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信心防風險穩增長”系列評論
2月11日,網上流出一份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在一個月前的集團年會上的講話,鬱亮判斷樓市“黑鐵時代”來臨,縮表出清是一場生死之戰,“要麼死,要麼活,沒有中間狀態”。
這不僅成為了房地產行業的焦點,還對正在經歷大變革的行業企業和從業者給予了信心上的一擊,悲觀情緒頓時在行業再次大爆發。
在當前房地產企業普遍遭遇的困難面前,我們再次表達我們的觀點: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中國共產黨“南泥灣精神”更值得整個行業在此時此刻重新學習和認識。我們也認為,“南泥灣精神”核心的生產自救之理,也永遠是做企業要牢記的發展信條。
實事求是地說,當前房地產企業的危機,是企業長期低估風險所造成的後果,是多種強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處理起來無疑也是更困難一些。從去年至今,這場流動性危機波及的面很廣,自然持續的時間也會長一些,城市乃至整體經濟也在繼續受其拖累。
在這種局面之下,房地產行業的很多人開始失去信心,“躺平”的情緒充斥整個行業。困難臨頭,這種情緒和氣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市場從來不相信眼淚,競爭從來不同情悲觀者。對於當前局面,我們認為房地產行業生存的信心其實更大了,但是我們必須有更多克服困難的手段。
首先,我們已經看到,政策面接連發力支援樓市克服困難。2月8日,春節假期結束首日上班,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就發文明確保障性租賃住房貸款不納入房貸集中度管理,隨後全國性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督管理辦法也傳出正在完善和出臺,這些都是促進房地產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的最新政策辦法。過去40多年,我們的經濟和行業歷經風風雨雨,最終都度過了一個個危機,實現了新的發展。今天,我們國家抵禦經濟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經驗更加豐富。1月20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更是首次提出“增信心、防風險、穩增長”的目標方向,目前的發展政策和措施也在向著這一方向落實。金融部門以及城市政府已為穩定樓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這對緩解當前市場和企業困難會起到積極作用。
其次,我們需要對一個問題再次給予思考,就是中國房地產市場依然是國內以及全球最好最有潛力的市場。至於為什麼這一次很多房地產企業都遭遇流動性危機,這不是市場的問題,而是企業的問題。這個問題恰恰被房地產企業長期當成是政策和市場問題而非自身問題。即使高速發展了二三十年,現在房地產依然是一個每年有十七八萬億元銷售額的市場。市場空間和潛力未變,為什麼企業和行業卻出現這麼大的流動性危機?客觀而論,這依然是規模至上主義的幹法所致,規模至上進而利潤最大化的幹法,不僅給企業引來危險,還讓企業失去了大量消費客戶的信任,另外也造成了金融市場槓桿率過高和過度消費問題。一些企業早年就有了年銷售額要衝破萬億的目標,但是,並沒有創造出新的商業平臺,並可以在新平臺上生長各種各樣的“莊稼”,反而還是靠滾雪球式的規模增長來獲取目標和利潤,有的企業即使轉型也是三心二意,從而沒有實現商業進步和成功。
這一次行業的縮表出清和變革,如何應對危機,房地產行業和企業確實需要回頭看走過的路,向前看要走下去的路,邊自救邊總結經驗教訓,先有信心而後有辦法化危尋機。對於政策措施,我們建議,調整要快速有力併兼顧多方利益,在解決金融市場槓桿率過高和過度消費問題之外,大力改革房地產行業融資監管體制,房地產市場要穩定健康持續發展,就必須具有一個匹配的完好的融資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