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0月13日凌晨,毛澤東乘坐專列抵達湖南長沙,住進了省委九所六號樓。在湘休養的114天裡,毛澤東作出了影響深遠的兩大決策。
一、長沙決策。
二、特赦最後一批在押戰犯。
在長沙決策裡,毛澤東在聽取了王洪文的報告之後,又充分聽取了周恩來與鄧小平的報告,他十分贊同鄧小平等“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建議,這也為1978年的“改革開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至於特赦最後一批在押戰犯,則是毛澤東施政懷仁博大的又一創舉。
1975年2月27日,毛澤東已經82歲了。
這一年毛主席的身體情況很不樂觀,年老體衰且是一回事,神經衰弱與疼痛已經慢慢使得他行動起來極其不便。
但是除了行動不便與視力、聽力稍微有點衰退,毛主席仍舊擁有著無比清醒睿智的頭腦與流利的談吐。
這天,公安部部長華國鋒送來了《關於第七批特赦問題的報告》供其審閱,毛主席極其重視。
他的視力不好,加上看這種長篇報告也是體力活,因此報告是由其貼身秘書大聲口述的。
原本按照之前周恩來對公安部作出的相關批示是:
請公安部分類處理,進行準備,以便在人大會後送中央、主席審批。
所謂“分類處理”既按照輕重緩急與是否達到特赦標準進行考量,然後給出一個報告供中央與毛主席稽核決策。
後來按照華國鋒遞送上來的報告顯示,最後一批特赦戰犯有293人,其中有13人是不符合特赦標準的。
然而當毛澤東聽秘書口述完報告後則出人意表的作出批示:
“都放了算了!我們強迫人家改造也不好。之前土改,我們殺惡霸地主,因為不殺,老百姓害怕。這些人(指戰犯)老百姓都不知道,我們殺他幹什麼?所以,一個不殺。都放了算了。”
確實,土地改革時期,我們鬥地主,殺惡霸,是因為他們倚仗封建朝代的蔭庇,強行霸佔著土地不說,還對老百姓進行無休止的壓榨與剝削,使人們“有田可耕卻無糧可活”,惡霸又燒殺劫掠無惡不作。
因此,我們鬥地主殺惡霸,是人民的心聲,是為人民謀福祉的。因為老百姓都害怕他們,所以我們才要殺他們,只有為老百姓考慮,我們才能建立一個和睦團結的新中國。
可是在1975年,新中國都已經成立26年了。這一批戰犯,人們絕大多數都不知道。老百姓不害怕他們,他們也於我無甚危害,殺他們幹什麼呢?
當聽到秘書口述相關部門對戰犯的釋放處置時,毛澤東又囑咐說:
“不僅是歡送會,還要請他們吃頓飯,多吃魚、肉。每人再給他們發100元零用錢。對願意留下來的,我們承認他們的公民身份。對不願意留下來的,我們也不能強迫嘛,更不能強迫別人勞動。”
對報告中提到,有些準備安置在農村勞動的特赦人員,我們給出的生活費標準是每人每月15至20元時,毛澤東明顯不太滿意:這樣氣魄太小了,15元太少!
據相關資料統計,1977年我國農民的年人均收入也才150元,如果按照每月15元的標準來算,一年就是180元,溫飽絕對是不成問題的。由此可見毛澤東對戰犯還是比較懷仁博大的。
當提到相關戰犯願意接受勞動時,毛澤東又關切地囑咐道:
“他們當中有些人有能力,只要他們願意留下來,那就可以做工作。對年老有病的我們也要給治病,跟我們的幹部一樣治,不搞區別對待。人家放下武器25年啦!”
對戰犯無條件釋放不說,還給錢又治病,不限制其人身自由,這恐怕在當時的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有此胸襟了。
毛主席的批示一下來,在當時的中央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原本很多淤塞的難題與困窘的狀況都迎刃而解。
那麼毛主席這一創舉性的批示當時於我國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這一批特赦的戰犯又是怎麼回事?13名未達特赦標準的人是誰?特赦後他們的人生際遇又如何?
本篇文章筆者將聚焦於1975年新中國第七次戰犯特赦,為大家將箇中故事娓娓道來。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主要設有北京功德林監獄、上海提籃橋監獄和遼寧撫順監獄,三大戰犯監獄用來關押日偽戰犯與解放戰爭期間的國民黨戰犯。
從1959年開始,我國基於懷仁政策與寬大處理的考慮,分別於1959年、1960年、1961年、1963年、1964年、1966年和1975年分七批逐次地特赦這些戰犯。
特赦條件分三步:
一、認錯態度良好。
二、矯正反動思想。
三、積極地接受勞動改造。
只要滿足這三大條件,一貫是樂於提供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釋放他們的。比如1959年第一批特赦的人員中,溥儀與杜聿明就相當典型。
愛新覺羅.溥儀,清廷最後一任皇帝。
他獲罪的原因絕不是因為曾經“宣統皇帝”的身份,而是後來與日本人狼狽為奸,在東北建立起了“偽滿洲國”,充當日本帝國主義的傀儡與爪牙,給全民抗戰帶來了極大的阻力與極其負面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後,溥儀便被關進了撫順監獄。
杜聿明,曾經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國民黨最高指揮官之一。
他是蔣介石最倚重的黃埔一期學生,也是國民黨陸軍中將。
1946年,蔣介石任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下轄七個軍20餘萬人對我軍發起東北爭奪戰,在被林總下轄的四野擊潰後,杜聿明又於1948年年底被蔣介石委以重任空降徐州,下轄邱清泉、孫元良和李彌三大兵團20餘萬人,親自指揮了規模宏大的淮海戰役。隨後於淮海戰役兵敗被俘,關押於北京功德林監獄。
杜聿明是蔣介石死忠份子,因此剛開始被關押時對改造表現出了極大的牴觸情緒。
圍繞杜聿明的改造過程說起來還是比較有意思的。
其實,早在1947年,杜聿明的身體狀況就極為不佳,他患有胃潰瘍、肺結核與脊椎炎,尤其是脊椎炎不僅使得他終日無法下榻疼痛難忍,走路更是一瘸一拐靠柺杖支撐。
他有位女兒極為有名,那就是長女杜致禮(楊振寧夫人),杜聿明當時本無心治軍一心想隨女兒赴美休養治病,卻被蔣介石給強行留了下來。
1948年底淮海戰役爆發,杜聿明幾乎已經渾身是病靠柺杖艱難走路了,還是被窮兵黷武的蔣介石委以重任強派到了淮海戰場。
杜聿明被俘後,既是曾經淮海戰役的主要戰犯,又是43名戰犯中的頭魁,依照國際慣例,本來下場是不會好的。因此在監獄進行改造初期,杜聿明深諳此理,抵抗情緒極其激烈,先後進行過兩次自殺。
杜聿明嘗試自殺有兩大考慮:
一、自己本身多病,受不了折騰。
二、他認為即使不自殺,按照自己往日的罪行也是死路一條。
然而出人意表的是,我軍非但沒有處死杜聿明,反而還對其極其優待,想方設法找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藥,一樣一樣給他治好了病。而勞動改造時,更是對其尤為照顧,考慮其年齡與體質問題,僅僅只是讓他閒時培培土,種點菜,累了就休息,絕不強制,勞動量比一般退休幹部還休閒。
我國優待俘虜的政策,連杜聿明都懵了。
最終杜聿明終於滿懷感激之心,承認錯誤、矯正思想並積極地接受了勞動改造,並於1959年與溥儀一起,位列勞動改造積極分子被特赦出獄。
被特赦出獄之後,溥儀與杜聿明都積極從良,尤其是杜聿明更是充分認識到了我國與國民黨政府的差距,主動留了下來,還被新中國委以重任,參與政協工作。
從我國對杜聿明的優待來看,其本身積極改造是一回事,本質上他還是有才的,我國本質上希望能夠爭取其為百姓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一批戰犯於1959年特赦後,我國此後又分批次特赦了5次。
細心的讀者也許已經發現,從1959年至1966年5次特赦,相距年限都不大,那麼為何最後一次特赦被延後至1975年呢?
其實瞭解新中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從1966年開始,我國便步入了特殊時期。在這段時間,我黨很多幹部與部門都應對不暇,有些當初負責關押戰犯的所長也都自顧不暇,因此根本無法核實戰犯資訊,更無暇顧及被關押的戰犯,這批戰犯也就被遺忘了。
直到1974年12月大動亂稍稍平息,毛澤東這才重新批示相關部門:
我記得還有一批戰犯,他們放下武器已關押二十多年了,還關著幹什麼。把他們釋放了,可以來去自由。
毛主席的批示一下來,我國才開始著手處理最後一批戰犯。
主席的指示“舉重若輕”,而相關部門卻必須“舉輕若重”,絲毫不敢懈怠,由公安部長華國鋒牽頭,就特赦戰犯進行了縝密的調查與核實工作,並最終就在押戰犯人數、姓名、身份、改造表現與早已符合刑滿釋放條件或者特赦條件的人進行統計說明,並最終由公安部作出《關於第七批特赦問題的報告》遞交給毛主席審閱批示。
報告中提出,在押戰犯一共293名,其中290名國民黨戰犯,代表人物有大名鼎鼎的黃維與文強。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13名戰犯因為認錯態度不好且牴觸改造而不符合特赦條件,公安部給出的建議是:繼續關押,以觀後效!
這13名戰犯分別是:徐天任、李清、邱沈鈞、張百齡、郭吉謙、黎宗銘、樊迅、翁羽、劉衍智、周養浩、謝代生、杜超群、沈勤康。
這些人乍看起來都是生面孔,遠沒有杜聿明、宋希濂、黃維等國民黨一線將領出名,可是這些人曾經卻擔任著極其險要的職務,給我帶來了極大的禍患。
比如周養浩。
周養浩可絕不是什麼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他是曾經國民黨臭名昭著的軍統三劍客之一,對我黨曾犯下累累血債不說,更對民族和人民都有不可饒恕的罪過。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是其參與殺害的。1949年國民黨在西南大撤退時,周養浩又在重慶、成都與昆明一帶無差別地搞大破壞大屠殺,致使無數軍民慘死。他是最不可饒恕的特務之一。
這13名戰犯的總體情況是關押前罪行累累,關押後態度惡劣。
原本這樣的人,就應該繼續改造,而相關部門就此也做好了縝密的準備工作,毛澤東卻大手一揮說:“都放了算了!”
這一下中外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其實毛主席這一波操作,在事後的各方面反應來看確實高明,尤其是當時,於中國內部來說原本紛繁複雜的工作則瞬間化繁為簡,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而於臺灣國民黨,則無疑是一顆煙霧彈,註定讓習慣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蔣介石心生狐疑。於國外,更是讓其他國家不明覺厲。
“不達特赦條件,仍舊無條件釋放,並允來去自由?!”
這按照國際慣例來說,顯然極度不合理。噱頭之大,內涵之深,足夠讓相關國家與媒體大談特談一段時間了。
那麼毛澤東對釋放這13名戰犯的考慮到底是怎樣的呢?
時任公安部長的華國鋒回憶:毛主席對戰犯的情況非常熟悉,他自己先擬了一個很長的名單,問哪個人關在什麼地方,現狀如何,對每一位戰犯他都瞭如指掌。
由此可見毛主席釋放戰犯是有計劃有戰略的,是絕對高瞻遠矚的。
筆者翻閱各種資料與回憶錄分析,毛主席釋放戰犯主要有以下三大考慮:
一、儘量修復與臺灣的關係。
毛澤東晚年時,極其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臺灣迴歸祖國統一,因此只要是往兩岸和睦關係方向去的,他都不遺餘力去做,去發展。這批戰犯,絕大多數與臺灣有打斷骨頭連著筋的政治與親緣關係。釋放他們,於臺灣人民來說,是為善,與蔣介石政府來說,則是我方願意修好丟擲的繡球。
二、展示中國懷仁博大的政策。
此前有釋放的戰犯大肆抨擊誣陷我國對戰犯不仁,實行“地獄”政策,在國際上惹來了很多非議。因此我國基於這層考慮,就是要釋放曾經民憤最大的以堵住悠悠眾口。而從另一方面來說,釋放他們百利而無一害。不釋放,反而要費心費力費錢財去管理,得不償失。
三、適當地給蔣介石政府添添亂。
在毛澤東給特赦戰犯作出的批示中有兩條尤為關鍵:“來去自由”與“給足路費”。
而後來特赦的戰犯中,有10人報名表示想要去臺灣,結果輾轉於香港時,卻遭到了蔣經國的疑心阻撓與刁難,其中原國軍第68軍政工處的上校處長張鐵石對國民黨的態度心灰意冷選擇了自縊。
剩下的9名也看清了國民黨的嘴臉,有的去了美國,有的留在了香港,有的還在黨組織的關懷下回到家鄉工作並安享晚年。
一邊是我國對戰犯的特別寬大處理,一邊是臺灣國民黨政府的猜忌與阻撓。鮮明的反差,二者做法高下立判,尤其是在國際上,國民黨政府在這件事上可謂出醜不小。
1975年7月14日,毛澤東在與江青進行文藝工作調整的講話中還特意說道:釋放俘虜放得好,國民黨怕得很。
由此可見,給國民黨添堵,是在毛澤東的考慮範圍之內的。
1975年4月23日下午,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我國特意聚集了特赦的293戰犯,請他們到北京前門飯店大搓一頓。
酒席之間,大家觥籌交錯,許多幾十年未見的老朋友相擁熱淚盈眶,大家抬起杯中酒一飲而盡,25年的恩恩怨怨與榮辱得失盡呡酒中。
宴會中,葉劍英、華國鋒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均一一到場,連早已經特赦參加政協工作的杜律明、李仙洲等也一一趕來與舊友相聚。現場的氣氛其樂融融,場面無比盛大。
其中曾經的頑固份子黃維與文強還登臺作出了這樣的發言:
我們過去維護萬惡的舊制度,瘋狂反共、反人民,把中國拖到了絕境,罪惡滔天。今天我們被特赦釋放,獲得新生,並給予公民權和妥善安置,這隻有在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才有可能……。
毛澤東在聽取了宴會報告後尤為滿意,又把給特赦人員的福利待遇增加到了每人300元,100斤糧票。
這樣的偉大戰略與寬廣胸襟,恐怕只有毛主席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