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如何破解我國居民過高的儲蓄問題,一直是國內學者所重點關注的問題。因為對我國來說,過高的儲蓄會導致消費市場的降級。同時,較高的儲蓄意味著消費無法拉動經濟的增長。
但從現實情況來看,由於我國社會保障機制的不健全、較高的教育成本等問題的存在,這一問題短時間內並無法化解。而說道“存款”,其實也有“門道”?銀行內部人員告知大家,各位在存款的時候,千萬不要將存款買成理財產品。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影響儲蓄的因素
從當前國內形勢來看,導致我國居民儲蓄一直很高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從教育來看,教育制度的改革導致居民對未來教育支出的不確定性增加,是居民進行預防性儲蓄的原因之一。我國目前正在普及普通高中教育的過程中。
在很多西方國家,受教育者到了高中及更高的教育階段,就可以透過各種形式的打工來賺取生活費和學費,維持自己的生活。而我國的教育收費制度自20世紀90年代起,對於各個教育階段的收費標準和義務教育保障等方面都處在變革中。
自1994年5月起,國務院轉發《關於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取消此前教育的公費和自費雙軌制、實施高校收費並軌以來,人們對教育費用預期的不確定性逐漸增加。此外,各種名目的擇校費、軍訓費等各種服務類費用和代收費用也増加了居民對教育支出的負擔。
事實上,不僅是義務教育,在全民受教育程度逐漸提高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收費制度也在日漸深刻地影響居民的教育支出預期。這種情況下,對於許多家庭來說,也只能透過提前儲蓄來應對未來子女的教育問題。
二是和當前我國性別比失衡有直接關係。最近在短影片平臺上,大家一定刷到過這樣一條新聞,江蘇省徐州市100個男生相親5個女生。這則新聞的背後,正是當下我國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的真實寫照。男女性別失衡所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天價彩禮,結婚成本的不斷上漲等等。
同時,按照我國現有結婚的傳統來看,男女雙方結婚時,婚房一般由男方所提供。但現實情況是,近些年來,全國多地的房價都在不斷上漲。因此,很多家裡面有兒子的家庭,一般都會提前存款,以幫助兒子完成結婚的任務。
來自河南省周口市的張阿姨說,在自己兒子15歲的時候,自己就已開始為兒子每年存款7萬元了。今年兒子28歲了,前前後後也存了不少錢。但由於當地房價、彩禮、結婚喜宴等各種亂七糟八的成本都在不斷上漲。若是兒子結婚的時候,這些錢也基本都會花得差不多。
張阿姨又說,現在國家一直在說又讓咱普通老百姓多花錢,帶動什麼消費市場升級。但對我們家來說,這些年我和自己老公都是能省則省,給兒子的結婚錢也從來不動。這也是實在是沒有辦法,若自己兒子結婚的時候,沒有錢咋辦呢?
其實張阿姨的話正是當下中國父母的縮影。近些年來,國家一直在強調促進消費市場升級,但對於很多普通老百姓來說,實際上是不敢消費的。因為必須要考慮到未來的種種不確定因素,尤其是家中有兒子的家庭,更會提前考慮到未來兒子結婚可能產生的費用。
三是和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有關。雖然近些年來,國家一直在推動醫療保險改革、養老保險改革等等。但現實情況是,很多人並沒有參加養老保險,這對很多家庭來說,必須要提前儲蓄以應對未來的養老問題。因此,影響我國居民過高的儲蓄問題因素是很多的。
單純地透過某些政策的變動來解決我國居民過高的儲蓄問題是行不通的,因為過高的儲蓄背後所牽扯到結婚、教育、社會保障、金融市場等等。不過提到存款,來自安徽省合肥市某銀行的墨墨指出其實存款也有“門道”。
二、存款的“門道”
墨墨說,大家在存款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被銀行忽悠把存款的錢,變成了購買理財產品的錢。比如,有的銀行宣傳的存款利息很高,大家紛紛去存款。雖然目前我國的存款利率改革已完成,各大中小銀行能在央行的利息的基礎上對利率進行上調。但這個上調比例也是有要求的,若上調比例過高,則很有可能會被央行處罰的。
現在之所以不建議大家購買理財產品,其原因還是和去年央行的政策有關。按照去年央行所下發的政策要求,各大中小銀行不得再兜售保本理財產品。這也意味著儲戶此前“躺贏”的時代徹底結束。對於很多對理財不是很懂的儲戶來說,其風險也在加劇。
尤其是部分銀行的理財產品,實際上並不能達到銀行所宣傳的那麼高的利息。而一旦真正出現問題後,銀行也會透過各種問題來甩鍋給儲戶。這對大家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同時,去年我國央行為整頓這種亂象,要求各大中小銀行對於存款的地方,設定存款保險標識字樣。因此,大家後續在存款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這樣的字樣。
此外,對於銀行職工在給大家推進理財的時候,大家也一定要多一個心眼,千萬不要被他們所宣傳的高收益給騙了。畢竟,高收益的背後也意味著高風險。
三、總結
從以上分析來看,想要化解我國居民儲蓄過高的問題,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此前央行透過降息來解決這一問題。但實際上,這一政策所取得的效果並不差。其原因在於,對很多人來說,自己把錢放到銀行,只是出於一種安全形度考慮,就算利息降低,他們也不會取出,把錢放入家中。
同時,隨著目前我國取消保本理財產品,這也意味著後續所有理財產品都有風險。投資有風險,建議大家一定要慎重。最後,筆者想問下大家,各位對銀行將存款變成理財產品的做法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