝孫權是條好漢.於是,明孝陵開工時,遍毀民冢,獨留孫陵.其實,孫權不只是條好漢,還是帝王盜墓第一人.一盜長沙王吳芮墓,再盜南越王趙嬰齊墓.兩 ...

放眼天下,財富價值被如此低估的,只有民藏中國古代藝術品

放眼天下,財富價值被如此低估的,只有民藏中國古代藝術品
鬼谷子元青花大罐當年成交價相當於2噸黃金的掛牌價,被法國收藏夾埃斯凱納齊收入囊中 財富伴隨人類如影隨形,大部分人窮其一生,人生目標就是它.財富中有一種叫古代藝術品,以前就古董或者古玩,它貫穿整個人類歷 ...

揭秘古代政治:中國古代真的是皇帝一人專制嗎?那你可真的想錯了

揭秘古代政治:中國古代真的是皇帝一人專制嗎?那你可真的想錯了
一說起中國古代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很多人認為就是皇帝一人獨裁,以人治代替法治.其實不然.根據很多學者的研究,中國的封建制度並非是皇帝一人專制的制度,它所依賴的東西要比我們印象中複雜得多. 一.&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