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紅軍開始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吃盡萬分苦楚。那段時間,忍飢挨餓對於紅軍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了。然而各地軍閥和國民黨的飛機大炮,卻不給紅軍活路。
在長征途中,有這樣一位小兵,他當時年僅16歲。在戰鬥中被敵人將子彈射進了肺部,硬生生在擔架上躺了三天。可這時紅軍要爬雪山過草地,條件本就艱辛。因此軍醫建議將年輕的戰士安頓在當地百姓家。但他的上級實在是捨不得這個小兵。
到底讓他跟著紅軍前進,還是先安頓?就在長官依舊拿不定主意的時候,紅四軍軍長許世友走了過來,他大手一揮說道:捨不得抬上走嘛!
於是,這個16歲的小兵便成為唯一享受擔架待爬雪山過草地的普通士兵。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兵20年後,竟然成為了開國少將。他就是將軍肖永銀。
從照片不難看出,肖永銀被評為少將時,依然很年輕。不錯,授銜時,肖永銀年僅37歲。
1917年,肖永銀出生於湖北省黃安縣(今河南新縣)肖家灣,家就住在大別山腳下。他少年時期命途多舛,年僅五歲,母親便離他而去,只剩下他與父親相依為命。肖永銀的父親叫做肖治學,曾經也是一名革命者,可1930年,肖治學在革命中不幸犧牲。
在漫長的等待中,肖永銀逐漸確定父親死亡的事情,這讓才12歲的他遭受了不小的打擊。但直覺告訴他,父親是因革命黨人的身份而死的,因此最好儘快逃離家鄉,避免自己再被牽連進去。
當時,紅四方面軍正在河南新縣小集鎮檀樹崗村招兵。像肖永銀這個年紀的孩子,其實是不符合部隊徵兵要求的。畢竟年齡小,槍都不一定能打得響,還能指望孩子上戰場?但肖永銀卻有一個先天的優勢。
16歲以下的人員,如果想要進入部隊,一般要符合三個要求,一、孩子的父母被敵軍所殺,與敵軍不共戴天;二、孩子是無父無母,沒有親眷收養的孤兒;三、孩子曾因為受到家人影響,加入過兒童團。
湊巧的是,肖治學在世時,肖永銀便因受他的影響加入到當地兒童團,還當過隊長。因此,他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成為了一名紅軍小將。
由於過去便有加入少年團當隊長的經驗,加上肖永銀又是一個懂得吃苦耐勞的小夥子,因此,很快,他便在部隊裡擔任上紅四軍十一師三十三團司號長的職位,號兵什麼時候吹號角,都歸他指揮。
在紅四方面軍軍營中,肖永銀收穫了成長。1930年,肖永銀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然而這五年的紅軍生涯,身為司號長肖永銀看似平安無事,實則差一點就犧牲了。
那是在1935年,紅四方面軍接到中共中央的來電,為了給中央紅軍渡江北上打好掩護,許世友紅四軍要集中全力向西北進軍,突入敵後殲敵。這就意味著,紅四軍不得不放棄他們在1932年開創的川陝根據。
那裡不但是全國第二大蘇區,而且見證了紅四軍的不斷壯大。儘管如此,為了大局著想,數十萬紅軍不得不像搬家一樣,收拾重要行囊,踏上西進征程。
紅四方面軍一動,立刻引起了四川軍閥的注意,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場血戰。這場戰鬥對16歲的肖永銀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
紅四軍進軍西北的途中,川軍就像是甩不掉的影子一樣,對紅軍窮追不捨。許世友為了能夠爭取多一點的時間,命令全軍星夜趕路。但儘管如此,依然還是沒能躲過當地“地頭蛇”般的人物——川軍軍閥劉湘。
四川地區在1912年到1935年之間,大大小小的戰役便已經達到了400次以上,而規模較大的戰役,更是有29次,平均下來,幾乎每年都有大規模戰役發生。
在經歷過一陣陣腥風血雨的戰爭後,便形成了包括劉湘和劉文輝等在內的軍閥巨頭。1933年,劉湘逐漸統一四川,成為四川王,也是名副其實的四川土皇帝。
在那個如惡鬼吃人的軍閥混戰時代,劉湘能夠成為最終的王中王,證明無論他個人還是部下,都有著出色的軍事能力。這就意味著,這次紅四方面軍面對的敵人實力尤為強大。
當時在戰鬥中,肖永銀所在的第十一師三十三團被分配到大崗山狙擊敵人,也是在這個時候,肖永銀身受重傷,差一點便被丟在老鄉家。真要如此,可能後來也沒有開國將軍肖永銀了。
大崗山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緊靠縣城,山高坡陡,說是縣城的一道天然屏障一點不為過。同時,這就讓我軍的進擊變得更加艱難。
起初,紅軍鬥志昂揚,給敵人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可由於敵我雙方在兵力上有著懸殊的差距,在斷斷續續奮戰一個星期後,紅三十三團的戰士們接連不斷地倒下,身為三十三團團長的張吉厚內心感到焦急萬分。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下,張吉厚做出最後的決定:親自下戰場,與敵人同歸於盡,為部下報仇。
當看到又有一個他熟悉的戰友倒下時,張吉厚再也忍不住了,他是勢必要與戰隊共存亡的。但就在他準備下場時,背後卻傳來一道青澀的聲音。
“團長,讓我來指揮吧!我保證幫你把敵人打下去!"
張吉厚回過頭一看,這孩子正是團裡的那個司號長肖永銀小肖同志。在張吉厚的印象中,這位小肖同志年紀雖然小,但能將號兵管理地非常不錯,團部忙碌時,他也總能見縫插針一般跑過來幫忙打打下手.久而久之,團裡的人,包括他在內,都非常欣賞這個小傢伙。
但欣賞歸欣賞,張吉厚卻也不願意看到他這麼胡來。
一來,這孩子儘管已經有了幾年的兵齡,但年紀尚小,沒有真正上過戰場,也尚且沒有經過比較系統的作戰培訓,或許連槍都還使用地不是很利索;二來,他雖然是司號長,手下也管著幾個吹號的兵,但這與上戰場指揮,也壓根不能同日而語,指揮不好便有可能會讓紅軍遭受更大的損失。
這種情況下,如何能讓他上戰場?
考慮到這些,張吉厚便顯得十分猶豫,一時沒說話。
但肖永銀等不了了!前方那麼危急,他想著,自己早上戰場一刻,就能多殺幾個敵人。看團長一直沒有表態,他只能大聲對張吉厚團長保證道:
“團長,你讓我打,打不下去,砍我的頭!沒時間了!戰事越來越緊,部隊傷亡又這麼大,我主動請纓,不妨讓我試一試!”
或許是“部隊傷亡如今這麼大”這句話,觸動了張吉厚的心絃。張吉厚後來能成為開國少將,也絕對不是不懂得以大局為重的人。何況當時實在無計可施了,他於是應下小兵肖永銀的請求。
“給你兩個連,把敵人打下去!”就這樣,張吉厚給了肖永銀兩個連的兵力讓他指揮。但張吉厚話剛說完,立馬就後悔了。當時我軍戰士已經所剩無幾了,可誰成想,肖永銀竟然帶著這“珍貴”的兩個連,越出戰壕,直衝敵營。
這一舉動無異於以卵擊石。這是肖永銀第一次戰場,在指揮作戰方面還沒有什麼經驗。但或許是老天照顧,他就是憑著這股蠻力,竟然讓我軍最後殺出了重圍!
其實劉湘麾下那些驍勇善戰的川軍,與紅軍作戰一直都處於壓制狀態。所以他們難免便有一種大局已定之感——消滅或者將紅軍趕出四川,不過是時間問題。
而當一個人處在絕對強勢的地位,已經抱有自己必贏的想法時,再面對突發事件,便往往會被打一個措手不及。孫子兵法也說,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肖永銀那時或許不是很懂兵法,但是他看似“莽撞”的毛遂自薦,卻正符合兵法的要求,他這兩個連正好給川軍來了一個措手不僅的“驚喜”——正抱著必贏想法的川軍,被突然出現的隊伍給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被打的陣腳大亂後,敵守軍一時之間只能四處逃竄。此時紅軍戰士們因為之前被川軍圍困,身邊的戰友不斷犧牲,他們的內心深處早就積攢了一把火,此時正是發洩之時。
眼看著紅軍經過一番勇猛作戰,將川軍打的四處逃竄,所有人都一掃之前的頹廢態勢,追擊愈發猛烈,肖永銀尤其如此。
這是他第一次正式上戰場扛著槍把子與敵軍展開正面對決,眼看勝利在望,他越打越起勁,倒騰著兩條腿順著小山坡顛顛地往下跑,平常吃飯的傢伙——軍號甚至由於過度的顛簸,都已經在胸前直晃悠,似乎下一秒便要掉到地上。
但肖永銀沒時間去關注軍號現狀如何,就在前方不遠處,有一個川軍指揮官正在狠命逃竄。肖永銀只需要再加一把速度,便可以將他擒下!
眼見著肖永銀已經趕上那位敵軍指揮官,正伸出手想要將他逮住——
我方陣營中,用望遠鏡觀察戰況的張吉厚正要為肖永銀拍手喝彩時,下一秒卻又忍不住為他捏了一把汗!只見已經伸出手做好俘虜敵軍的肖永銀,下一秒便倒在了小山坡上,一動不動——他受傷了!
一顆子彈當時從肖永銀後背貫穿,射進了他的肺部。好在後方的人員及時趕到,便用擔架將肖永銀抬出了陣地。
一回到陣地,張吉厚便趕緊走上前詢問狀況。他只看到個像雕塑一樣的肖永銀,一動不動躺在擔架上,向來鐵漢的他,立刻便紅了眼眶。
部隊畢竟條件和技術都有限,而肺部被擊穿這事,以當時的條件來看,能不能活下來,真的只有聽天由命這一種選擇。
那些天中,肖永銀只能幹躺在簡陋的後方醫院,不能吃也不能喝。一躺便過去了三天,幸運的是,三天之後,他緩過氣來了。
可另一種不幸也在悄悄降臨:紅軍馬上就要開始爬雪山,過草地了。
按照以往慣例來看,像肖永銀這樣,傷到已經不能走路,只能靠人抬著擔架才能繼續行軍的,是要被就地留在老鄉家中養傷的。張吉厚看著躺在擔架上的肖永銀時,心中十分不捨,很想要將這個作戰勇猛的小將留在自己身邊,他未來必有造化!
但自己身為團長,怎能帶頭不遵守規定呢?
這時,紅四方面軍軍長許世友從旁邊經過,看到張吉厚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樣,就問發生了什麼事情,張吉厚便將心中的打算告訴了許世友。
許軍長也是一位愛才之人,看著張吉厚這一副實在捨不得的樣子,大手一揮:“捨不得就抬上走!”張吉厚聽軍長這麼一說,頓時眉頭也不皺了,腳步都變得輕快了不少。
而對肖永銀來說,因為許軍長的這個決定,後來的他才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生。
1937年3月,身為西路軍總指揮部警衛連排長的肖永銀與另一位名叫陳明義的作戰參謀一起被上級任命,帶領一支28人的小分隊護送總指揮徐向前以及軍政委員會主席陳昌浩回陝北向中央彙報工作。
從祁連山到延安,一路上,他們時刻都要防備敵人的圍追堵截。途中,徐向前思寫了一筆親筆信交由肖永銀和陳明義,囑咐他們一定要安全將信件送到延安。
兩個人為了不引起敵人注意,都選擇深夜趕路白天出門討飯。忍飢挨餓,擔驚受怕不說,在經過沙漠地段時,如果不是幸運地遇到了行走沙漠的商人帶了他們一程,處於極度缺水狀態的他們,可能就此要埋骨沙漠了。
但好經過一路風吹日曬雨淋,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肖永銀和陳明義最終還是成功將徐向前的親筆信送去延安,交到了劉伯承的手中。
從那以後,肖永銀便開始了在劉伯承麾下的戰鬥生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9月份,八路軍成立了一二九師,而肖永銀則被任命為一二九師三八五旅十四團一營長。不久之後,這位才20歲的小營長,便帶領部下,打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好仗——在日軍的眼皮子底下,順走了他們的一架山炮。
當時是1938年的冬天,一支日軍大搖大擺地像是逛自家後花園一樣,將戰隊開進了寧晉縣的大楊莊,開始進行掃蕩。
收到訊息的肖永銀,內心中便突生一計。他知道,這夥子日軍前一天晚上剛被八路軍襲擊過一次,白天要行軍也不能休息,就指望著夜晚能吃飽喝足後飽睡一頓。這可不是瞌睡來了送枕頭,給他們襲擊的機會麼?
於是,他讓自己部下四個連的連長好生挑些機靈作戰又勇猛的戰士出來,組建一個突擊隊,四個連的其餘人馬則分別在大楊莊外埋伏,等待痛擊日軍。
各連連長很快便下去召集人馬,他們找來了12名戰士,手中都拿著一把大刀,一支步槍和八枚手榴彈。
出發前,肖永銀囑託所有人說:行動時大家務必小心謹慎,儘量隱蔽,摸得近一點,一摸著了甭客氣,大刀手榴彈對著招呼就行。
當突擊隊在二連長的帶領下悄無聲息趕到大楊莊西側時,不出意外地看到日軍正在呼呼大睡。而更讓他們驚喜的是,在一戶農家大院裡,正停放著一架山炮,山炮旁邊只有一名正在打盹的日本兵守著!
要是我們八路軍也能擁有一架就好了!當時所有人心中都產生了這樣的想法。
於是突擊隊員們在幾個眼神轉換之間,便定下了行動計劃:一人悄悄混到日本兵的後面,手起刀落結果了他,其餘人則行動起來,抬炮!
解決日本鬼子倒不是難處,可抬炮一事,對八路軍來說倒真是一道難題。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沒接觸過大炮這種武器,不瞭解結構,也不會開,要想運走,只能靠著大家的一股子蠻力拖拽才行。很快,意外便發生了。
在運炮的途中,一名戰士無意中拉動了大炮的一根火繩,一顆炮彈直接便飛了出去,砰的一聲響,將屋中熟睡的日軍炸醒。
日軍衣服也來不及穿,扛起槍支便跑出來,我軍戰士先前拿著的手榴彈可也不是吃素的,對著他們便招呼過去。在這戶小院中休憩的日軍只是很小的一支部隊,但很快,其他地方的日軍聽到動靜,也過來支援。
聽到外面愈發明顯的動靜,戰士們內心中焦急不已。此時,身在營指揮所的肖永銀得知情況後,不得不改變原本的作戰計劃,由痛殲日軍改為得一門大炮!
二連之前被肖永銀安排在村子西邊預備偷襲敵人後翼,現如今,為了應對這突發情況,不得不讓三連也到村子西邊迂迴作戰。三連一加入,等於是在給二連助力的同時,也為村子中正在拖炮的突擊隊戰士爭取拖炮的時間。
終於,山炮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之下被推到了大楊村西邊的村口,接著又被推到了肖永銀所在的指揮所。
肖永銀行軍7載,親眼見到這能摧毀堅固城牆的利器後,也忍不住內心的激動,他立即便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拖炮的行列中,將這門山炮拖回了團部,層層遞進之下,這門山炮最終被拖到了師部,被拖到了抗日前線!
想象一群八路軍分成兩路,一路與日軍奮戰,爭取時間,另一路吭哧吭哧地將笨重的山炮拖拽到指揮所的畫面,還挺有喜感。對日軍來說,這簡直是奇恥大辱!但對八路軍來說,這成績卻大振士氣。
順走山炮後,肖永銀以及他的團隊,後來也因為這驕人的戰績,被當著全師表揚了一次。不得不說,肖永銀在行軍指揮作戰這方面,真的算是一個奇才,而他本人的勇猛性格,也曾在於敵軍作戰時,救了他自己一次。
當時已是解放戰爭時期了。蔣介石政府已經到了窮途末路,我軍拿下重慶指日可待。已是十二軍副軍長的肖永銀指揮著麾下三十五和三十六師渡過長江。想著革命的果實馬上就要成熟,32歲的肖永銀也忍耐不住內心中的激動,於是,他的步伐開始邁得越來越大,速度也越來越快,一下子便將整個軍隊甩在了後面。
變故也在此時突然到來。疾行中的肖永銀,剛剛走過一處轉角,耳邊忽聽一聲喝斥:誰?站住!伴隨著這聲音的,還有子彈上膛的聲音。
肖永銀抬頭一看,呵,十來米遠的大樹下,正站著一名國民黨士兵,舉著步槍對著自己。
後方的解放軍戰士們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們不敢輕舉妄動,生怕給處在槍口之下的肖永銀副軍長帶來生命危險。
部下內心擔心無比,但肖永銀卻顯得十分冷靜。他內心深處對這個突然出現的敵軍也是非常意外的,但是卻並不慌亂。他先是往四周打量了一番,發現視野可見範圍之內,除去這位舉槍的敵軍外,並沒有大部隊存在。
於是,內心稍定的他一手掐著腰,一手指著拿槍的敵軍猛喝道:“把槍放下!”
三十多歲的肖永銀,早已經不是過去那個軟糯的小孩子了。多年的行軍打仗,多年的指揮生涯,讓他端起架子來,便顯出一股不怒自威的勢子。
這形單影隻的敵兵本就勢力弱,被嚇到之後,也不敢輕舉妄動,後方的解放軍戰士們趁著他槍口朝著地面,便將這小兵給制服。
國民黨敗勢既定,但依然還有一些殘餘勢力在垂死掙扎。抓住這個兵之後,肖永銀便展開了一番審問,可惜的是,那兵似乎被嚇壞了,思維都顯得非常混亂,只一個勁地說,團長在山樑上。
肖永銀眼看著問不出什麼了,便下令將此兵放了,外贈送一句:叫你們團長來!
當時那敵軍如果拼死一戰,未必不能拉上肖永銀這一屆副軍長當墊背的,但最終還是在他的大嗓門之下,敗下陣來。
而肖永銀當時的舉措,其實也是一場冒著生命危險的賭博。肖永銀的這氣勢卓然的一聲吼,也被戰友們笑著打趣說:
人家講張飛長坂坡一聲吼,喝退曹操大軍,你這一聲吼,氣魄也夠大的,把敵人的膽都嚇破了。
從建國前的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建國後的抗美援朝戰爭,十三歲的肖永銀,在部隊中快速長大,快速鍛鍊,身上的每一道傷疤,最後也都成為了榮譽的勳章。
1955年,38歲的肖永銀,被授予少將軍銜。二十多年戎馬生涯立下的無數戰功換回了這份無上的榮耀!如今,英雄已經遠去,但是想到當年長征路上,這位17歲的小將毛遂自薦上戰場指揮作戰,最後憑藉一股不怕犧牲的精神,勇猛上前,與戰友一同將敵人打退的畫面,依然還是感覺驚心不已,欽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