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起,多給你們的親子關係儲蓄點兒美好的記憶,青春期到來時,親子溝通會容易很多哦!作者 | 妙黛 來源:凱叔講故事最近看到一則讓人哭笑不得的新聞。一名14歲的男孩,跟父母吵架之後,選擇了“自閉”。他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裡,並且用衣櫃和床堵住房門,整整三天三夜。家人在外面百呼不應,生怕孩子在屋裡出什麼意外,就報警請來了消防員“破門”。萬萬沒想到,消防員把房門拆除後,看到男孩竟然躺在床上,安靜地……看書。我們把它當成一個新聞看,覺得很搞笑。可如果我們是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恐怕就很難笑出來。事實上,現在的孩子,9歲左右就開始邁入青春期的門檻了。所以,家長們多瞭解一些青春期有關的知識,非常有必要!新聞中每每報道青春期孩子的悲劇,就會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太難管!其實,不是這個時代的孩子難管,而是時代在變化,孩子在變化,家長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跟孩子溝通。不管是把自己鎖起來也好,用偏激的方式也好,都是孩子在跟家長求救,在對家長髮出訊號:我想和你好好溝通,可你卻從來不聽我的心聲。讀懂青春期的孩子的“恨”電影《我殺死了我的媽媽》就講述了一個青春期的孩子,與媽媽相愛相殺的故事。16歲的男孩貝爾沒有真的“殺死”自己的母親,只是每次和媽媽吵架之後,他都滿心憤怒,甚至幻想了媽媽躺在棺材裡的樣子。男孩對媽媽的憤怒從何而來?源於媽媽對他的過度壓制,不理解,以及不尊重。兩個人在車上時,爭論聽哪個廣播臺比較好,為此媽媽大發雷霆:你要是不滿意,你可以滾下去坐公交!車是媽媽的,主動權在媽媽手裡,她可以決定聽哪個廣告,她可以隨意把兒子踢下車,可兒子卻沒有同樣的權力。說好了週六貝爾要約同學來家裡玩,可是爸媽卻非要帶他去朋友家吃飯。原因僅僅是:她喜歡你,她希望你去。孩子想做什麼,孩子認為重要的是什麼,父母絲毫不關心。也許從父母的角度看,這個青春期的孩子簡直令人毫無辦法。但是從孩子的角度看,他也非常痛苦。父母只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卻從來不聽聽孩子的聲音。孩子最討厭的幾種溝通方式,恰好是父母最喜歡用的方式:聊天都變成了說教,說什麼最終都能落到“你要好好學習”上;聊天變成審問,審問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什麼,有沒有聽話;假裝給孩子自由,卻要求孩子選擇自己期待的那一個選項……不是青春期的孩子難管,而是你只想管住他。青春期的果,也許是曾經種下的因親子關係從來都是教育的根。青春期的孩子看起來是長大了,但是父母的愛與關注,仍然是他們生命裡非常重要的養分。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中,紫寧是一個“叛逆少女”,她梳著一頭髒辮,對媽媽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煩不煩啊,別嘮叨了!媽媽給她報的高考複習補課班,她拿了那個錢自己去偷偷學舞蹈。她不想考大學,只想學跳舞。如果母女兩個實在吵得兇了,紫寧只需一句話就能讓媽媽啞口無言:從小是外婆把我拉扯大的。在小的時候,父母沒有跟孩子建立起親密的情感,沒有好的溝通模式,等孩子長大,她自然聽不進父母的嘮叨。青春期結的果,往往都是之前種下的因。李玫瑾說過,養育孩子是要建立情感基礎的,有了情感基礎將來遇到什麼問題,孩子才會想到曾經父母對自己的愛。青春期之前,父母要多陪伴,多與孩子聊天,多跟孩子儲備“美好的親子時光”。有了這樣的愛和關係打底,孩子們會更容易合作,也更樂於聽父母的話。解碼青春期,你得找到溝通的鑰匙戈登曾說過: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其實他們深愛著父母,他們叛逆的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身體飛速發育,覺得自己可以像成年人一樣做選擇,像成年人一樣承擔責任,可是他們卻被父母當成孩子,始終不被父母理解。種種矛盾之下,他們只能用叛逆的形式,來宣告自己的主權。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援,他們還會把自己封鎖起來,拒絕跟父母溝通。如果您的孩子在青春期以前,那麼一定要跟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係。如果孩子正在青春期,記得一定不要總想著讓他聽話——第一,即使不認可,也要給孩子說了算的機會。孩子到了這個年紀,總有一些我們不認可的想法,可能會做很多我們不願意的選擇:剪個奇怪的頭髮,打個耳洞,放學不寫作業……他們只是想要嘗試一下不同風格,他們只是想要在同齡人中獲取關注,他們只是太累了想要休息一下……即使你覺得不舒服,也要多讓孩子自己說了算。他嘗試了,碰壁了,也就沒有那麼高的興致了。第二,多給予孩子理解。我們都曾經有過青春期。那時,如果父母說我們喜歡小虎隊是“不務正業”,我們試著為自己的喜好發聲他們還會說“我是你爸/媽,你敢這麼跟我說話”,那麼溝通的大門必然就關上了。儘量多站在一個青春期孩子的位置,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想要的,不過就是自己能夠像個“人”一樣,被尊重,被理解,被平等對待。第三,孩子沒有求助時,不要去打擾他心理學博士海姆·G·吉諾特說,十幾歲的孩子對不請自來的關注和建議感到憤怒。如果孩子沒有求助,不管你多麼想要援手,都要控制住自己。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打擾,也是一種不信任。但是,如果孩子向我們求助了,請一定要幫助,無條件地幫助,不帶任何成見地幫助。這樣的援手,對孩子來說,才是愛與尊重的表現。其實,孩子遠遠比我們以為的要成熟,也比我們想象的要愛我們。央視有一個《隔簾對話:青春期溝通實驗》,他們以試鏡的名義邀請了20位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請父母觀看孩子回答關於青春期的問題。有個北京男孩,是我們眼中典型的叛逆少年。玩遊戲,不好好學習,跟朋友出去喝酒。爸爸對待他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一根棍子,揍一頓就老實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在父母和手機中間選擇,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父母:沒有父母,我怎麼活呀!孩子永遠這麼真誠,這麼熱烈。即使我們不理解他們,他們依然這麼愛我們。如果您家裡有一個青春期的孩子,試著去珍惜和他相處的日子;減少評判,像朋友一般去傾聽和看見孩子的內心需要;剋制自己居高臨下、隨時想要“教育”孩子的衝動——因為,這可能是孩子最後,給我們矯正親子關係的機會了。
sponsored links
14歲男孩和父母吵架後反鎖房門,3天3夜沒動靜
分類: 親子
時間: 202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