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句俗語:
“打了春,別歡喜,還有四十天冷天氣。”
雖然已經立春了,
但是“倒春寒”時不時會帶來頑強的冷空氣,
一不留神就會讓疾病鑽了空子。
女不凍腳,男不凍背
男女有別,
最該保暖的部位也會不同,
如果凍著了,
極有可能留下難纏的老病根。
女人的腳凍不得
腳踝雖然並不起眼,可是它上面分佈著近十個重要的組織。
並且,腳部同時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腳踝可以說是聯絡兩個心臟之間的一個重要的接通樞紐。如果腳踝受涼,直接會對身體造成一系列損害。
不單單是腳踝,因為腳離心臟最遠,是全身陽氣最難到達的地方,而多數女性氣血比較虛,會有足部冰涼的症狀,倒春寒時節,腳部的保暖就更加不能忽視了。
男性以陽氣用事,陽氣在體表發揮防護作用。
而背為一身之陽,循行於後背的足太陽膀胱經就像鎧甲一樣保護著內在臟腑。如果忽略背部保暖,寒邪趁虛而入,鎧甲就會崩塌。
寒冷可透過背部穴位影響區域性肌肉或傳入內臟,引起腰痠背痛,還可透過頸椎、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內臟,導致各種不適。肺心病、哮喘等也常與背部著涼有關。
腰部也在後背,該部位是腎之腑,腎喜溫惡寒,男性一旦它覺得冷就會立刻“鬧情緒”,出現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
此外,腰部受寒還常常會表現為腰部痠痛、刺痛、不能彎腰、活動受限等情況。
春天就要暖著過
其實說到底,還是老祖宗留下的春捂習慣,雖說男女重點保暖的部位不同,男不凍背,女不凍腳,這並不是說,男人就可以凍腳,女人就可以凍背了,各有側重而已。
百歲藥王孫思邈也說:“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
因為經過一冬的養精蓄銳,開春後毛孔從封閉狀態開始舒張,陽氣也從五臟六腑向體表發散,若這時候被寒風吹到或被溼冷的雨水淋溼,風寒或寒溼長驅而入,會引起發燒怕冷、頭痛身痛、鼻塞噴嚏、咳嗽咽痛、關節疼痛等。
而且剛剛升發的陽氣也會被扼殺,對一整年的健康影響很大。
所以早春不要著急脫去保暖衣物,適當的捂一捂,既是順應陽氣生髮的需要,也是為了預防疾病。
怎麼捂也是有技巧
早晚捂,變天捂
春捂早晚要捂,變天尤其要捂!養成每天檢視天氣預報的習慣,在冷空氣到來之前做好準備,有備無患。
下半身應該多穿一些,而上身可以稍微少穿一些,有利於氣血暢達。
脫衣也不是一步減到位,要遞減,一件一件地脫,尤其是身體虛弱的老年人。
春捂不僅是不要過早脫衣,同時穿衣也不能過緊。春天是一個舒張開放的季節,應該讓人無拘無束,穿緊身的衣,阻礙了氣血的流動,容易把陽氣鬱住,身體會更冷。
所以,穿保暖性好又柔軟透氣寬鬆的衣服最好,暖和,面板也不容易乾燥瘙癢。
春捂固然重要,可是捂得太過又會捂出火來。
春天蓄積了一個冬天的陽氣,要往外發散,如果捂得太嚴實,就會導致鼻腔、牙齦、腸道、呼吸道上火。
所以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溫度變化來定,如果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1~2周,就可以解除春捂了。
一般來說,天氣的回暖至少需要10~15天,體熱的人如果「捂」了後身體容易出汗,就可以少捂幾天;老人和一些體質偏寒的人,「捂」著沒有身體冒汗、咽喉發乾,可以多捂幾天。
清明之後還要寒十天,男女各有一個部位是萬萬不能受寒的,護住了它,就護住了全年的健康。
【來源:寶雞健康】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