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隨著一聲巨響,我國西部新疆羅布泊地區的戈壁灘上空,第一次升起了巨大的火球和蘑菇雲,這火光沖天的一幕意味著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同時,中國也成為了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那一日,舉國歡騰,整個華夏民族到處都洋溢著激動和喜悅。全國人民湧上街頭,奔走相告,廣播中一遍一遍地播報著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喜訊。
而北京的長安大街上,興奮的人群更是不停地追逐著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號外的大卡車,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激動的笑容。這值得紀念的一幕,也被定格在了紀念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
同一天,周總理代表中國政府鄭重地向全世界宣佈:“中國研發核武器,不是為了侵略和戰爭,而是為了防禦和和平。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國製造核武器,只是為了保證中國人民免受核武器的侵害。”
中國首枚原子彈的爆炸成功,向全世界完美地展示了新中國飛速發展的科技水平。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能力,成功打破了蘇美等超級大國在核技術上的壟斷和桎梏,提高了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影響力。
1)第一枚原子彈製造過程
人類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核武器的威力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在太平洋戰場上為了給予窮途末路的日本以最後的打擊,美國分別向廣島、長崎投放了兩顆威力十足的原子彈。
原子彈的爆炸,給日本民眾造成了毀滅性的傷害,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從而結束了日本這場長達14年之久的慘無人道的侵略戰爭。
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曾多次秘密地在中國邊境設定軍事基地,這其中也包括了二戰後被美國接管的日本。抗美援朝時期,被志願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的美軍甚至一度想要故技重施,再次使用原子彈以獲得戰爭的勝利。但考慮到中蘇關係,以及英國等盟友的極力反對,才最終放棄了向朝鮮半島投擲原子彈的計劃。
面對美國實施的政治上與軍事上的雙重威脅,1955 年 1 月 15 日,毛主席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並在此會議上慎重地做出了全力發展核武器的重大戰略決策。
然而,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正處於一窮二白的時期,無論是技術人員還是研究資料都十分匱乏,甚至連適合研發的場地都沒有。
於是,在1957年中國與蘇聯簽訂了協助研發原子彈的協議。蘇聯同意為中國提供原子彈研發的尖端技術及先進裝置,同時派遣專家團隊進駐中國,幫助中國進行原子彈的研發。
然而,隨著1959年中蘇關係的完全破裂,蘇聯停止了一切對中國原子彈研究的技術支援。同時將裝置和專家全部撤走,甚至連研究資料都一張不留。
蘇聯專家臨走時還囂張地表示:“離開蘇聯,就算再給中國二十年,也搞不出個原子彈。就算現在給中國個原子彈,中國也爆不響。”
蘇聯專家撤走時,原子彈工廠甚至都沒有完全建成。然而這個時候,中國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繼續原子彈的研發工作。從此,中國走上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研發之路。
原子彈研發的關鍵時期是1959年到1961年這三年時間。那時,中國爆發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全國很多地方都餓死了人。即使在糧食嚴重不足,電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科學家們僅僅靠著清水和油燈,依然奮戰在科研的第一線。
當時最大的技術難關就是沒有人清楚原子彈的爆炸流程,經過反覆的試驗,不斷地研究,一次次推倒重來的精密計算,最終制定了原子彈塔爆方案。而這一方案是中國獨有的,具有創新性的原子彈爆炸方案。
從1957年中國決定研製原子彈到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僅用了短短的7年時間。
與其他科技大國掌握核技術的時間相比,也就略多了幾個月而已,卻創造了尖端技術不對稱發展的奇蹟。而原子彈爆炸時的那一聲巨響,震撼的不僅僅是中國民眾,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驚。
2)毛主席為何要求通知日本
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中國率先將此訊息通知了日本。
周總理在毛主席的示意下,親自給當時的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周總理特別強調了七個字“迫不得已而為之”。
同時,周總理也在信中聲明瞭如下三點:“第一、中國製造原子彈不是為了侵略和戰爭,而是為了自保和和平;第二、中國不會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情況下率先使用原子彈;第三、中國絕不會對沒有核武器的國家使用核武器。”
日本在二戰期間曾對中國進行了長達14年的侵略戰爭,在中國製造了很多人間慘案。而且日本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被原子彈轟炸過的國家,存在著很大的心理陰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不及時做出承諾,日本可能會由於驚嚇產生誤會,採取一些不理智的行動,給中國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與此同時,中國也表明了自己的大國態度,核武器已經不再是英美等國所獨有,中國已經有了抵抗強敵的能力。所以說這一宣告既是安撫也是警告。
即便如此,日本各界的反應也異常強烈,紛紛發文指責中國。
時任日本官房長官的鈴木善幸代表日本政府發言稱:“日本政府強烈譴責中國製造核武器的行為,他謹代表日本人民提出強烈的抗議。”
日本新聞週報也對此事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報道中指出:“日本保守的政商界人士,對中國研製核武器和赫魯曉夫下臺的訊息感到震驚和沮喪。”
甚至有日本官員承認,中國已經進入了大國行列,再也無法繼續將中國共產黨排除出國際政治舞臺了。即使中國國家領導人已經給出了足夠的承諾,絕不會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可是在日本看來中國擁有核武器仍舊是一種十足的威懾。
3)其他國家作何態度
其實,世界各國對中國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的態度也迥然不同。
美國的情報部門一直都懷疑中國沒有自主研製核武器的能力。畢竟當年美國研製核武器時,專家團中至少有14名諾貝爾獎得主,而中國只有當時在各高校任教的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以及剛剛歸國的錢學森和一群剛畢業的大學生。
當訊息傳入美國,美國各界敏銳地意識到了中國已經進入到了核大國的行列,這將對世界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美國總統約翰遜立刻取消了原定行程,對美國民眾發表公開演講。
約翰遜說道:“我們會繼續履行亞洲同盟國防衛上制定的承諾,繼續為亞洲同盟國提供無條件的保護,並呼籲亞洲各國共同努力發展經濟合理利用原子能。請大家放心,美國仍舊十分強大,中國擁有核武器不會對美國造成任何影響。亞洲各國如有被中國侵略,我們很願意伸出援手。”
在接下來的幾天,美國《紐約時報》對這一事件進行了跟蹤報道。
由於中國沒有披露原子彈爆炸的過多細節,美國《紐約時報》只能根據自己的訊息渠道猜測爆炸地點位於中國西部的中蘇交界區域的新疆地區。
正是因為這顆原子彈,才讓美國開始重新考慮恢復中美關係,也才有了1968年的尼克松訪華事件。
如果美國再強裝淡定,那麼蘇聯就十分尷尬了。
在中國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蘇聯不顧情誼撤走所有援助,不僅落井下石還撂下狠話來嘲諷中國科學家。只是沒有想到,打臉來得如此之快,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蘇聯媒體並沒有大幅報道此事,只是在報紙的一個小角落裡草草掠過。
更加諷刺的是,當年正是赫魯曉夫下令撤回在華的所有專家,並銷燬全部研發資料。
赫魯曉夫剛被趕下臺十幾個小時,中國首枚原子彈爆炸成功的訊息就傳入蘇聯,聽到此訊息的赫魯曉夫只是嘴角抽搐了一下,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英國曾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帝國,擁有著“日不落帝國”的稱號,在每一個英國人的心中,自己的國家無疑是世界上最強大的。
然而英國的原子彈卻是在美國的技術援助下製造出來的。面對中國自主研發的原子彈,可想而知這對英國人的打擊有多大。
英國的《泰晤士報》全文刊登並翻譯了1964年10月16日中國政府在原子彈爆炸後所發表的宣告,並給這篇宣告加了一個有意思的標題“中國表示,美國迫使他研製了一顆原子彈”。
同時,英國媒體還聲稱:“中國目前只是“核俱樂部”的實習會員,離真正擁有強大威力的核武器和先進的運載裝置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直接貶低了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對世界的影響。
只有當時和中國關係還不錯的法國送來了祝福,恭喜中國原子彈爆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法國的《法新社》在1964年10月17日的報道中表示:“中國原子彈的爆炸,更多的是一個心理威懾,而不是軍事武器。它將大大的提高中國在亞洲的形象和威信,使依附它的國家更加依賴於它,使害怕它的國家更加懼怕。”
法國媒體的主基調甚至把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和中國重返聯合國這兩件事聯絡到了一起。並聲稱:“各國要求聯合國重新接納中國的呼聲會更加高漲,從而也加快了中國重返聯合國的程序。”
儘管世界各國對中國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的態度不盡相同,但這一聲巨響對中國來說卻至關重要。它不僅打破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核壟斷,也讓全世界再次審視和中國的外交關係,為中國的外交打開了突破口。
同時,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的成功,也讓中國有了和資本主義強國叫板的強大武器和威懾力量,這大大的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使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擁有了話語權。
正如鄧小平說的那樣:“如果中國六十年代以來,沒有原子彈、氫彈試驗的成功爆炸,沒有衛星的發射成功,中國就不能叫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也就沒有了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END——
作者:千千語書
編輯:雅喻
排版: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