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顧個人的譭譽完成了黨交給的特殊使命。”——《中共黨史人物傳》
翻開歷史的書卷,那一個個在抗日戰場上衝鋒陷陣、誓死為國的戰士,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人民由此迎來了光明的曙光。
這些壯烈犧牲的英雄是我們看得到的,還有一些戰士,他們只能隱藏在血雨腥風裡,冒著更大的危險、迎著更大的困難逆行而上。
他們是一種特殊的群體——敵後間諜。
喜歡看歷史劇的人大多都看過《偽裝者》,這部以試探對方情報為主題的間諜劇,著實把人性的多面、敵人的兇殘、共產黨人的忠貞不屈刻畫的淋漓盡致。
劇中的明家圈粉無數,明家兄弟天台對決大飆演技,一瞬間透露三種間諜身份令觀眾大驚失色,他不僅是國民黨的間諜、汪精衛偽政府要員,還是一名共產黨員!
但是很多人認為,這樣的人物根本不可能出現在現實世界,還有網友表示“三重重大身份,這人不得精神分裂?”
可是,歷史上不僅真的存在這樣的人物原型,而真實情況更讓人駭人聽聞。因為,他同時兼具五重間諜身份。這個卓越的情報員是中國共產黨隱蔽戰線上的一顆奪目勳章。
特工成長史
1931年的冬月,年僅20歲的袁殊接到一名紅色特工的通知。上海弄堂裡的一家咖啡館,他們見面了,這次見面是袁殊成為一名中共特工的歷史性見證時刻。
這名紅色特工就是特務科的總負責人,也是優秀的革命前輩潘漢年,已經在上海地下組織從事情報工作多年。
此次碰面,正是想要挖掘這位優秀人才來加入中國共產黨。兩人見面,一拍即合,由此,袁殊開啟了他的“灰色”生活。
而組織又為何選擇了這樣一個在情報工作方面沒有任何經驗的“毛頭小子”呢?袁殊又有怎樣的過人之處?
和當時很多青年才俊一樣,他也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對於新聞史和東洋史有很深入的研究。這也為他今後從事情報工作和抗日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他的父親也是第一批同盟會成員,因此,他從小就接觸到了最新潮、最先進的思想,對愛國、救國也有著更深層面的認識。
早在學生年代,他就發表過多篇關於共產黨人被迫害的調查性文章,還主創了雜誌週刊《文藝新聞》,主要來挖掘和揭露一些社會黑暗現實,聲張人間道義,但很快就被國民政府責令停刊。
但他對當時社會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這也吸引了潘漢年等情報工作者的目光,經過仔細考察,他們找到了這位年輕小夥。
隱瞞身份 三重間諜
他的第一重身份就是成功打入了國民黨中統,當時,經表兄的介紹,沒過多久,他取得中統信任,就成為了情報股的股長、通訊社的記者。
作為一個媒體人,就會有更多機會參加國家間的重要會議,這讓他有機會結識很多日本駐滬領導及其他媒體同仁。
這為他的第二重身份蛻變做好了鋪墊,他也由此成功打入了日本的情報組織。
他出馬的第一件事便是利用日本駐滬領事的渠道,快速得到了有關中日關稅和貨幣兌換問題的訊息,深得吳興亞信任,將更多的情報工作交給他執行。
另一邊,駐滬領事也就得到了更多關於國民黨軍統的情報,袁殊在他們之間恣意來往、如魚得水,馬上就成為了“紅人記者”,在國際上有了顯著名聲。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這一切都獲得了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批准和指示,此時的袁殊相當於兼具了三種間諜身份。
利用在國際上的記者身份,他在辦報辦刊方面就更加方便了,先後創辦了兩個新聞社和三家刊物,定期舉辦多種形式的記者座談會和記者協會活動。
他對新聞業的貢獻巨大,他利用新聞報刊不僅團結了一大批青年新聞工作者為中國政事和民生髮聲,也秘密聯絡了很多地下工作者,為中共間諜的長期艱苦潛伏和隱蔽工作,做好掩蓋和保護。
抗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整個社會動盪不安,他意識到,光靠軍統和日本人,他這兩邊的身份極可能會暴露,亂世年代,身份關係要更為複雜才能更好地潛伏。
於是,他加入了黑幫社會,與杜月笙拜了把子、稱兄道弟,這個強大的幫派為他的身份又拴了一道保險鎖,在青幫的身份也成為他的第四重身份。
戰亂年代,他就在這水深火熱中不斷周旋、如履薄冰,牽一髮動全身,他必須先保護好自己,才能保護好上級組織以及多少革命前輩織好的情報網。
光明與黑暗的對決
在狡猾的日本人裡周旋已是一件極為不易的事情,而隻身一人在國民黨、共產黨和日本人之間隱藏好身份的同時,還要完成各項任務,是非常考驗個人能力和膽識的。
而事實證明,袁殊是非常出色的特工,能深得三方信任和重用。最重要的是,無論期間多麼危急艱難,袁殊始終沒有背叛和放棄過他的最初身份——共產黨人。
他始終堅定自己的初心,不忘紅色革命,堅守紅色底線,但是,命運有時候不能被自己所掌控和左右。
1935年,他不幸被捕,在接受國民黨特務的審問時,他不得已供出了好友,這在當時是極為嚴重的出賣同志的行為,可事後他否認了自己的“出賣”。
他說,這位同志是他的密友,他對她是非常瞭解的,她的身份雖是地下黨,但同時也是著名的演員,是上海名媛、交際花,以她的人脈和能力,可以輕鬆應對,但卻可以保全其他地下工作者。
果然,這位密友化險為夷、全身而退,但是其他地下工作者並不買他的賬,認為他有叛變投敵的傾向。
這就是身為間諜的最大悲哀,即使多次身臨絕境,但在關鍵時刻沒人會真正理解他。
甚至有時候,面對多種身份,他自己都會出現幻覺和搖擺不定。正如最初把他帶到這一行的上級所說:“情報工作者沒有什麼好的下場,每個人都一樣。”
在他間諜生涯中最為緊張的時期要數第五重身份了,他加入了上海軍統國際情報組,擔任少將和情報組組長。
他長期潛伏在黑暗的邊緣,不能像正常的戰士光明正大地維護祖國尊嚴、保衛國家之安危,他只能堅守底線,在敵我不清的道路摸爬滾打,無視那些不理解和謾罵他的人。
情報工作者只有上級命令和執行工作,是不允許有個人的情感流露和委屈抱怨的,他們只能像孤獨的勇士,在黑暗裡獨自前行,沒有人偏袒他們,畢竟在關鍵時刻,為了大局,連組織也會隨時拋棄他們。
忍辱負重、意志堅定,他們必須時刻堅守底線才不至於越界洩露組織秘密,立場和利益是他們最大的武器。
他們不怕死,但是他們的死往往是最殘忍最難堪的,這是間諜的宿命。經歷了20年監獄生活和8年勞動改造後,這位昔日叱吒各個派別的五重間諜,在北京安養晚年。
1987年,一場大雪過後,銀裝素裹間,他那覆蓋著黨旗的骨灰盒,被安放在八寶山公墓。
結語
“豪情一生忘生死”,在我們的近現代史上,諸如袁殊一類的間諜無名英雄比比皆是,他們深藏功與名,只為獲取更多對我黨有利的情報,他們以堅定的立場和熱忱的愛國情懷報效祖國。
只有活著才是最大的價值,才能為國家做更多的貢獻,他們忍辱負重、砥礪前行,不顧個人聲譽,只求換來現世安穩、祖國強大。
讓我們為革命年代裡,一個個堅貞不屈的情報工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