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國內主持人行業,最專業的莫過於央視主持人,因為他們不僅是一個主持人,一定程度上還代表了我們國家的形象。
在當今這個時代,央視有著很多受人喜愛的青年俊秀,比如尼格買提、撒貝南、陳思思等人,他們均以過硬的專業素養和幽默的主持風格博得大家的喜愛。
除了這些青年生力軍,相信很多人對老一輩的央視名嘴仍然印象深刻,諸如康輝、朱軍、董卿等人,更是很多人心中難忘的經典名人。
不過,央視還有過一位名嘴,他曾影響主持人這個行業,是央視最負盛名的主持人之一,他就是羅京,一個才華橫溢卻天不假年的央視知名主持人。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羅京這個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如果問起他們的父輩,多少都會有些印象。這個主持過三千多次活動,卻以零錯誤的記錄著稱的傳奇播音員,在他四十八歲的時候因為淋巴癌去世。
至今,他罹患痴呆症的母親還不知道兒子已經離開人世,而他的妻子也已經嫁為人婦。
2009年的6月5日,病情惡化的羅京因醫治無效而離世,當這一沉痛的訊息被公開後,喜歡他的人們無不扼腕嘆息。羅京的遺體告別儀式是在北京八寶山靈堂舉行的,他的親人、同事、朋友,乃至於四萬名群眾都匯聚在八寶山靈堂,來送這位名嘴最後一程。
哀悼會的當天,羅京的遺體身著黑色西服,扎著一條彩色的領帶,靜靜地躺在水晶玻璃棺材中,棺材四周簇擁著百合花和白玫瑰花,會場的氣氛十分地凝重肅穆。
在靈堂內,羅京的妻子劉繼紅和兒子羅疏桐守護著羅京,兩人早已淚流滿面。此外,羅京的父親、哥哥和其他親屬也都來到現場,只有羅京身患痴呆症的母親沒有出席儀式。
本來按照計劃,靈堂將在上午九點向群眾開放,但從各地聞訊趕來的群眾早已將追悼會現場圍得水洩不通。
不久,羅京在中央電視臺的領導同事也都趕過來了,包括臺長焦利、前臺長楊偉光、主播邢質斌、康輝、李瑞英、王寧、李修平、張宏民、敬一丹,還有主持人趙忠祥、水均益、朱軍、王小丫、董卿、白巖松、朱迅等人,大家都身著黑衣,神情肅穆。
除此之外,著名體操運動員桑蘭也來到了現場,那時候的她已經半身癱瘓,但仍然堅持要送羅京最後一程。
那天前來參加追悼會的群眾,多達四萬多名,他們在八寶山公墓前排出了一條蜿蜒四五百米的長龍。這其中,不止有青年人,還有老人、孕婦和學生。他們也不都是北京本地人,還有很多人是從全國各個省份趕過來的。
喜愛羅京的人們,自稱是“菠蘿團”,他們都在手上繫著黃絲帶。另外,人們還用兩百多朵白玫瑰花做成了一個花牌,並準備了一個紀念冊,送給羅京的家人。
悼念活動一直持續到上午十一點三十分鐘,因為按照北京的風俗習慣還有家人的意願,追悼會必須在十二點前結束。所以,有很多群眾因為沒有看到羅京的遺容,久久不願離去。
最後,還是央視新聞發言人郎永淳代表家屬,向前來參加追悼會的群眾鞠躬致謝,並向沒有看到羅京的群眾致歉。最終,羅京的遺體被火化,他的靈魂就此長眠八寶山。
從羅京的追悼會來看,足以說明人們對羅京的喜愛,這位優秀的央視名嘴,用他短暫地一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回顧羅京的播音生涯,他之所以能夠征服這麼多觀眾的心,是和他那溫文儒雅的形象和清爽渾厚的嗓音分不開的,這讓他在央視這個高手雲集的平臺裡,依舊有著極高地辨識度,因而備受關注。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羅京在學生時代,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播音員,更何況還是一名央視播音員。這一切,都像是命運的安排。
1961年,羅京在北京出生,而他的父母都是四川人,只不過一家人長期在北京生活。六十年代的北京,還沒有今日的繁華,但充滿著生活氣息。
各個衚衕院落裡生活著的人們,或許並不富裕,但卻有著今日難得見到的親切感。羅家周圍的幾家鄰居,關係也都是十分要好,大家互幫互助,來往密切。
而隨著羅京的長大,這個生的清秀乖巧,性格也十分文靜謙遜的男孩,深受鄰里鄰居的喜愛。不久後,羅京的母親還和鄰居京家給羅京訂了一門娃娃親,女孩是從小就和羅京一起玩鬧的夥伴。
不管是不是玩笑話,但也可以看出羅家與街坊之間關係和睦,羅京也是受人喜愛的乖孩子。
羅京確實很討大人的喜歡,可能是因為羅家家教嚴格的緣故,羅京生性低調靦腆,從來不惹是生非,學習成績也很好。所以,在教養羅京的問題上,父母從來沒有操過額外的心,這是一個省事的孩子。
不過,兒子本身雖然不費心,窘迫的家庭條件卻成為了將兒子培養成才的障礙。羅京的母親在這一問題上態度很是堅決,家裡再窮再苦也要供孩子讀書,哪怕是砸鍋賣鐵也在所不惜。
要說那時候的羅京有什麼理想,倒也不是很遠大,他只想著可以考上大學,報考一個理工類專業,之後做一個工人。這個想法很是樸實,也很真切。
然而,命運的轉折在他讀高中的時候來到了,那時候的羅京正在北京酒仙橋一中高二理科班讀書。有一天,北京廣播學院突然來他們學校招學生,而羅京的一個同學想要去報名,又想拉著羅京一起去。
廣播傳媒這些行業,以前從來沒有被羅京關注過,這也不符合羅京一直以來的願想。但羅京生性隨和,對未來的規劃也不是很嚴格,於是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參加了選拔。
也許,上天已經註定,羅京就應該吃播音這碗飯。在參加選拔的時候,羅京以他獨有的溫和氣質,還有清爽並富有感染力的嗓音,最終征服了評委老師,他成功被選中,反倒是他的同學落選了。於是,羅京來到了北京廣播學院讀書,學的是廣播專業。
在當時,對於這所學校的學生來說,畢業以後作為播音員進入中央電視臺是最理想的職業歸宿。以前的羅京沒想過這條路,而現在的他心裡也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
在學校學習期間,羅京的表現十分優秀,各項成績名列前茅。畢業階段,羅京也精心準備了一篇與電視廣播有關的畢業論文。
這樣一個優秀的青年俊才,自然也吸引了各大電視臺的關注,而對羅京最有吸引力的則是中央電視臺和上海電視臺。最後,羅京選擇了中央電視臺,就此成為《新聞廣播》節目的一名主播。那一年是1983年,羅京剛剛二十二歲。
在來到《新聞廣播》欄目後,羅京還是憑藉自己獨有的形象和嗓音魅力,很快就在單位成長起來。再加上他業務功底強、主持穩定,羅京成為同事裡的佼佼者,一度與趙忠祥和宋世雄並稱“播音三巨頭”。
早期的《新聞廣播》還是以錄播的形式播出,直到1996年,才開始變為直播。此後,羅京開始和李瑞英搭檔,他們兩人默契配合,總是能完美地完成播音任務,使得他們成為臺裡的新榜樣。
儘管羅京形象氣質出眾,也因此深受觀眾們的喜愛。但是,羅京在節目裡,總是一副嚴肅的表情,不苟言笑。於是,就有人問他:“羅京,你會笑嗎?”
這時候,羅京也會幽默一笑,然後說:“不是我不會笑,是攝像機它不讓我笑。”
對於自己的工作,羅京總是看的很神聖,所以他不僅總是以莊嚴的神情面對鏡頭,更是不允許自己出一點差錯。
羅京在崗位上工作了二十六年,主持了超過三千次的活動,但從來就沒有讀錯過一個字,他也連續五年被評為“央視最佳播音主持人”。這一紀錄,至今都沒有人能打破。
隨著羅京的出名,很多人都喜歡上了這個“俊後生”。在1991年的時候,國家領導人訪問蘇聯,曾是外交官的李景賢就遇到了羅京。當時的李景賢負責訪問團的服務工作,而羅京隨從訪問團做出訪報道工作。
在知道李景賢是主管蘇聯事務的官員後,羅京主動找到了李景賢,說:“我不下幾十次隨從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做電視報道工作,以往每次都由外交部組團,在工作的間隙,總要找外交部的同志聊一聊,以便了解出訪國家的具體情況。請您在得空的時候,也和我聊聊蘇聯的情況。”
看到羅京主動找他攀談,李景賢也是十分高興,對他說:“我和全國億萬觀眾一樣,都很喜歡您的播音,能與您聊天,我感到很榮幸。而且從廣義上說,我們還是同行。”
對此,羅京有些不解,而李景賢解釋說:“我搞外事工作,您從事外事報道,咱倆搞得都是外交工作。”
羅京恍然大悟,也高興地握著李景賢的手說:“好啊,原來我們還是同行。”
在接下來的訪問工作中,總是能看到李景賢和羅京走在一起,倆人時不時地就討論起蘇聯的一些情況。李景賢也誇讚羅京說:“有這麼一種說法:在央視新聞聯播的主播中,男有趙忠祥和羅京,女有邢質斌和李瑞英......”
不等李景賢說完,羅京趕緊打斷他:“您可千萬別這麼說,趙忠祥老師是我的前輩,而我才是電視主播隊伍裡的一個新兵,不敢望其項背。”
李景賢於是問羅京:“你最佩服趙忠祥哪一點?”
羅京回答:“處理生稿的能力。”
李景賢不明白,羅京解釋說:“所謂生稿有兩種,一種是開播前不久才拿過來的,主播只能匆匆看一會,就要開播。另外一種是在開播過程中遞過來的,甚至只能掃幾眼就要讀稿子。”
李景賢吃了一驚,問他這種緊急情況怎麼處理。羅京回答:“全憑主播的功底,從認出生僻字,到讀句流暢,還要讀出感情,往往只有幾秒鐘的時間。一個主播本事的大小,會立刻暴露在全國觀眾的面前。而這方面,趙忠祥老師本事大了去了。”
李景賢明白過來,他旋即又問:“在處理生稿的時候,你有沒有出過錯甚至洋相?”
羅京很爽快地說:“不老少!不是什麼字都認識的,隨嘴隨念,哪能都讀的順暢。最慘的是手寫稿,有的稿子用黑筆改,用紅筆塗,看著腦殼就發懵。”
李景賢又說:“我聽說讀錯一個字要罰五塊錢?在讀生稿的時候出錯,會罰的輕一點吧?”
羅京哈哈一笑:“您訊息還真靈通!還罰,每念一次生稿,得掉幾斤肉。”
他們兩人就這樣一直聊著,聊完了工作又聊蘇聯,談話十分投機。在隨後的交往過程中,李景賢也更加感受到央視主播的不容易。
有一次用晚餐的時候,羅京一連四次離席,一頓飯吃的斷斷續續,毫無滋味可言。但是,羅京卻對此說:“今晚難得吃頓飯。老闆總是搞突然襲擊,動不動就把我拉去幹這幹那,一天能吃一兩頓飽飯,我就謝天謝地了。”
還有一次,兩人剛進餐廳落座,就有人來找羅京,羅京無奈地說:“我們這一行,和你們那一行不一樣,不是人乾的。”
旋即,他又笑著說:“剛才開個玩笑,咱都是搞外交的,喜歡幽默。”李景賢也被他逗得笑了起來。
因為這段經歷,李景賢和羅京積累起十分深厚的友誼。而在後來,得知羅京因病去世後,李景賢顯得十分傷感,在他與朋友談話的時候,總少不了聊這位故友。
有一位年輕的朋友對李景賢說:“我是聽著羅京的聲音長大的。”
而另一位年長的朋友則對李景賢說:“我是聽著羅京的聲音變老的。”
這兩句話聽到李景賢的耳朵裡,讓他更加覺得傷感,只得感慨:“他的生命如此璀璨,猶如流星在夜空劃過,雖短而無憾。”
羅京的離世,對播音事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而對他的家人來說,一個幸福的家庭因此而殘缺,被迫走向另一個結局,也讓人感慨落淚。
羅京的妻子名為劉繼紅,與羅京同為北京廣播學院的學生,劉繼紅是羅京的學妹。那還是在1990年,彼時的羅京在央視已然工作了七年的時間,已經年屆三十的他卻一直沒有成家。
在那年的春天,羅京本來是回母校拜訪恩師李鋼,意外遇到了在李鋼家請教問題的劉繼紅。
在見到羅京後,對於這個聲名遠揚的師兄,劉繼紅十分敬佩,也向他請教了幾個問題。在談話中,倆人都被對方吸引住了,劉繼紅對這個儘管名聲在外卻十分謙和樸實的師兄十分仰慕,而羅京也對這個虛心上進又青春洋溢的師妹萌生好感。
看出端倪的師母心中欣喜不已,第二天就給劉繼紅打電話,問她對羅京的印象。劉繼紅看到自己的心思被看穿,內心又是羞澀又是激動。當師母提出要給兩人做媒時,儘管劉繼紅是願意的,但她卻擔心羅京看不上她。
沒成想,羅京也對她情意深長。此後為了與劉繼紅見面,他總是來李鋼家做客,期待著與劉繼紅的重逢。每次見面,羅京心裡也是十分欣喜,與劉繼紅熱情交談,並在見面後貼心地送她回寢室。
就這麼相處了一段時間,羅京終於向劉繼紅告白了,而劉繼紅也答應了下來,兩人就此墜入愛河。
不過,對於情竇初開的劉繼紅來說,這段愛情並不像她想的那樣甜蜜。羅京的工作性質註定了他與劉繼紅之間,不會像一般情侶一樣能夠整日黏膩在一起。
正處在事業上升期的羅京經常性加班,或者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時間久了,劉繼紅動搖了,她開始質疑這段戀情。在情人節的那天,兩人本來約定要一起共度情人節。
但是,因為臺裡臨時加班,羅京爽約了。劉繼紅一個人坐在咖啡廳,看著別的情侶卿卿我我,難過得落下了眼淚。
這件事讓兩人的矛盾迎來爆發,劉繼紅向羅京提出,自己要準備畢業論文,這段時間就不要再見面了。劉繼紅是要給自己一段時間來思考,還要不要維持這段感情。
而就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劉繼紅來到中央廣播電視臺實習,這時的她才體會到了電視臺工作的不容易,也終於能夠理解羅京。漸漸地,劉繼紅對羅京的誤解,都轉化為對他的思念,她迫切地想要見到羅京。
終於,在一天下班的時候,劉繼紅站在電視臺門口,默默地等待著羅京。等到羅京和同事一起出門的時候,一眼就看到了門口站著的劉繼紅,他欣喜異常,還熱情地向同事介紹說這是自己的女朋友。
這下,劉繼紅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但內心卻是甜蜜的。劉繼紅問羅京:“為什麼這段時間不給我打電話?”
羅京撓撓頭,說:“你不讓我打我不敢打啊,我怕打擾你寫論文。”
這下,又輪到劉繼紅感動了,從這時起,劉繼紅的心裡就認定了,自己要嫁給這個男人。
歷經三年的愛情長跑,羅京與劉繼紅終於喜結連理,兩人在婚後住在一間一居室裡,生活儘管清貧,卻也十分甜蜜。劉繼紅在畢業後沒有去電視臺工作,而是選擇了留校任教。
相比起丈夫,她的工作就要有規律多了,也就有時間經營他們的愛情。劉繼紅擅長做菜,每次羅京下班回家,都期待著能吃到妻子做的飯菜。
劉繼紅還是一個善於製造浪漫的人,她給自己的菜起了很多溫馨的名字,比如涼拌皮蛋叫做“心心相印”,糖醋排骨叫“骨肉相連”,芹菜叫“真情永遠”。看得出來,劉繼紅是真心愛著羅京。
知道妻子喜歡浪漫,羅京也會很貼心地表達自己的心意。一有工夫,羅京總是會買一捧鮮花回家,當看到妻子幸福的笑容時,羅京也會一掃一天的疲憊感,心生許多甜蜜。
每天早起上班,如果羅京走得比較早,他總是會幫妻子擠好牙膏,這一微小舉動也被劉繼紅看在眼裡,暖在心裡。
週末休假的時候,家裡大大小小的活都是羅京一手操辦,這也是他心疼和愛護妻子的表現。
1995年,劉繼紅生下了一個兒子,更為這個溫馨的家庭添加了不少歡樂。在給兒子起名字的時候,羅京想到了一首古詩:“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於是,羅京給兒子起名為羅疏桐,就是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有著高尚品格的人,這是一個三十四歲才喜得愛子的父親,對孩子最大的期許。
隨著孩子的到來,羅家的生活壓力也大了很多,羅京又處在事業上升期,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孩子。此時,劉繼紅更是辭職做起了全職太太。
看到妻子為家庭做出這麼大的犧牲,羅京的心裡也是十分不忍,他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另外更加愛護妻子,來彌補自己的歉疚。
等到新世紀來臨,羅京的事業更上一層樓,做到了中央電視臺新聞編輯部副科長。要看著苦日子一點點熬出了頭,不僅是羅京心裡高興,劉繼紅更是欣慰,併為丈夫而自豪。
然而,不幸卻降臨在了這個幸福的家庭。在2008年的時候,羅京出差在外,感到身體不舒服,就打電話讓劉繼紅給自己掛了一個專家號。
等到羅京回來,夫妻倆人一起去醫院為羅京檢查身體。檢查報告是劉繼紅拿回來的,在看到結果的那一瞬間,劉繼紅痛哭出聲。羅京患的是淋巴癌,病情十分危險,需要儘快治療。
2008年是奧運年,全國人民都沉浸在迎接奧運的歡喜中,而一直熱愛足球的羅京也將作為火炬手參加傳遞聖火的儀式。得知病情時,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只有十天時間了,羅京選擇隱瞞病情,繼續工作。
而在當年的8月31日,羅京一如往常一樣出現在了電視熒幕中,喜愛他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依舊以高水準堅持工作的男人,實際已經病入膏肓。此次播音,將是他最後一次出現在這檔節目中。
在完成人生最後一次主持工作後,羅京向領導遞交了請假條。二十多年來,這是他第一次向單位請假。隨後,羅京開始前往醫院治療,此時他的情況很不樂觀,癌細胞已經擴散。
但是,帶著家人的期望,羅京還是滿懷信心地住進了醫院。在接受了一段時間的治療後,他的病情確實有所好轉。最後,他還獲准出院。
對於劉繼紅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好訊息,她異常激動地面對著丈夫,對於羅京能夠戰勝病魔慶幸不已。
然而,就在2009年的春節期間,羅京再次病發,又住進了醫院。這一次,他的情況更加危險。在當年的5月29日,羅京迎來了自己四十八歲的生日,很多親朋好友都趕來醫院,為他歡慶生日。
那一天,是羅京住院以來最高興的一天。而這次生日會,卻成了他人生最後一個生日會。僅僅兩天後,羅京病情再度惡化,經過四天的掙扎,羅京最終倒在了病魔面前。
羅京走了,一個曾經幸福歡樂的家庭就此出現殘缺,一個曾備受關愛的妻子失去了自己的依靠,一個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失去了父愛。而更讓人難過的是,一個年老智衰的母親,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孩子了。
老人家疾病在身,沒有人敢於將這一噩耗告知她,但好在她意識不清,乃至於今日,她都不知道兒子已經離她而去。
相比於羅京母親一直被矇在鼓裡,羅京的父親是知道真相的。起初,在羅京因病情反覆住院時,家裡人對羅京父親也是報喜不報憂,只說羅京在恢復中。
直到羅京病情危重,央視派工作人員通知羅京父親,去見兒子最後一面,羅京父親才得知真相。但那時,羅京已經去世了。
此後,羅京父親的情緒幾近崩潰,好長一段時間把自己鎖在家裡,誰都不見。
那時的羅京父親,也不僅是難過,還有生氣的情緒,他氣的是身邊的人沒有一個給自己說真話,否則自己或許還能見到兒子最後一面。最後,慢慢接受了事實的羅京父親,也加入到了“欺騙”羅京母親的行列中。
在羅京去世後,劉繼紅也是長期沉浸在悲痛中,久久不能從中脫身。但對於劉繼紅來說,她不止是一個妻子,還是一個母親。
羅京去世的時候,羅疏桐只有十四歲,正是成長的關鍵階段。如果在這個時候,父親離去了,母親也倒下了,這個孩子的未來又將怎麼辦?
現實要求劉繼紅必須振作起來,而她也慢慢醒悟過來,人生的路還很漫長,她唯有堅強地走下去。
幾年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劉繼紅認識了一個商人,並決定對其託付終身,兒子羅疏桐也將擁有一個新家庭。羅疏桐也支援母親改嫁的決定,鼓勵她追求自己的幸福。最終,劉繼紅重組了家庭。
在經歷了喪父之痛後,已經漸漸長大的羅疏桐,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他曾就讀於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高中畢業後羅疏桐前往美國留學,平時酷愛籃球的羅疏桐外邊看著非常壯實。
雖然羅疏桐和父親長相差別很大,但是她的母親劉繼紅說,隨著羅疏桐年齡的增大,他和父親羅京的為人處事、做事風格越來越像,羅疏桐在性格上完全繼承了羅京,在哪都非常受歡迎。
作為中國一代名嘴,羅京的一生也頗有傳奇色彩。起初,那個對未來懵懂茫然的小夥子,不自覺地走出了人生的新境遇,我們也才有了這樣一位讓人印象深刻的央視名嘴。
人生的奧妙便在於此,不剝開那層糖紙,你永遠不會知道里面裹著的是什麼滋味的糖果。與未來的不期而遇,便是人生最好的安排。
羅京與劉繼紅的人愛情,或許不夠蕩氣迴腸,但充溢著生活的真實感,讓人感到親切而溫馨。本來,這首幸福的歌謠應該被久久吟唱,但命運的軌跡卻並不因人的喜惡而變更。
羅京走了,他的家人依舊有享受生活的權利,對於劉繼紅的改嫁,又有誰能置喙呢?遠在天國的羅京,想必也會祝願家人的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