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旅遊玩什麼、怎麼玩?
8年時間,這本旅遊指南共出版了3個版本的貴州專輯,3個版本推薦的地方和玩法有相同也有不同,西江苗寨、黃果樹瀑布、鎮遠古鎮等等依舊經典,羊肉粉、酸湯魚、牛肉粉依舊鮮香。而更多“未知的貴州”“末梢神經之地”也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細讀這本貴州專輯,讓貴州人都會覺得熟悉又陌生。
這個旅遊指南叫做《孤獨星球》,是全球旅遊指南圖書的閃耀品牌,是第一個針對揹包客撰寫的旅行系列叢書,受到世界範圍內揹包客及其他低開銷旅遊者廣泛推崇。
資料顯示:《孤獨星球》共擁有500多名員工和350多位簽約旅行作者,一共出版了650個主題,在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年銷售量達700萬冊,約佔全球英文旅行指南銷售量四分之一。
《孤獨星球》2006年首次進入中國市場,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發行,2013年6月圖書指南更換為中國地圖出版社發行。其中,《中國旅行指南系列貴州專輯》從2011年5月起出版,已出版了三版。
從2011年5月出版的第一版到2019年7月出版的第三版,這8年,正處於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大踏步前進,奮力書寫趕超進位“黃金十年”的時間區間。翻看第一版和第三版內容,從中能發現和讀出“黃金十年”貴州旅遊的變與不變。
不變的是:經典的旅遊線路、經典的景點依然被指南作為熱推。
變化的是:隨著經濟社會大踏步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和生活方式、旅遊觀念的改變,一些過去冷門的地方不斷“出圈”成為熱推,越來越多的“未知地帶”進入人們視野,而一大批新景點新專案開始“出道”。
左為2019年出本的第三版《孤獨星球中國旅行系列貴州專輯》,右為2011年出版的第一版《專輯》
破陣出圈
從“一筆帶過”反轉為“重點推介”的控拜村
第一版《專輯》介紹黔東南州時,用不到200字的篇幅推介了雷山縣西江鎮控拜和麻料銀匠村。“現在去那裡已經很難聽到叮叮咚咚的敲打聲,多數年輕的銀匠都外出做生意或者打工了”。文字只是輕描淡寫地介紹道:“如果對銀飾製作有興趣,可以去拜訪留在村裡的銀匠,體驗銀飾製作工藝。”第三版《專輯》在介紹控拜村時,則開設了一個“值得一遊”的小專欄,專題介紹了“控拜銀匠”,向旅行者推薦外出返鄉的苗族銀匠龍太陽創辦的銀飾製作體驗專案。從“一筆帶過”到反轉為“重點推介”,變化的背後能看到一個村發展的脈動,而越來越多像龍太陽這樣返鄉村民則不斷促成著這種變化,他們代表著一個地方人的精氣神。
從收費到免費的“皇墳”
第一版和第三版《專輯》都用較大篇幅介紹了位於遵義市的楊粲墓。在第一版《專輯》中,參觀楊粲墓要收費30元,從介紹中可以得知,當時去楊粲墓的路上並沒有指示牌,找到墓地需要向當地人打聽,尋找的過程比較複雜。可見,作為一個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這裡知名度不高,訪客也不多。而第三版《專輯》則用“不要錯過”小專欄介紹了這裡,不同的是,這裡從收費變成了免費,可以乘公交車到達,還可電話預約免費講解。從收費到免費,從交通不便到交通直達。變化的背後,是貴州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旅遊服務不斷提升的一個縮影。
重拾更新
從廢棄工廠到“廢墟控”打卡地
國營丹寨汞礦廠遺址在第一版《專輯》完全沒有提及,就連丹寨整個縣域也就浮光掠影提及了古法造紙村——石橋。第三版《專輯》則用了“另闢蹊徑”小專欄詳細介紹了丹寨汞礦廠遺址,這座建於1952年關停於上世紀90年代的廠,隨著在此取景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上映,成為“廢墟控”的網紅打卡地。“這座荒廢的近現代工業遺址有助於緩解你對黔東南村村寨寨的審美疲勞”——專輯裡的介紹文字詼諧幽默,背後則展示了貴州旅遊資源的豐富性多樣性和旅行者對貴州旅遊資源價值的重新認識。
從老市集到“熱鬧的體驗”
凱里市區的東門街、西門街最能找到老凱里的味道。第一版《專輯》並未提及這裡,到了第三版《專輯》就開出小專欄推薦。其實,這裡僅僅只是一個市井味很濃的老街,卻是瞭解觀察凱里生活的一個小視窗,從推薦文字中能夠感到老街似乎很有吸引力。從“隻字未提”到“重點介紹”,這種變化折射著旅行者旅遊需求的變化,更體現了人們對旅遊的新定義、新認識。
C位出道
從看赤水到“騎行”赤水
第一版《專輯》對赤水的介紹主要還是推薦四洞溝和十丈洞瀑布等經典景點。近年來,赤水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當地還沿著赤水河河谷建設了由公路和腳踏車道組成的旅遊公路,開發了騎行赤水河等旅遊專案。到了第三版《專輯》,騎行赤水河成為重點推薦專案。旅遊開發的從無到有,則是貴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旅遊業提質升級一個最生動縮影。
從“無”到“有”的六盤水旅遊
六盤水素有“江南煤都”之稱,是一座煤炭資源型城市,在第一版《專輯》中並沒有六盤水章節。這些年來,六盤水不斷探索轉型發展路子,持續發力打響“中國涼都”品牌,持續發力打造涼都旅遊產品特色,旅遊業從無到有、有中變優,成為貴州旅遊業的一匹“黑馬”。在第三版《專輯》中,六盤水與畢節市同為一個版塊,貴州三線博物館、三線文化創意小鎮、水城古鎮、馬拉松博物館、妥樂、梭嘎生態博物館、水城羊肉粉、烙鍋都被《專輯》大力推薦,可以說在《專輯》裡出道了。六盤水旅遊之變見證了這個工業城市的轉型之路。
不同版本的《貴州專輯》裡,這種“變”與“不變”隨處可見。口袋讀物白紙黑字上的變化切口雖小,卻能洞悉時代大發展大變化,這變化是夢想不斷照進現實的體現。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許邵庭
編輯 楊羽 徐然
編審 閔捷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