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烈士之後,根正苗紅;
畢業於北京大學,出版文學、研究專著1800餘萬字,作品被收錄入教科書;
她是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拍下無數絕版照片,毛澤東是她的第一個模特;
她是毛主席的兒媳婦,“全國十大巾幗英才”、 中華人民共和國15位女將軍之一
……
她就是邵華。
很多人羨慕邵華能與我們心中的“傳奇”親上加親,但瞭解她不凡的一生,你會明白,她就是傳奇本身!
1938年,邵華出生於延安一革命家庭。
她原名張少華,父親陳振亞是革命烈士,參加過北伐戰爭、平江起義,是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建立人之一;母親張文秋是巾幗英雄,中國婦女運動領袖人物。
邵華1歲時,父親被軍閥軟禁,兩年後被殺害,邵華和母親張文秋、姐姐劉思齊一同被關進了監獄。
邵華的童年是在不見天日的監獄裡度過的,壓抑窒息的圍牆,冷冰冰的鐵窗,缺衣少食、飢寒交迫的生活,邵華過了5年。
她和160名中國共產黨員被關在一起,他們偷偷教邵華讀書、寫字,拿出珍藏的毛主席畫像給她看,告訴她:“這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希望。”
“只要堅持,就有希望。”邵華盯著鐵窗外那朵頑強生長的不知名的野花,在心裡默唸著、盼望著。
希望之光終於透過裂縫照進了監獄。在毛澤東、周恩來的積極營救下,邵華和母親、姐姐、160名黨員出了獄,重返延安。輾轉太行山、西柏坡,最終落地北京。
因同母異父的姐姐劉思齊是毛澤東長子毛岸英的妻子,邵華自小就與毛澤東十分親近。
毛岸英抗美援朝前,經常在節假日帶妻子回中南海看望毛澤東。只要邵華在場,她一定吵著要去,姐姐姐夫老開她的玩笑,叫她“小跟屁蟲,拖尾巴蟲”。
看到毛主席滿牆的書籍,聽著毛主席詢問學習情況,邵華十分羨慕:“毛伯伯,我也想上學。”
毛澤東:“想上學是好事兒啊,我讓秘書同志幫你辦。”
邵華:“真的嗎?謝謝伯伯!”
就這樣,邵華上了小學。她喜歡讀書,古今中外均有涉獵;她文筆很好,作文經常被當作範文朗讀。
一次,毛澤東問邵華:“你最喜歡誰的詩詞作品?”
邵華:“陸游,他的詩裡有澎湃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戰鬥精神。”
毛澤東點點頭。
邵華問:“伯伯,那您喜歡誰的詩呢?”
毛澤東:“我啊,我最喜歡曹操。大氣磅礴,直抒胸臆。”
毛澤東叮囑邵華,讀書不能一知半解,要多思考,能把“為什麼”說清楚。
邵華默默記在心裡,這番教導,指引著她的文學之路,更影響了她的一生。
邵華的丈夫,是毛澤東的二兒子,毛岸青。
1930年,母親楊開慧英勇就義時,毛岸青才7歲。他跟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龍一同被送到上海,受地下黨組織照顧。
革命形勢嚴峻,1932年,地下黨組織被破壞,兄弟三人流落街頭,靠撿破爛、賣報紙為生,並與弟弟毛岸龍失散。
一日,毛岸青得知叔叔毛澤覃英勇就義的訊息,滿腔悲憤無處排遣,用粉筆在電線杆上寫下“打倒帝國主義”六個大字。
被憲兵發現,一陣拳打腳踢。毛岸青被打成腦震盪,血流不止,耳膜破裂,聽力嚴重受損。
自小飢寒交迫,毛岸青的身體一直不好,特別在最親的大哥毛岸英因革命去世後,毛岸青極端消沉,用大量激素治療,全身浮腫,特別憔悴。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毛岸青最失魂落魄的日子裡,邵華便是幫他驅散黑暗與寒冷的那束光。
毛岸青比邵華大15歲,邵華自小就很喜歡這個大哥哥,對他的遭遇十分心疼。
她常跟毛岸青書信來往,千里迢迢去探他的病,兩人有說不完的話,特別投緣。一開始,邵華把毛岸青當哥哥,後來發展成戀人,倒讓她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兩人一起跳舞,一起壓馬路,散步的時候,毛岸青總愛挽著邵華,披同一件大衣,看楓葉飄飄揚揚落到腳下,特別浪漫。
毛澤東得知兩人的心意後,寫信囑咐毛岸青:“聽說你同少華通了許多信,是不是?你們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華是個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談一談。”
兩情相悅,情投意合,1960年春,邵華和毛岸青邁入了婚姻的殿堂。毛澤東跟邵華家也從老親家變成了新親家,親上加親!
婚禮簡單、樸素,桌上擺著幾碟喜糖和花生,貼著鮮豔的紅字。毛岸青身著藏青色中山裝,邵華一襲鵝黃連衣裙,兩人胸前配著小紅花,笑容比花更燦爛。
當著一眾來賓,邵華落落大方:“我和岸青真誠相愛,我們的結合只是愛情漫長旅途的開始,生活的路有陽光也有風雨,只要我們攜手同心,互愛互助,就一定能克服任何困難,創造美好的未來!”
婚後,邵華並不甘心成為一名家庭主婦,便在毛澤東的鼓勵下,重回大學讀書。
她是毛岸青的賢內助,不僅照顧他的生活起居,還在工作上幫助他。毛岸青懂俄文,在中宣部翻譯局工作,兩人一個口述,一個記錄,舉案齊眉,強強聯合。
結婚10年,邵華誕下一位男嬰,給這個總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革命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
那是1970年1月,天氣很冷,在路上走一會兒,眉毛鬍鬚就會掛滿冰霜。
邵華難產,頭胎,胎兒又大,工作人員報告給毛澤東的時候,嘴唇都在打哆嗦:“主席,你說留哪個?”
毛澤東堅定地說:“兩個都留!你告訴醫院,想方設法,保她們母子兩安!”
“哇!”隨著一聲嬰兒哭啼,毛岸青與邵華的兒子出生了。毛澤東給他取名“新宇”,取“要如崑崙山崩絕壁,又恰似颱風掃環宇”之意,寄予厚望。
從此,邵華除了相夫,身上又多了一重擔子——教子。而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實就是過好自己的一生。
邵華從來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追求什麼。她喜歡文學,便在照顧工作和家庭之餘,寫下了1800餘萬字的文學作品與專著。
為了讓後世瞭解毛主席,她跟丈夫一起走訪了十幾個省份,蒐集資料,採訪故人,編寫了大型叢書《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前後出版了27本!
她跟毛岸青合寫的《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也被編入中學語言課本。
邵華還喜歡攝影,擔任過中國攝影家協會的主席,她的第一個模特就是毛澤東。當時,毛主席跟她約法三章:照片不能送到外面沖洗;不能送人;不能發表。
邵華乾脆自己去研究沖洗技術,出門隨身攜帶相機,拍下了很多珍貴的照片!
她夢想用相機記錄祖國的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她也真的做到了。她舉辦了攝影展,革命舊址、人物專訪、舞臺活動、花卉風光……在她的鏡頭裡,彷彿被賦予了生命。
年紀大了,還堅持探出直升機拍東北景色;頂著12級狂風爬山,拍攝新疆奇台魔鬼城險峰風景。
一次,邵華帶兒子毛新宇跑到雲南農村體驗生活,跟村民同吃同住,就是為了拍攝雲南少數民族的日常。
新宇吃不慣當地飯菜,邵華卻吃得津津有味,她安慰兒子:“鄉親們能吃,我們為什麼不能吃呢?”
邵華一生都在致力於為人民做實事兒,親走訪,下基層,為政協寫出了數十條提案。
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邵華已經69歲了,癌症晚期。聽聞噩耗,她從病床上掙扎起身,叮囑毛新宇:“一定要盡最大的能力,力所能及去幫助災區人民,能捐款就捐款,能出力就出力……”
毛新宇連連答應,以邵華的名義向災區捐款10萬元。
多年來,他在母親的影響下,成長為一位正直挺拔的好黨員,他為國為民的付出,便是對母親教育最正向的反饋了。
2008年6月24日,汶川地震重建之時,與病魔鬥爭已久的邵華,與世長辭。
追悼會上,邵華躺在鮮豔的黨旗下,被黨和國家領導人們送的花圈包圍。遺像是她身穿軍裝的照片,英姿颯爽,笑容溫和。
一直玩鬧的小孫子毛東東突然像反應過來什麼,想要掙脫大人的懷抱,向遺體撲過去,奶聲奶氣地哭喊:“我要奶奶!”
政界名流、文藝界知名人士、來自天南海北的群眾都來送她最後一程,這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給太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尊敬。
1995年,邵華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共和國15個女將軍之一;
2004年,邵華被評為“全國十大巾幗英才”。
她波瀾壯闊的一生,值得後代學習和銘記。
她就像從地雷叢中頑強生長的向日葵,儘管遭受磨難,風吹雨打,卻從未被打倒,一路向陽,熱烈怒放。
她是國家領袖的兒媳婦,卻從未活成誰的附庸,而是抓住一切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寫書、攝影、吃苦耐勞、堅持理想,力所能及地為人民做貢獻。
這樣的女性,當得起“偉大”二字,亦不辜負她一生尊敬的公公的那句囑託——
“要立志奔前程,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為社會做一番事業,企予望之。”
本文作者:三尺晴
責任編輯:柳葉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