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2月24深夜,北京天寒地凍,中南海永福堂燈火通明。彭德懷在屋子裡來回走動,無法入眠,此時他的身份是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彭德懷臉上盡顯愁容,他被一封電報所困擾。電報是軍委總幹部部送來的,這本是給朝鮮志願軍司令部的覆電,批准志願軍司令部提議將毛岸英遺體運回北京安葬。這樣的提議一點不過分,之前黃繼光、邱少雲等戰鬥英雄遺體都運回國下葬。
事實上,早在1951年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落成後,瀋陽市政府就頒佈了《瀋陽市烈士陵園革命烈士靈柩安葬暫行規定》。其中有一條規定:
“凡中國人民志願軍、解放軍及其他直接在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之團(或相當於團)以上幹部,或由軍(或相當於軍)之領導機關批准的特等英模犧牲病故者,得依本條例之規定入園安葬之。”
從最初的規定來看,當時能葬入國內烈士陵園的志願軍級別都很高,但近年來所有運回國的志願軍遺骸都葬入了烈士陵園。毛岸英犧牲時的身份是志願軍司令部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如果從這個級別來看,再撇開他是毛主席的長子,當時可能確實無法葬入國內烈士陵園。
但是,毛岸英遺體運回國後,葬回家鄉韶山沖完全沒有問題。按理,彭德懷應該立即在這封回電上批示同意,可他卻有更深層次的考慮。時間來到後半夜,彭德懷想了又想,他認為志願軍烈士有太多人葬在朝鮮,有的烈士連屍骨都無處找尋,如果毛主席長子能葬在朝鮮,既有利於教育國人,又有利於增進中朝友誼。
想到了這一層,彭德懷提筆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
總理:昨二十四日賴傳珠同志擬一封電稿,將毛岸英同志屍骨運回北京,我意埋在朝鮮,以志司或志願軍司令員名義刊碑,說明其自願參軍和犧牲的經過,不愧為毛澤東的兒子,與其同時犧牲的另一參謀高瑞欣合埋一處。以此教育意義甚好,其他死難烈士家屬亦無異議,原電稿已送你處,上述意見未寫上。特補告,妥否請考慮。
敬禮 彭德懷 十二月二十五日
這封信被第一時間送到周總理案頭。周總理沉思很久,他認為彭德懷說得有道理,毛岸英遺體暫不適宜運回國內下葬,更不宜在北京下葬。周總理於是在信上批示了一句話,“同意彭的意見,請告總幹部部另擬覆電。”
批示完後,周總理讓秘書把這封信送到中南海菊香書屋處,請毛主席最終決定。毛主席看後沒有遲疑,當即在信上批示了一段話:
“同意彭的意見。把岸英的遺骨和成千上萬的志願軍烈士一樣,掩埋在朝鮮的土地上,也不要為他舉行特殊的葬禮。”
就這樣,在彭德懷的提議下,毛岸英最終葬在了朝鮮。問題出現了,毛主席為何同意?這裡面又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還有,毛岸英遷葬到朝鮮烈士陵園時為何遭到朝鮮老婦的阻攔?這一切都要從中國決定出兵朝鮮說起。
1950年10月1日,金日成特使樸一禹秘密來到北京,樸一禹帶著金日成一封十萬火急的親筆求援信。信中,金日成以急迫口吻寫道:
“在目前敵人趁著我們嚴重的危急,不予我們時間,如果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則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急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極盼望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接到金日成求援信後,毛主席接連主持會議,中央最終於10月5日下午達成一致意見,出兵朝鮮,並任命彭德懷為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從得知中國將出兵那一刻,毛岸英就坐不住了,他當時在北京機器總廠擔任黨支部副書記。
毛岸英早年畢業於列寧軍政學院和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時被授予坦克兵中尉軍銜。1945年毛岸英還參加蘇軍,跟隨蘇軍一直反攻到柏林。當年年底,毛岸英回國前夕,斯大林專門接見了他,贈給他一把手槍。
毛岸英回到延安後,先是被毛主席送到農民家中參加了半年勞動,之後參加土改工作隊。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毛岸英成為進入北平先遣隊的一員,他跟兩名掃雷專家率領一個工兵排,負責掃雷任務。
朝鮮戰爭爆發後,毛岸英非常關心朝鮮戰事,當得知父親決定出兵但中央內部有不同意見時,他決定以實際行動來支援。毛岸英第一時間向組織上提交了請戰書,要求參加志願軍。毛主席很高興,他深知兒子的用意。
1950年10月7日,毛主席在菊香書屋為彭德懷餞行,毛岸英作陪。一看到毛岸英個頭跟自己差不多,彭德懷笑著說:“岸英都這麼高了,時間過得真快啊。”毛岸英則說:“彭叔叔,抗美援朝可有我一份啊?”
一旁毛主席也笑著說:“老彭,我這個兒子不想在工廠幹了,他想跟你去打仗,幾天前就交了請戰書,讓我來批准。我說我不是司令員,沒有這個權利,你看要不要這個兵?”
彭德懷一聽立即拒絕:“主席,不行,這不行。朝鮮戰爭是立體戰爭,敵人飛機到處轟炸,這非常危險,岸英在國內搞經濟建設,也是抗美援朝嘛。”
參加志願軍是毛岸英下定決心的,他懇求道:“彭叔叔,你就讓我去吧。我在蘇聯當過兵,跟德國鬼子交過手,一直攻到柏林。”彭德懷還是很為難,他把目光投向毛主席,希望毛主席能勸阻毛岸英。
毛主席則說:“老彭,我替岸英向你求個情,讓他到戰場上去鍛鍊自己。我看,你就收留了他。岸英還會俄語、英語,你這次去朝鮮免不了跟蘇聯人、美國人打交道,他擔任翻譯工作是可以的。”
毛主席話都說到這一步,彭德懷勉強同意了。彭德懷後來不止一次地說:“毛岸英是我們志願軍的第一個志願兵。”10月8日,彭德懷將赴瀋陽召開軍事會議,毛岸英一同前往。10月19日晚,志願軍兵分三路秘密跨過鴨綠江,彭德懷一行7人帶著電臺先於志願軍入朝。
據彭德懷軍事秘書楊鳳安生前回憶說:“(當天晚上)彭老總和我、兩個警衛員坐一輛蘇聯嘎斯-69吉普車,又帶了一部電臺,報務員和譯電員,共7個人,由崔倫處長帶著,一輛大卡車在後面跟著,上面是電臺,我們就這樣在部隊先頭就入朝了。”
10月21日,彭德懷跟金日成會面瞭解情況後,決定在朝鮮北部昌城郡大榆洞設立臨時辦公室。司令部位置確認後,彭德懷致電第十三兵團指揮部鄧華、洪學智等人立即來大榆洞回合,毛岸英也一同前往。
毛岸英入朝時沒有透露了自己身份,只有彭德懷、鄧華、洪學智等極少數人知道他身份,對外自稱“劉秘書”。大榆洞是一處廢棄金礦舊址,位置比較隱蔽,這裡三面環山,山坡上有不少礦洞,山腳下則是當年礦工開金礦時搭建的舊工棚。
根據彭德懷的意見,臨時辦公室改稱志願軍司令部,將山溝西北角的一間舊工棚改造成司令部。司令部由一間作戰室,一間彭德懷臥室和一間警衛值班室組成。根據規定,一旦敵機來襲,志願軍司令部所有成員都要躲入附近的舊礦洞。
志願軍司令部下還有設立了一個辦公室,主任是成普,作戰參謀是高瑞欣、龔傑和徐畝元,機要秘書是楊鳳安、毛岸英。志願軍入朝初期,毛岸英並沒有翻譯任務,但他積極參與志願軍各項工作,平時更是不搞特殊。
在大家眼中,毛岸英就是一個追求上進的年輕人,平時話語也很少。因志願軍司令部附近有電臺,敵機透過無線電測向,經常來此偵測並投下炸彈。有一次,志願軍司令部附近有一顆炸彈沒有爆炸,很多人都不敢靠近。毛岸英則孤身一人前往,結果成功地拆除了引線。
當時為了防止敵特分子威脅志願軍司令部安全,保衛部門對大榆洞附近的朝鮮村莊和老百姓進行了徹底的摸底排查。一天,彭德懷找到毛岸英對他說:
“岸英,現在我軍士氣高漲,和朝鮮人民軍也協調過了。我們志司還是需要跟大榆洞附近朝鮮老百姓處好關係,雖然彼此間語言不通,但可以給他們挑水、掃地等來拉近關係,這樣就能得到他們的幫助,並消除語言障礙。”
毛岸英接受任務後,跟隨保衛人員立即深入大榆洞附近的村莊,開展群眾工作。毛岸英等人首先來到東林裡,這裡有不少住戶,原先都是採礦家庭,因長時間遭到日軍燒殺搶掠,加上朝鮮戰爭爆發後敵機不斷轟炸,整個村莊竟然沒有一所完好的房子。
大家在村莊中找了一圈子,竟然看不到村民。就在準備轉移到下一個村莊時,毛岸英看到一個小女孩在一間破舊的茅草屋前玩耍。毛岸英趕緊走過去,小女孩見到陌生人滿臉驚恐。這時毛岸英聽到房屋不遠處都響聲,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名朝鮮阿媽妮(媽媽、大媽、大娘等意思)在勞作。
毛岸英走過了去,未曾想眼前的老婦直接用地道的東北話跟他打招呼:“啊,志願軍同志,我們又見面了。”毛岸英也認出了這位朝鮮族婦女,原來是幾天前跟其他阿媽妮一起送水的樸真真。自從樸真真給志願軍司令部送水後,保衛部就對這些阿媽妮背景進行了調查。很快,樸真真的身份就被調查清楚了。
樸真真的一家都是革命者,父親和丈夫早年都跟隨金日成在中國東北地區從事革命,而她丈夫一度跟中國同志聯絡密切。日軍佔領朝鮮期間無惡不作,樸真真的兒子和女兒也犧牲了,當她獲知志願軍入朝支援朝鮮時,非常感動,她一直想做一些什麼。
於是就有了給志願軍司令部送水這件事。不僅如此,當志願軍進入朝鮮後,樸真真帶著小孫女參加了阿媽妮擔架隊,除了主動給志願軍當嚮導外,還組織大家跟其他地區地方武裝建立聯絡,幫助志願軍做了很多工作。
看到眼前的志願軍,樸真真非常激動,立即招呼毛岸英等人進屋,呼喊小孫女:“小龍女,家裡來客人了,趕緊給大家倒水喝。”樸真真的熱情讓毛岸英很感動,加上這裡距離大榆洞很近,就讓樸真真有什麼困難就去那裡找他。
一來二往,樸真真跟毛岸英熟悉起來。看著眼前這位內心善良的朝鮮阿媽妮,儘管她歷經磨難顯得無比蒼老,可毛岸英越發感到親近,而樸真真到最後把毛岸英視為親生兒子一樣,非常關心他。
有一天,敵機突然襲擊東林裡,樸真真的房子被炸了。毛岸英幾乎在飛機離開那一刻,跑到東林裡。只見樸真真昏死在門外,眼看房屋即將被燒塌,毛岸英先是把樸真真背到附近安全地方,然後衝入火海將小龍女救了出來。
不久,樸真真甦醒過來。看到小孫女安然無恙,而毛岸英頭髮都被燒掉不少,樸真真流淚滿面。樸真真站起來用力抱住毛岸英,“兒子,你以後就是我的好兒子!”大火被撲滅後,毛岸英跟戰友們很快給樸真真重新搭建了一所房子。
經歷此事,樸真真帶著小孫女經常來到大榆洞,而毛岸英則把一些繳獲的軍糧等物品送給他們。然而,樸真真萬萬沒想到眼前對自己有救命恩的年輕戰士,很快就在大火中犧牲。1950年11月25日上午,4架敵機向志願軍司令部投下了近百枚凝固燃燒汽油彈,毛岸英未能及時跑出司令部,結果在大火中壯烈犧牲,年僅28歲。
樸真真沒能第一時間知曉毛岸英犧牲訊息,他多次追問下,才被告她的“兒子”已經犧牲,就葬在附近不遠處的山坡上。樸真真失聲痛哭,從此一有空就帶著小孫女去給毛岸英掃墓,把他視為親兒子一樣。
毛岸英剛下葬時,志願軍司令部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暫時葬在這裡,當戰爭結束後一定會遷葬國內。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那一幕,最終毛主席決定將毛岸英葬在朝鮮。
毛主席後來會見毛岸英好友、蘇聯駐華大使尤金時說:“共產黨人死在哪裡,就埋在哪裡……我的兒子毛岸英死在朝鮮了,有人說把他的屍體運回來。我說,不必,死哪埋哪吧!這樣很有教育意義。”
1954年底,朝鮮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在平安南道檜倉郡修建。陵園修建過程中,陸續有志願軍烈士遷葬這裡。1955年清明節前夕,志願軍司令部一位首長帶著幾名戰士來到大榆洞,準備將毛岸英墳墓遷到烈士陵園裡。
戰士們剛到墓前,還沒有動手,樸真真就拉著小孫女和其他阿媽妮匆忙趕了過來。樸真真一聽說戰士們要遷墳,直接站到墳冢前阻止,不停地說:“志願軍同志,這是我兒子的墳啊!你們不能遷走啊!我老了不在了,就由我孫女小龍女守護這座烈士墳;孫女老了,就由她的子女守護,我們家族會一代一代地守護好這座墳的。”
樸真真一番話讓戰士們眼含熱淚,這時其他阿媽妮也表示會看護好這座志願軍烈士墓地。站在一旁的首長落淚了,他把樸真真拉到一旁耐心地跟她解釋:“阿媽妮,這是志願軍烈士的墓,我們是奉上級命令來遷葬的,遷到志願軍烈士陵園裡去……”
志願軍首長話還沒說話,樸真真就打斷了,只見她嚎啕大哭起來:“不行,這座墳裡埋著的人就是我兒子,他是為朝鮮人民犧牲的,我要看著他,你們誰也不能將他遷走!”說完,樸真真撲倒在墳冢上,任憑戰士們如何勸說就是不願離開。
此情此景,志願軍首長只能說出真相:“阿媽妮,你知道這座墳裡的烈士是誰嗎?他就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當年他毅然來到朝鮮戰場,犧牲時只有28歲。”
剎那間,樸真真驚呆了:“啊,毛主席的兒子?”樸真真萬萬不敢相信,當年那個毫無架子、幫助她無數次,還救了她跟孫女性命的“劉秘書”竟然是這樣的身份。過了很久,樸真真擦乾眼淚,只見她朝著北京方向深深鞠了一躬,接著又向毛岸英墳墓鞠了三躬……
起墳很順利,附近村莊的朝鮮鄉親們都來了,大家爭先恐後抬著靈柩朝著山下的小汽車走去。隨著小汽車遠去,樸真真眼淚又止不住流了下來……
很快毛岸英的靈柩運抵檜倉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毛岸英的墓地跟其他志願軍烈士墓地沒有任何區別,下葬那天也沒有舉行儀式。毛岸英墓前樹立著一塊花崗石墓碑,正面刻著郭沫若題寫的“毛岸英同志之墓”。
在墓碑的背面,則鐫刻著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的一段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是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的長子,一九五零年他堅決請求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於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光榮犧牲。毛岸英同志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將永遠教育和鼓舞著青年的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至此,毛岸英永遠安眠在朝鮮。毛主席一家先後有6位烈士,毛岸英的犧牲對他的打擊最大,可他是國家領袖,他把對兒子的思念永遠深埋心底。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謹以此文致敬毛岸英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