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裡克’幫‘晉惠公’殺了前兩任國君和一個大夫。晉惠公上位後,因為弒君之罪要人擔負,好安撫民眾、維護利益秩序,他需要死,自殺之前說了這樣一句話。
理性不足:黃人,依靠諸侯和齊國和睦,不向楚國進貢,說:“從 ‘郢都’到我國有九百里,楚國哪裡能危害到我國。”夏天,楚國就滅亡了黃國。
百姓無罪:之前晉國饑荒向秦國借糧食但不知回報,等到了冬季,晉國又一次饑荒,再次向秦穆公借糧食,百里說:救援災荒,救濟鄰國,這是正道。也有人請求乘機進攻晉國,秦穆公說:厭惡他們的國君,百姓有什麼罪過呢?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等到另一個冬天,秦國發生饑荒向晉國請求援助,一位大夫虢射說道:我們已經欺騙過一次,即使給予救助,怨恨也不會減少,反而增加對方的實力,不如不給。他在輔助自己的破罐子破摔的觀點時說了這樣一句話,晉惠公聽從了,這讓我想到了某個鄰國所作所為。
天象:宋國掉下來五顆石頭,叔興說,吉凶由人的行為決定,而和陰陽無關。
一個道理:把自己的私慾強加在他人頭上是極其危險的一件事。
做事不講規則的人是危險的:一方面是指他容易損害多數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他很容易被當成恢復‘禮法’的典型犧牲品。
做事需要合乎‘道義’地出發:一方面是為了從更高意義上得到對方基層的認同感,從內部瓦解敵人,另一方面用來掩蓋偏離常理的私慾,用道德來進攻自然理直氣壯。
兵不厭詐,欲使其滅亡,先使其瘋狂、自大、得意……直到目中無人、盲目行動、大腦短路。
沒有見解聽聽勸諫也行,怕的就是一知半解,不聽進諫,被片面的認識、延遲的訊息、部分的真相所固化的執著,埋下了走向滅亡的導火索。
小國家的道理:誰胳膊粗,就靠向誰。
再厲害的人也是人:晉文公夢到自己的對手楚王趴在自己腦袋上吃腦漿;楚成王被兒子逼宮時,想最後吃一頓熊掌,不被許可上吊自殺。
華而不實就會聚集怨恨,其實有真材實料的難道就不會嗎?小人不會允許別人比自己更優秀,不要放縱狡詐的人,否則遲早會被他咬一口。
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如果連父母的信任都得不到,誰會接納這樣的人呢?
聖明的人總是隱惡揚善,怎奈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自大的人總是以為‘草民’即使怨恨也沒有什麼,直到自己稀裡糊塗地丟了性命。
被不懂的人瞎指揮:走吧,他們的嘴多,我們的嘴少。
被派去抹殺忠臣:刺殺百姓的良臣,就是不忠;放棄國君的命令,就是不信。兩件事有了一件不如死了的好。於是自殺了。
報恩:趙盾,在路邊救了一個將要餓死的人,後被此人在金殿上倒戈相救後獨自逃亡了。
問大鼎有多重?德行如果是美善光明的,鼎即使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聵,鼎再大也是輕的。
君子說:仁愛而沒有勇武,總是達不到目的。明知該善,卻不去做,大概如此。
騙自己人的兵不厭詐:……士兵開始害怕退卻,楚莊王就在隊伍裡喊,我們的先君文王攻克息國,得到三支箭,對望已經用完了。接著擊鼓進軍,取得勝利。
內部分離:讓他們的國君危害自己的百姓,以使他惡貫滿盈,到時候就可以殲滅了。
奇異:晉國抓住秦國的一個間諜,把他殺死在街市上,過了六天又復活了。
別給禽獸講禮義廉恥:陳靈公和臣子與女子夏姬通姦,有人勸諫,然後被陳靈公默許殺掉了。
一隻牛踩壞了另一家的地,來維護道義的人卻想佔有一部分地,這是什麼假公濟私?
有了敵人不去追逐,不能說是勇敢。
自大的人常常看不到危機:這兩個心懷不滿的人去了,不加防範,必然失敗。
武,是止戈兩個字。
逃命的智慧:國家將要被佔領,一個人早早告訴朋友自己躲在口井裡,等敵人走了,有哭聲的那個就是我。
打臉:楚莊王自恃能威懾宋國,不加請求就讓手下人去宋國借道,然後人就被宋人殺了。
鄰國的覺悟:來路不正的奸臣背離國家,往往會被另一個國家送回原籍,受死。
預計到災禍而有所防備,災禍就得以解除。
從自己的角度反省:下臣實在沒有才能,又敢怨恨誰呢?兩國交好是大勢所趨,下臣又敢自得什麼呢?
感激善者與自知之明:荀某在楚國身處危機,一個鄭國的商人準備把他藏在袋子裡逃出楚國。後來還沒有動身,就有人把他救出了楚國。等商人到達晉國時,荀某好好招待了他,好像是對方確實救了自己一樣。商人說:我沒有那樣的功勞,怎敢享受這樣的實惠呢?於是,商人就到齊國去了。
立場:不是我的同族,他的心思必然不同。……不是我們的同族,難道肯愛我們嗎?
物極必反:上天往往降災禍給淫亂的人。
反求諸己:建立武功應該在自己,而不是由於別人的功勞。
對普通人的推斷:骯髒汙穢的東西容易聚集……靠近寶藏,大家爭利,國家的財富就少。
聽從道義而不是聽從多數:欒武子否定多數人要打仗的想法,說道,同樣是好事是才服從多數,因為好事的大眾的主張。
上位者的一點小亂會在下面不斷放大:詩經說,上天不善,動亂就沒有個停止的時候。
小人的怨恨:他以為什麼東西是屬於自己的,就提前準備領取,一旦得不到就立刻心生怨恨,且有怨必報。小人不會輕易寬容,以牙還牙是他們的標誌。
防備不能停止。
失望:女人將要被奪走賜給別人,對自己的丈夫說,鳥獸都不願失去的自己的配偶,你打算怎麼辦?她丈夫說,我不能因此而去死或逃亡。這個女人就同意離開了,後來又生了兩個孩子。幾年後,第二任丈夫被殺死,她又被送還。走到黃河的時候,原來的丈夫把那兩個孩子沉到河裡去了。
婦女發怒道,一個丈夫不能保護自己的配偶而讓她離開,又不能愛護別人的孤兒反而要殺死他們,這怎麼能有好結果?就發誓再也不做原來丈夫的妻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