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個故鄉,每個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每個人都熱愛自己故鄉的月亮,就如杜甫說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每一個月的十五都是月圓之夜,可中秋夜的月圓卻格外富有儀式感。這一晚,無論天上是否能看到月亮,親人們的相聚都顯得格外地圓滿。
中秋佳節,一輪皎月,在詩人的筆下流光溢彩。最有名的是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最宏闊的是張九齡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最寂寥的是王建的“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篇裡,多是月圓人不圓的傷感,充滿著“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山高水遠。
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人之常情。總是憂國憂民形象的杜甫,兒女情長起來也是百鍊鋼化繞指柔,他的筆下是最溫情的中秋月。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今夜,我孤身一人在長安望月。我知道,遠在家鄉鄜州的你,也一定獨坐窗邊,同樣在望月。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孩子們雖然都在你身邊,可是他們太小了,無法理解你心中的思念和擔憂。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你在窗前已經坐得太久了,月光清冷,濛濛霧氣沾溼了你的鬢髮;夜涼如水,讓你不自覺地抱緊了雙臂。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和你一起靠在家裡的窗帷邊,讓月光拭去雙目對望時喜悅的淚水。
這一句,與“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期盼是相同的。
唯願今夜,每一個你,都不是在孤單地望月。
最起碼,內心裡有一輪滿月,有一份幸福到心的想念,也好。
《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