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未用的“大尺度”支援政策出臺。樓市“解綁”的速度正在加快!據報道,近日菏澤、重慶、贛州有部分銀行調低首套首付比例至20%。
與此同時,經濟日報日前發文稱,日前,某大型房地產企業內部講話流出,在市場上引發了關於“房地產去金融化”的討論。文章稱,有聲音認為,接下來行業金融支援將大幅降低,這是對“房地產去金融化”的一種誤讀。
“去金融化”最終目的是最佳化負債結構
經濟日報文章稱,房地產行業曾出現的“過度金融化”問題,具體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房地產開發經營過度依賴金融槓桿,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二是房地產企業紛紛佈局金融領域,投資、持股甚至控股商業銀行、保險機構、信託公司等,產業資本過度進入金融行業。
文章稱,“去金融化”是對此前過度金融化的一種矯正,其最終目的是將房企的經營槓桿率降至合理水平,最佳化負債結構,推動房地產迴歸居住屬性、民生屬性,避免引發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必須明確的是,我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此外,還要探索行業新的發展模式,加強對長租房市場、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金融支援力度,促進房地產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在行業去槓桿過程中,個別企業違約風險必然會暴露。對此,不能急於政策轉彎,否則便是前功盡棄。要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下,積極穩妥處置已暴露風險;同時,保持房地產貸款增速平穩、投放有序,但在結構上要做到“有保有壓”,精準有效滿足房企、購房者的合理剛性融資需求,堅決遏制違法違規行為。
多地房貸首付鬆動
訊息面上,據媒體報道,從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山東省菏澤市相關營業網點處獲悉,四大銀行下調了該市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款比例,“無房無貸”購房者的首付比從之前最低30%,降至最低20%。
此外,媒體從重慶、江西贛州的地產中介處瞭解到,春節前後重慶、江西贛州的不少銀行已經將首套房貸首付比例降至20%。據業內透露,此輪調整城市均為非“限購”城市,是由當地地方住房、金融職能部門根據因城施策原則共同決定調整。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自2021年實施房貸集中度政策以來,各地執行20%首付比例的情況非常少見,因此本次菏澤釋放出了明顯的房地產寬鬆訊號。
最近15年房貸首付比例下調至20%只有兩次
據深藍財經整理,最近15年曆次按揭貸款政策,首付比例下調至20%的只有兩次。
第一次,2008年10月27日,央行宣佈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擴大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
當時的背景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中國經濟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現負增長,經濟面臨硬著陸的風險。當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2.41萬億元,同比下降18.6%。
第二次,2014年9月30日,央行宣佈,非限購城市執行首套貸款首付比例20%,二套貸款首付比例30%政策,首套利率最低可打7折。限購城市執行首套貸款比例30%,如果貸款已結清,二套貸款比例也可只付30%。
當時的背景是我國房地產市場步入調整期,量價下行,各地商品住宅庫存量高企,經濟面臨諸多風險。中央多次喊話要“去庫存”。當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7.63億元,同比下滑6.3%。
這兩次“降首付”政策,都是由央行宣佈的,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因城施策”的樓市調控模式。
這兩次調整後,發生了什麼?
第一次,2009年,全國樓市均價達到4681元一平,同比上漲23.6%。銷售總額4.4萬億元,同比上漲82.6%。過熱的樓市,引發了2009年底的調控重啟。
第二次,2015年至2016年,全國樓市均價分別上漲7.4%和10.1%。銷售總額同比分別上漲14.4%和34.7%。過熱的樓市,緊接著中央提出“房住不炒”的總定調,並引發了2016年10月開始的長達5年的“史上最嚴的樓市調控”。
地產政策推演:“因城施策”為綱,循序漸進最佳化
結合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方面中央定調及地方政策推進情況來看:
1)總體定調:2021年底以來,中央重要會議對房地產行業的核心定調為“因城施策”和“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2)已放鬆政策:供給端的涉險房企資產處置及預售監管區域性最佳化、金融端的按揭利率調整和公積金貸款標準調整。
3)尚未放鬆政策:需求端限售、限購、限貸政策。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當前各地房地產政策工具箱儲備仍較豐富,此次菏澤市調整“無房無貸”購房者的首付比例標誌著需求端政策最佳化的開啟,後續各地需求端政策有望依據銷售情況而“因城施策”推進,此外地產融資政策亦有調整最佳化空間。
總體來看,解決前期地產信用問題的核心在於緩解當前流動性狀況,需求端(對應銷售回款)的購房者預期與融資端(對應持續融資)的金融機構意願是地產政策的重要發力點,目前看上述方面的政策正在持續發力過程。預計“新房銷售企穩→問題專案處置→房企融資能力恢復”有望在後續季度漸次出現。
綜合經濟日報、深藍財經、中信證券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