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歷史永遠銘記,當年那個名叫江姐的烈士,在重慶渣滓洞中咬緊牙關,寧死不屈。
壯烈犧牲的那一刻,江姐的鮮血染紅了半邊天。身死形滅,精神永存,而今江姐的孫子彭壯壯繼承先人遺願,毅然歸國,投身於國內的建設。
革命火炬,耀眼鮮活
2011年,第二屆渝商大會順利召開,來自海外的近千名商人彙集於此,講起了自己多年來的奮鬥經歷,溝通商業資訊,為重慶的進一步發展建言獻策。
一些與重慶淵源頗深的革命後代也參與到此次會議中,彭壯壯便是其中之一。
“今天坐在臺下的,有不少已經走出去的重慶人,還有革命後代,比如彭壯壯。”主持人如是說。
與會者聽聞十分震驚,便在觀眾席中尋找彭壯壯的身影,卻始終沒有找到與自己想象中形象相符的那位革命後代。
“彭壯壯來了?他太低調了,竟然沒有幾個人知道。”人們如是感嘆。提及彭壯壯,或許有人不知道他的身份,然而說到彭壯壯的奶奶,中國幾乎家喻戶曉,那便是革命烈士江姐——江竹筠。
1939年,江竹筠成功考進重慶的中國公學,她滿懷報國之志,積極參與學生運動,因為表現優異,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
從那時起,江竹筠為革命事業奮鬥終身的理想再未動搖。兩年後,江竹筠一邊隱瞞自己的共產黨員身份,一邊在學校開展地下工作。
1943年,江竹筠接受組織任命,成為彭詠梧名義上的妻子,他們進入重慶機關潛伏,蒐集情報。
起初江竹筠與彭詠梧只是工作關係,然而兩個人在相處過程中逐漸被對方吸引,兩個志趣相投的人日久生情。
1945年,江竹筠與彭詠梧正式結為夫妻,一年後兩個人的兒子彭雲出生。後來,江竹筠前往戰地參加武裝鬥爭,江竹筠則繼續留在重慶從事秘密工作。
在國共內戰的關鍵時期,江竹筠展開的工作為我黨地下情報的蒐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47年,白色恐怖瀰漫在重慶上空,江竹筠和丈夫每天都活在危險之中,將孩子帶在身邊,江竹筠心中十分忐忑。
深思熟慮之後,江竹筠將兒子彭雲託付給彭詠梧的前妻譚正倫照顧。臨別之前,江竹筠和丈夫為彭雲買了一件新衣服,一家人照了第一張照片,也是唯一一張照片。
2月,譚正倫變賣家產,來到重慶,接到了小彭雲。此後,她便帶著孩子過上了躲躲藏藏、顛沛流離的生活。
1948年,彭詠梧壯烈犧牲,江竹筠雖悲痛欲絕,卻繼承丈夫的遺願,與其他的戰士一起,在各大戰場上與敵人周旋。6月,因為叛徒出賣,江竹筠被捕入獄。
任憑國民黨反對派威逼利誘,江竹筠堅守著我黨的重要機密。“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看似柔弱的江竹筠,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竟然爆發了巨大的能量。
為了逼江姐就範,國民黨反動派四處搜捕她的孩子。譚正倫與特務周旋,多次成功逃脫了特務的圍追堵截,護彭雲周全。
在渣滓洞期間,江竹筠給譚正倫寫了一封託孤信,信中說道:“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話,雲兒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
那時江竹筠已經知道自己時日無多,而兒子彭雲是她除革命之外唯一的牽掛。
江竹筠希望兒子能夠實現自己的未竟之業,繼續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看到江竹筠的託孤信,譚正倫已經淚流滿面。
為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生,此乃未竟之業
1949年,中國共產黨吹響勝利的號角,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重慶。遺憾的是,重慶解放之前,國民黨就將渣滓洞中的共產黨全部殺害,江竹筠也不幸遇難,年僅29歲。
聽聞這一訊息,譚正倫譚正倫悲痛欲絕,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然而看到嗷嗷待哺的彭雲,她遲疑了。她希望能陪伴小彭雲一起成長,以告慰江竹筠和彭詠梧的在天之靈。
新中國成立後, 彭雲進入市委第一幼兒園,在譚正倫的悉心照料下,彭雲健康成長起來。對於譚正倫的養育之恩,彭雲一直十分感激。晚年的彭雲回憶道:“我和譚媽媽的感情與親生母子沒有區別,我一直就叫她媽媽。”
長大成人的彭雲一直謹記江姐的教誨,1965年,彭雲憑藉著優異的成績進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讀書,畢業之後,他來到瀋陽的一家工廠工作,參與新中國的建設。
不久後,彭雲與大學同學易小冶互生情愫。易小冶的外公,正是革命烈士楊開慧的舅舅,她與彭雲同為革命後代,在思想與行動上存在著高度契合之處。
1974年,彭雲與易小冶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取名為彭壯壯。彭壯壯的出生給家庭帶來了歡聲笑語,對於這個孫子,譚正倫一直十分疼愛。彭雲與妻子工作忙碌,彭壯壯一直跟隨在外公外婆的身邊。
1976年,即將前往北京探望孫子之際,譚正倫突發腦溢血,不幸離世。她並不知道,在此之前,彭雲已經在北京準備好了房子,計劃將她接回北京,共享天倫之樂。造化弄人,未能讓譚媽媽過上好的生活,也成為彭雲一生的遺憾。
1977年,高考恢復,彭雲搭上了第一班列車,順利進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攻讀研究生。不久後,彭雲獲得了第一批公派留學生的資格,踏上了前往美國的郵輪。
他先後在美國密歇根韋恩州立大學和馬里蘭大學學習,取得了碩士、博士學位。畢業後,彭雲在馬里蘭大學擔任訪問教授,隨後定居美國。
彭雲留美的行為引發了眾人的不滿,紛紛指責他忘記了江姐和養母的教誨。對此,彭雲的回答是:“曾經努力過,卻想不好回國做什麼,找不到著力點。”
美國的生活並不像想象中的那般順利,彭雲自認為沒有做出成績,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彭雲坦言:母親的遺願我只做到了一半。
儘管已經定居美國,彭雲依舊保留著中國國籍,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我在做人方面應該說達到了母親的要求,為人正派,做學問也很努力。”
英雄後代,立身之本
譚正倫去世後,彭壯壯由外婆帶大。年少的他了解到奶奶江姐的英雄事蹟,便在心中種下了一顆奮鬥的種子。
彭壯壯從小勤奮努力,在北京完成了小學和中學的學業,成績始終名列前茅。高二的那一年,彭壯壯跟隨父親移居美國,在那裡繼續自己的學業。
縱使在美國,彭壯壯依舊難掩光芒,他曾經獲得了少年諾貝爾獎之稱的美國中學生“西屋獎”,也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世界頂級大學哈佛大學數學系深造,而後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生。
身處美國的彭雲時常牽掛江姐,幾乎每年都會帶著彭壯壯回重慶掃墓。2000年,彭壯壯和父親看望江姐後,來到重慶的一家小飯館吃飯。
飯館老闆的母親已經70歲的高齡,意外得知彭壯壯是江姐的孫子,她激動萬分。老人向彭壯壯講述了江姐的事蹟,有些故事他甚至從未聽過。
幾十年後,戰爭已然遠去,重慶卻無一人忘記江姐的存在。彭壯壯大受觸動,“那時我明確告訴自己,一定要回國工作。”彭壯壯如是說。
彭壯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和奶奶江姐一樣的人,為理想而奮鬥,為人民所銘記。
完成學業的彭壯壯毅然回國,擔任麥肯錫集團中國區總裁,負責大中華區的政府諮詢工作。
微軟入駐中國後,彭壯壯擔任中國戰略政策首席,在微軟總部與中國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
微軟中國相關負責人相信,以彭壯壯的留美經歷和十幾年的經驗積累,他將促成微軟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
有人曾經問彭壯壯,為什麼放棄美國的高薪職業和大好前程,回到中國。
彭壯壯說:“這是奶奶帶給我的影響,不論在哪裡,我都是一箇中國人。只要國家需要我,我就會付出行動,表達自己對中國的熱愛。”
彭壯壯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回到北京不久,彭壯壯還遇到了自己的愛人仲琦。更為有趣的是,仲琦是彭壯壯奶奶戰友的孫女。
仲琦的奶奶何理立是江姐的中學同學和好友,爺爺仲秋元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過文化部副部長。
彭家和仲家有著極深的淵源,而仲琦和彭壯壯也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彭壯壯前往美國後,兩個人的聯絡也逐漸減少。
彭壯壯回國發展後,再次同仲琦取得聯絡。他經常看望仲琦的爺爺奶奶,而仲琦受爺爺奶奶的囑託,帶著彭壯壯熟悉北京的環境,兩個人在相處過程中逐漸產生了感情。
二人同為革命者的後代,同樣具有崇高的理想。結婚之後,仲琦和彭壯壯相敬如賓,是別人眼中天造地設的一對兒。
近幾年來,彭壯壯回家鄉的次數也逐漸增多。2018年,四川大學舉辦了江姐紀念展,彭壯壯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此次開幕儀式。
於彭壯壯而言,四川大學有著特殊的意義,這裡曾經是奶奶江姐的求學之地,父親彭雲,也正是在成都出生。
重慶、四川,每一個角落都有江姐曾經戰鬥過的身影。重走革命之路,於彭壯壯而言,已然是最好的禮物。
世人皆認為彭壯壯作為革命烈士之後,享有無上榮光,然而彭壯壯只有自己知道,榮譽的背後,是沉重的責任。
彭壯壯未親眼見過奶奶,卻從別人口中瞭解了那個為革命理想奮鬥終身的女英雄。為了繼承奶奶的遺願,彭壯壯學成歸國,參與相關紀念活動,弘揚江姐精神。
多年來,彭壯壯不敢有絲毫懈怠,也從未遺忘過去。
2019年,彭壯壯帶著自己6歲的女兒去參加了江姐殉難70週年的活動。
而今,江姐精神又有了新的傳人。繼承遺志,弘揚精神,彭壯壯如此,所有的江姐後人,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