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經看點網 莊博蘩】最近有個新聞,直接上了日本社交平臺的熱搜。熊本縣的蛤蜊被爆出原產地造假,這意味著熊本縣將大量進口蛤蜊(中國、韓國等)扔到海里偽裝成熊本產,然後賣到日本市場內流通。
根據熊本縣的公開的資料,2015年-2017年之間蛤蜊年漁獲量最多730噸,最少207噸。可僅從大阪市場的資料來看,來自熊本的蛤蜊年銷售量都在1309噸-1666噸之間。要說這熊本蛤蜊可真不一樣,運輸途中還會“自我繁殖”,不知道是不是核洩漏的輻射讓蛤蜊變異了。
這一訊息的出現,讓極其重視“國產”的日本人直接炸了鍋。在日本,每個餐廳都要標榜食物是國產,對於製造業的產品日本人也都只認準國產,然而這個新聞卻打破了日本人心目中的國產神話。
一直以來,日本製造和工匠精神倍受全世界推崇。“煮飯仙人”、“壽司之神”等等,都是稱讚日本工匠精神的絕佳素材,然而疫情的影響和造假新聞的頻出,讓工匠精神正在跌落神壇。
一、疫情,最後一根稻草
每年夏季日本的花火大會,是一年一度的盛典。各個地方無論老少,大家穿著和服浴衣,看著漫天盛放的煙花,熱鬧而又浪漫。但這樣的傳統因為疫情戛然而止。
長野縣,是日本有名的煙花生產地。在長野縣飯田市,關島善純是一家擁有百年曆史的手工煙花製造商——關島煙花製造所的社長。每年的7-8月,關島煙花可賣出1萬5千發煙花。其特有的球狀煙花,在2019年被長野縣政府指定為縣級的傳統工藝品。
然而因為疫情,各地花火大會終止,往年火爆的預定量直接變為0。已經制作好的9000發煙花,只能在倉庫放著落灰,15名工人被迫停止工作。關島社長只能摸著一顆顆手工煙花長嘆:“如果再這樣下去,傳統的工藝會失傳的。”
這樣專注於家族傳承的手工煙花,固然是值得尊敬的。在日本,有很多這樣傳承百年的手工作坊,日本人對於傳統的堅持,似乎是他們骨子裡的固執。但這份固執,是一把雙刃劍。一面是傳承歷史的堅守,而另一面就是拒絕創新帶來的不可抗風險和落後。而關島煙花,只是疫情下日本製造業危機的一隅。
一家本部位於東京的金屬和樹脂的加工製造商,畑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原本以液壓件的二次加工作為主,在現任社長中村貴裕上臺以後,擴大業務範圍,涵蓋汽車、航天和建材領域。2014年上任以來業績穩步提升,成長率達到800%。
這樣一家快速發展、業績優秀的企業,在疫情之下也難以支撐。“連續兩個月完全沒有訂單,之前預定的訂單也都說想要取消。很多已經制造好的零件,都堆到放不下。”中村社長十分發愁,“雖然我們公司在業內有一定基礎,暫時還沒有破產的風險。但是如果這個狀況再這麼持續下去,那真的不好說。”
“我們有150多家合作公司。如果我們倒閉了,那就意味著150多家公司的員工和他們的家人都可能要丟飯碗。為此我有著不惜一切也要挺過去的覺悟。我認識的其它公司即使自掏腰包注入資金,有的也已經決定倒閉。如果新冠疫情還要持續下去,倒閉的製造業公司將越來越多。”
日本經濟產業省發表的製造業白皮書分析稱,日本製造業受到全球需求下降的影響。事實上,汽車零部件等進口延誤、國內生產基地生產調整的案例很多,比如前文提到的案例。
另外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少子化,讓勞動力數量下降不可避免。日本政府雖出臺政策支援老年人和婦女工作,但效果不佳。另外根據機構統計,大公司的員工獎金都比去年下降了8%,這是自1997年以來最大的降幅。芝浦工業大學的蟹澤教授對工人的問卷調查中,58.3%的人回答工作受到了影響。
這個影響,意味著停工,意味著失業。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的最新資料(下圖),有可能裁員的企業數(左)和已解僱員工數(右),製造業排在第一,其資料都遠超第二名。
還有一點,雖然可能並不是直接原因,但也可以讓我們看到日本人的矛盾之處。在日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關資訊往往是透過傳真從醫療機構開始層層上報。
是的,日本政府還在用傳真而不是郵件,一些中小企業也不例外。一位曾在日本政府工作的人說:“單位沒有個人的郵箱地址。部門倒是有一個郵箱地址,但和外面聯絡時還是用傳真比較多”。發傳真時要提前打電話通知對方“現在要發兩張傳真”,讓其在機器前等待接收。對方在收到後要打電話告知“已收到”。
誰能想到,一個擁有高精尖技術的製造業大國,政府和企業還在用傳真。疫情的爆發,只是駱駝身上最後一根稻草,讓所有問題直接集中爆發。
二、造假被發現?鞠躬道歉即可
如果說在10年前,人們可能會十分崇拜日本的工匠精神。那麼現在提起來,恐怕只會笑稱為“躬匠精神”。
最近日本化學巨頭東麗工業公司承認,偽造部分車輛和家電的樹脂產品樣本,以非法獲得美國第三方安全科學機構UL的認證,該行為至少可追溯至10年前。
這可不是第一次了。2017年,東麗被曝出連續8年篡改包括輪胎強化材料等149個產品資料,涉嫌造假的產品還流入了中國。當時東麗社長日覺昭廣還曾在釋出會上說“給大家造成嚴重困擾,在此真誠道歉。”
去年5月,英國英格蘭地區高鐵出現裂縫引發關注,使用的正是日立製造的車廂。10月,日立子公司日立金屬承認在剎車和懸掛系統的試驗及檢查中,存在未試驗和篡改檢查資料等造假行為。而這個造假“經驗”至少有30年,波及全球1952家企業。日立金屬首席金融官西岡博明在電話說明會上致歉稱,“給客戶、股東等有關人員帶來莫大的不便與擔憂,我們深表歉意。我們日後將把加強質量保證體系作為管理最優先項,防止再次發生這樣的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日立旗下的日立化成就被曝出用於半導體的樹脂材料、汽車電池等產品質檢資料造假。存在資料造假問題的產品出售給1900家公司。當年11月2日,時任社長丸山壽在東京都召開記者會說明詳細情況並公開致歉。
不梳理不知道,一梳理嚇一跳,日本企業像是要完成KPI一樣,每年都要被曝光幾次造假事件。日本藥企小林化工造假40年,腳氣片混入安眠藥;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曙光制動器造假20年,篡改捏造剎車裝置及其零部件的資料;三菱電機,列車空調和空氣壓縮機資料造假30年;高田氣囊爆炸10年間導致100多人傷亡,後又被曝安全帶資料造假。
還有鈴木/馬自達/雅馬哈油耗造假、日產連續38年聘用無資質人員來給產品質檢……以上只是日本造假事件中的冰山一角。從被曝光後的日企一系列的所作所為,我們不難看出,造假被實錘後承認並道歉,再造假被實錘再承認並道歉的流程,這些大企業非常瞭解。只要不被發現,那就還是工匠精神的代言人。一旦被發現,那就鞠躬謝罪,以保留工匠精神的最後一絲尊嚴。
曾經的製造大國淪落至此,不免有一些唏噓。一邊是一輩子時間花在做好一碗飯上的執著,一邊是對資料造假來粉飾太平,這些行為不禁讓人懷疑,究竟哪邊才是日本真正的工匠精神。
誠然,日本匠人對於產品的鑽研和對於技術傳承的重視,不得不令我們敬佩。可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精細的匠人制作並不適用於工業化的流水線生產。或許日本人,正是因為在傳統和現代化的岔路口迷茫,才會讓人看到如此複雜的工匠精神。
結語
其實工匠精神,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聞名,並不是全無道理。
筆者在日本,能看到保安、計程車司機熨燙妥帖的制服,服務員的“跪式服務”,還有很多幾十年、上百年的老店。
極高的服務精神、嚴謹專一的製作工藝,讓很多國人崇尚日本產品。但百年的歷史,對於日本人來說更多的是要維持“不變”,這也意味著他們不願創新、不願面對真相,只想維持著表面上的“不變”。工匠精神,是他們的牌匾,也是他們的枷鎖。
日本的工匠精神,依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們一生專注於一件事的執著,他們顧客至上的服務精神。但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需要迷信日本的工匠精神,取長補短,師夷長技,把自己的產品做好,中國才能真正得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