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下午,北京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簡稱北醫三院)崇禮院區地面指揮中心指揮長楊鍾瑋的對講機驟然響起:“北醫三院崇禮院區,日本籍單板滑雪運動員訓練時高空墜落,傷情危重,請求轉運。”
隨著急救車將傷者送進創傷中心,駐守在該中心的冬奧醫療保障團隊迅速行動,對受傷的日本運動員進行CT、核磁等檢查,診斷出傷者胸椎有兩處骨折。
創傷中心火速向指揮中心彙報傷情,並研究傷者的治療方案。隨後,北醫三院崇禮院區院長敖英芳用日語向受傷的日本運動員,及其隊醫和教練詳細告知傷情,分析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的利弊。經過中方醫療團隊、日本運動隊和日本駐華使館三方討論,最終決定在北醫三院崇禮院區進行手術治療。
由於日本運動員受傷的椎管緊鄰大血管及內臟,內部又是脊髓,使得這臺手術風險高、難度大,不僅需要主刀醫生做到每一步快速精準,還需麻醉醫生適時調整麻醉深度。整臺手術必須團隊成員密切配合、快速高效才能完成。雖然北醫三院骨科以治療脊柱的疑難重症而聞名,但這臺北京冬奧會的首例高風險手術,還是讓大家捏了把汗。
2月4日,在敖英芳院長帶領下,國內多名骨科專家透過指揮中心5G遠端會診系統,展開線上聯合會診,制定出最最佳化的手術方案,形成了包括術前準備、麻醉保障、術中細節及術後康復在內的一整套治療計劃。同時,考慮到運動員將來骨折癒合後需回國拆除體內固定裝置,崇禮院區緊急從北醫三院本部調運來國際通用版的運動員專用醫療器具。
2月6號,在專家的遠端影片指導下,以北醫三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劉嘯為首的醫療團隊進行了歷時1個多小時的手術。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受傷的日本運動員也隨即轉入術後康復和護理。
術後第2天凌晨,傷者出現腹痛、腹脹。北醫三院專家醫療隊馬上為她進行診療。他們一直守護到凌晨5點多,傷者的不適得到緩解,安靜入睡後才返回駐地。經過一系列耐心細緻的治療,術後第3天,傷者情況出現明顯好轉,日本隊醫對中國醫生豎起了大拇指,讚歎手術效果“難以置信”,並送給醫護人員代表中日兩國友誼的徽章。術後第5天,受傷的日本運動員已經可以獨立下床行走,她興奮地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文“康復順利,甚至能練走路了!”
據瞭解,國際雪聯醫療委員會副主席珍妮·舒特(Jenny Shute)在治療期間看望受傷的日籍運動員時,對創傷中心的接診流程、防疫措施、硬體設施、專家團隊和醫療服務給予了高度讚揚,稱崇禮院區的冬奧醫療保障水平是世界頂級的。
在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北醫三院崇禮院區還接診了多名外籍運動員。他們精湛的醫術和周到的服務贏得了各國患者的點贊。土耳其滑雪運動員和隊醫稱讚北醫三院崇禮院區“你們的醫療服務又快又好”。紐西蘭自由式滑雪運動員經診療後,得以重回賽場、圓夢冬奧。受傷的外籍技術官員出院時,給醫療救治團隊寫下一段英文留言,感謝醫護人員拯救了他的生命。
據北醫三院崇禮院區院長敖英芳介紹,北醫三院崇禮院區是張家口賽區的第一轉診救治醫院,啃的也是“最硬的骨頭”——單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和跳臺滑雪的醫療保障。“在北京冬奧會109塊金牌中,張家口賽區將產生51塊,意味著要有46%的醫療保障任務。按照冬奧組委的要求,醫護人員要在4分鐘內到達受傷運動員身邊,15分鐘內把運動員送到定點救治醫院。”
在高強度的醫療保障考驗中,以北醫三院崇禮院區為代表的中國醫療團隊用他們的專業與奉獻精神,擦亮北京冬奧會的“安全”銘牌。他們在實戰中得到的鍛鍊與取得的經驗,將對未來中國運動醫療發展和大型醫療保障服務發揮積極作用。正如敖英芳所說,這將是北京冬奧會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
編輯:沈曉寧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