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之前我在一家金融公司上班,薪水還不錯,加上平時有點外水什麼之類的,年收入應該超過20萬。老公的收入不是很確定,每個月給到我手上能有12,000~15,000之間。所以在2018年年底,手上有點閒錢,找親戚朋友再借了一點錢,在深圳供了一套總價350萬左右的房子。除了首付之外,每個月月供是12,600,對於當時我跟老公的收入來說也還好。
開始供房不到半年時間,老公在公司做了一次體檢,身體出現很多小問題。兩個人商量來商量去,最後決定讓他休假,也就是從2019年的4月份開始,家裡所有的經濟是壓在我一個人身上。辛苦就辛苦點吧,我也認了,我可不希望老公哪天躺在醫院裡,我又要出錢又要出力的,那就太悲催了。
家裡經濟支出的專案有房貸,月供12,600,家庭開支4000,一家4口的商業保險費平攤到每個月3000,兩個孩子的課外輔導平攤到每個月2000,平時還會有一些人情往來的開支,總的算下來家庭開支一個月最少最少已經超2萬了。
日子過得是有點緊巴巴的,只能維持生活,幸好房子是買的,不用出房租。但當時買房子首付款有一部分是借的,目前的收入是沒有辦法還了,所以心情挺焦慮的。老公在家休養了兩個多月,找了一份閒職來幫補家用,每個月4000多塊錢工資,日子也就這樣過著。
2020年1月疫情來了,3月份的時候老闆入不敷出,宣佈公司倒閉,我的收入成了泡沫。2萬多塊錢的支出就靠著老公4000來塊錢的工資收入。幸好有信用卡,我跟老公兩個人有6張信用卡,總額度80萬左右。所以在疫情最嚴重的幾個月,我家基本上是靠信用卡支撐著。
公司倒閉了,能力還在。疫情稍微穩定一點,在八九月份的時候,我就透過時不時幫朋友做點事,東搞一下西搞一下,每個月收入也能穩定在七八千的樣子,但是離家庭的支出還是差一大截。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不好,我們只能撐著。
平安的度過了2020年。日子照常的過著,但是信用卡的債務在增加。老公說不能這樣過了,加上調養了一年半,他身體也好了很多。重新出來做事,我對他要求不高,每個月給我1萬塊錢就好了。加上我自己運氣也不錯,幫朋友賣房子,行情好的話,一個月收入一兩萬,就算行情不好,七八千是少不了的。生活走入正軌,開始按部就班的過著。
2021年的4月份。有個朋友說手上有個專案回報還不錯。其實我手上沒有錢,但是我按揭款的那個銀行有打電話來說,我可以貸到一筆款,30萬,先息後本一年期,利息才3釐多。當時朋友這個專案說是6月份啟動,年底能拿回本金,跳過年的4月份拿收益。當時跟老公商量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把這筆款貸出來,投入朋友的專案,畢竟回報率相當於老公一年的工資呀。
不幸都是一點一點滲透的。2021年國慶後受政策影響,市場非常非常蕭條。我的收入直線下降,每個月只拿到朋友發的三兩千塊錢的底薪,沒辦法又只能用信用卡。我想著忍一忍就過去了,反正投資朋友的專案快要回本了。狂風暴雨發生在12月底,朋友說專案受影響,不要說投資收益,連本金都不一定能拿回來
[流淚][流淚][流淚],真的是欲哭無淚。沒有最慘,只有更慘。2022年1月深圳疫情影響,老公的工作受影響,收入大不如前。更悲催的是1月底,馬上就過年了,有個17萬額度的信用卡被凍結。
有人說存錢像走樓梯很艱難,但是負債卻像坐電梯,速度超乎你的想象。兩三年的時間。我的債務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入不敷出。不知道出路在哪裡,但人還活著,日子還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