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米以下的海洋深處有什麼?人類雖然能透過深潛器到達10000米以下的深海,但由於水層對電磁訊號的遮蔽作用,深潛器上搭載的探測裝置只能觀測到很小的範圍,人類對海底世界的瞭解僅限於推測。目前,人類已知的海洋魚類有15000多種,但科學家推測實際數量可能有20萬種以上,人類科技需要發展很多年才能真正瞭解海洋全貌。
為了探索海洋,全球多國都曾派出深潛器,對10000米以下的深海進行探索,獲取了許多寶貴的資料。我國“奮鬥者”號深潛器曾兩次探索海底,最大潛深達10909米,重新整理了我國載人深潛紀錄。
在10909米的海底,“奮鬥者”號發現了大量塑膠殘片和微粒。這些塑膠全部來自於人類社會,被排放入大海中又被海洋生物吞食,經過食物鏈層層傳遞來到海洋深處。海底一直被認為是地球上最乾淨的地方,幾乎沒有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但塑膠微粒在深海發現說明,地球上已經不存在什麼淨土。
這一發現給全人類敲響警鐘。塑膠垃圾是生態圈主要汙染物之一。資料統計顯示,全球每年生產約3.67億噸塑膠,但回收利用的塑膠還不到10%,大量塑膠垃圾由於處理不善進入生態圈中,給生態環境帶來毀滅性災難,嚴重影響了生物多樣性。
塑膠垃圾在多年前就受到各種重視,但由於生產生活需求,全球塑膠製品生產量有增無減,至今沒有一套科學完整的塑膠垃圾處理辦法。這些塑膠垃圾不僅嚴重威脅生態安全,經過初步分解後形成塑膠微粒,再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給人類健康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
直到目前,人類技術還沒有辦法處理進入人體內的塑膠微粒,甚至拿不出一套科學直觀的測量辦法,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仍然處於未知狀態。在未來某一天,塑膠垃圾可能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最大因素,電影中地球被塑膠垃圾包圍的情形可能會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