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開年第一部五星好劇來了。
BBC又放大招,新劇出馬,直接秒殺同檔期所有劇集。
電視開播後《廣播時報》《標準晚報》《泰晤士報》等都給出了五星好評。
有笑,有淚,有尺度,直接給我看爽了——
《疼痛難免》
海報上的男人是著名英國演員本·衛肖,也是本劇的男主角。
他在劇中飾演一個叫做亞當的婦產科醫生,這部劇主要就是講述亞當的工作和生活日常。
本·衛肖的演技嫻熟,已經不用我多用字眼來誇讚,他的表演確實為本劇增加了不少亮點,但這部劇的成功絕不僅僅只因為他。
執導這部劇的兩位導演露西·福布斯和湯姆·金斯利很有才,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去他*的世界》和《古宅老友記》這樣的九分口碑劇。
編劇亞當·凱也是非常厲害,他是一個英國作家,這部電視劇就是改編自他的自傳小說。原著名字非常特別,叫《絕對笑噴之棄業醫生日誌》。
天啊,不得不說第一次看到這書名配合這迷人的封面畫風,我還以為是什麼無聊至極時候才會看的廁所讀物。但意外的是過了書名這一關,我發現書還是很好看的,怪不得出版沒多久後就登上暢銷書排行榜。
書裡不僅僅用幽默的語言記錄了作者作為一個婦科醫生在醫院所經歷的幾年時光,同時還毫不留情地指出了英國醫療體系的不足。
這些精華,也都展現在了電視劇當中。
主角亞當身上主要有2個標籤:
婦產科醫生和同性戀者。
這也是原著作者亞當·凱的真實身份。
他就職於一家公立醫院,因為人手嚴重不足,常常忙到焦頭爛額。
從電視劇開始第一句臺詞就能體會到這種緊張和折磨:
FUCK!
如果不夠,還有第二句:
SHIT!
之所以會如此口吐芬芳,是因為亞當在忙了一天下班回家,結果剛走到停車場坐上車,還沒緩過神就累得睡著了。
再次醒來,他發現自己睜眼就能看到一個產婦在眼前求救,於是即刻上班。
更糟心的還在後面。
當亞當仔細看了一眼,才發現胎兒的手已經伸出來了,他火速乘電梯把產婦進手術室。
大早上進手術室操作一番之後,亞當的衣服已經全被孕婦的鮮血和羊水浸溼。
他只能苦笑不得地吐槽自己光是看買衣服的賬單,就會發現這份工作是虧本買賣。
更更糟的是,在他脫得光溜溜站在水槽邊準備洗掉自己身上的血液和體液時,頂頭上司進來了。
對方毫不留情指責他不僅遲到,還不顧規則穿著便服做手術。
就這樣,糟糕的一天開始了。
更更更糟的是,這只是亞當職業生涯中非常普通的一天。
這就是這部劇的特點之一,開頭十分鐘就能看得人喪氣滿滿,忍不住思考人為什麼要這樣生活。
編劇用來化解這種無奈情緒的方式是無止盡的冷幽默。這部劇裡的角色幾乎個個都是嘴炮能手,妙語連珠,看似不經意說出的話裡全是梗。
主角亞當尤其如此。比如在剛剛狀況如此緊迫的時候,他還有閒心和產婦開玩笑。
“不要慌,我牛仔褲屁股兜裡就有手術刀。”
在等待電梯產婦終於想起來確認他的身份時,他也忍不住嗶嗶。
“很奇怪,你給我看了你的陰道之後才想起來問這個問題。”
很多時候,亞當會打破第四面牆,直接對著鏡頭講話。
這也給整部劇增加了不少趣味性。讓觀眾感到,他不是隻會工作的行屍走肉,而是一個會吐槽會抱怨的活生生的人。
不過整部劇的底色還是沉重的,如果亞當沒有這種娛樂精神,可能真的很難在這種令人窒息的環境裡撐下去。
看看他天天都在經歷什麼就能理解了。
他不僅僅要被上司辱罵,有時候還會被病人和病人家屬襲擊。
然後還會遇見搞種族歧視的、被家暴的或是執著要吃自己的胎盤的產婦們。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女孩為了向男友求婚把戒指放進健達奇趣蛋然後塞進自己的下體,再去醫院讓醫生取出來。
奇葩簡直一個接一個,狀況隨時都在發生。
太過緊張的氛圍導致每個人都很暴躁,隨時隨地都會爆粗口。
同事之間也沒有所謂的友愛善良了,每個人光是忙自己的工作就已經頭腦發脹,和別人一句廢話都不想多說。
剛剛進入這間醫院的年輕醫生舒蒂,也迅速變成了受害者之一。
因為病房太忙沒有前輩教她,她得不到實踐機會,只能全靠自己學習。
殘酷的是一旦她出現了失誤,就要被罵被嘲諷。
即便如此,她還是一直在堅持。在每週瘋狂工作90小時的情況下,她還要抽出時間來備考,精神和身體壓力都極大。
心酸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舒蒂還要眼淚汪汪告訴爸媽自己一切順利,生活很好。
不幸的是,最終舒蒂還是沒撐下來,就在剛剛得知自己透過婦產科考試的那一天,她自殺了。
這不是個例。亞當每週工作97小時。
就算按照996的強度來算,一個社畜一週工作時長是72小時,這麼一對比,就能粗暴感受到他們的工作強度。
在這支離破碎的體制中生存,他們不僅僅面臨超長的工作時間,還有複雜的官僚體系和嚴重缺乏人手等問題。
到頭來,他們沒有時間去化解自己情緒,過屬於自己的生活。每天睜了眼工作,工作完累到倒頭昏睡。第二天第三天接著如此。
可怕的是,這並不是幾個月就能熬完的事。
絕大多數人都在醫學院苦讀數年進了醫院,再從實習醫生做起,變成住院醫生、主治醫生,幸運的話,才能熬成副主任和主任。
資料顯示,在美國,每三週就有一個醫生自殺。
在原著的前言中,有這麼一段話:
重讀過去,我才發現這份職業對人的期待有多極端、多不講理,可在過去,我以為這不過是工作的正常組成部分而已。
社會對醫務工作者的期待很高,因為這是一份與人類生死相關的職業。絕大多數醫生一定也是帶著使命感在做這份工作。
這種責任感讓人時刻想要盡力做到最好,對每個患者負責。但同時,這種對工作的上心會毫不留情剝奪屬於醫生自己的私人時間,甚至可能毀掉自己的私生活,讓人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無情的是,等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付出了這麼多也掙不到很多錢。當同齡的朋友已經開始置辦第二套房產的時候,亞當還在為在牆上打孔會被房東扣押金而焦慮。
於是2010年,原著作者亞當·凱在經過了6年的職業訓練和6年的病房生涯後辭職。
這就體現了醫療劇的獨特性,故事之間全是殘酷的真實,一兩句臺詞就能牽扯到令人無語的現實,鏡頭中間充滿了戲謔和悲劇。
很多人看過《機智醫生生活》,會為其中的溫暖和治癒流淚,但不得不說那是有點理想化的烏托邦。
看過《實習醫生格蕾》《良醫》《豪斯醫生》這類之後,你會發現歐美系的醫療劇相比之下才更加血腥和寫實。
你能看到病人血淋淋的器官和傷口,無法治癒的疾病和心靈。
太多讓人揪心的例子了。有人心臟病等不到器官,死了。有人走在路上遇到車禍,只能截肢。還有人懷胎數月生了孩子,發現是死胎。
故事裡沒有那麼多美好結局,遭遇這些不幸的家庭必須要強迫自己去消化掉這些悲傷。
醫生們也是這景象裡的參與者之一,他們中的大多數被忙碌的工作摧殘到面容憔悴精神恍惚,為晉級和考核忙到頭腦發脹。
如果有人在行醫過程中不幸出現了失誤什麼的,還要面臨被起訴吊銷執照的風險。
所有人都與鮮紅的血液和痛苦的呻吟為伴,不僅僅是病人,醫生也在不斷接受考驗,然後在生死離別和失誤犯錯中一點一點成長起來。
當然所有影視劇都有戲劇成分,遠沒有現實來得驚心動魄。
很多人認為醫生能拯救生命,見過了那麼多傷痛,總會變得雲淡風輕吧。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看著自己的病人差點流血而死,他們也會嚇得在廁所狂哭。
醫生是一份永遠都不會變得輕鬆起來的工作。從實習那一刻開始,只要面對病人他們就不能掉以輕心,要為自己的做出的每個決定負責。
讓人為之感動的是看破了這一切,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在這個崗位上奉獻自己。
就像劇中的亞當一樣,經歷百轉千回的糾結,最後還是願意把生命奉獻給這個操蛋的地方。
疼痛難免,知道會痛還是要陷入其中,更是一種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