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今年60歲,10年前被診斷為糖尿病,其間血糖控制不佳。最近他發現自己下肢水腫且小便有泡沫,遂前往醫院就診,最終被診斷為糖尿病腎病。老李一頭霧水,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好好的,又多了個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腎臟損害,臨床上以持續性白蛋白尿和(或)腎小球濾過率進行性下降為主要特徵。
作為糖尿病常見慢性併發症之一,糖尿病腎病具有患病率高、知曉率和治療率低、醫療費用負擔大的特點,亟待引起重視。
當糖尿病患者出現以下任一表現時,可臨床診斷為糖尿病腎病:
1.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持續超過3個月。
2.估計腎小球濾過率<60毫升/分,並排除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腎病。
糖尿病患者
較易發生腎臟損傷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在美國,20%~40%的糖尿病患者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腎臟損傷。糖尿病腎病是全世界終末期腎臟病的主要原因,高達三分之一,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甚至更高。
我國糖尿病腎病防控情況同樣不容樂觀:約21.3%的糖尿病患者伴有慢性腎臟病,糖尿病腎病已超過腎小球腎炎成為我國住院患者慢性腎臟病的首要病因,終末期腎臟病病因中糖尿病腎病的構成比例亦呈逐步攀升趨勢,由糖尿病腎病引起的每年新增尿毒症患者人數將達到近百萬。如果不加以干預,假以時日,糖尿病腎病必將給我國帶來更沉重的醫療負擔和經濟負擔。
疲倦、頭痛、全身不適
是早期訊號
糖尿病腎病患者早期可有疲倦、頭痛、全身不適、噁心、嘔吐、尿頻、夜尿增多、食慾不振、面板瘙癢、顏面和腿部水腫等表現,但大多數情況下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表現不是很典型,一般只有透過實驗室檢查才能發現相關指標的異常,所以糖尿病腎病患者在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由此導致的病情延誤可達數年之久。
因此,國內外權威指南建議病程超過5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患者每年應進行至少一次尿白蛋白檢測和腎小球濾過率評估。
此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也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併發症,建議患者每年進行常規的眼科檢查,及早發現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從而能夠對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發生起到提示作用。患者透過細心觀察自己的症狀以及定期到醫院進行相關篩查可以幫助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從而早診斷、早治療,延緩腎功能的進一步惡化。
糖尿病腎病
尚無特效治療方法
目前尚無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特效方法,主要透過生活方式干預、血糖控制、降壓、降脂、體重管理等措施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
所有糖尿病腎病患者都應儘早前往醫院接受綜合治療,合理使用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受體抑制劑(如卡格列淨、達格列淨、恩格列淨)及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如利拉魯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魯肽)等同時具有腎臟保護的降糖藥物,減少或延緩終末期腎臟病的發生。
晚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應及時開始腎臟替代治療或者腎移植,預防和糾正貧血、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相關併發症,以減少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風險,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命。
控制血糖+健康生活方式
可預防糖尿病腎病
並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會患上糖尿病腎病,高血糖、高血壓、脂代謝紊亂和肥胖等是糖尿病腎病的高危因素,患者應早期治療。
- 嚴格的血糖控制可以將新發微量白蛋白尿的風險降低三分之一,將發展為大量白蛋白尿的風險降低一半。
- 嚴格控壓、降脂、控制體重也可有效預防腎病的發生。
- 此外,改變久坐不動、減重、戒菸、限酒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腎病發生髮展的風險。
糖尿病腎病患者在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擁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
1 接受營養科醫生的飲食指導,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
2 優質低蛋白飲食。優質蛋白包括魚、瘦肉、牛奶、蛋類、豆類及豆製品等,並將蛋白質攝入量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3 減少鈉鹽攝入。
4 運動。鼓勵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與其心血管健康狀況和耐受性相適應的體育活動,每週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鐘,每週至少150分鐘的運動總量。
5 減重。鼓勵糖尿病腎病患者控制體重,尤其是早中期糖尿病腎病,盡力達到健康體重,將身體質量指數控制在18.5~23.9。
6 糖尿病腎病患者應戒菸限酒。
7 糖尿病腎病患者應接受健康宣教,並自主學習相關健康保健知識,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健康管理。
來源:保健時報
精彩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