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從歷史裡找歸屬,有人從歷史裡覓知己,有人從歷史裡尋意義,有人偏愛歷史的真實,有人贊歷史獨一份的朦朧。而我偏愛歷史的魅力,穿越時空的限制,對話久別的人與事,在已知與未知之間不斷追尋。
或許隨著時間的流逝,諸多的因素,歷史會披上迷霧一般的外衣,但歷史不應被遺忘,學會探索亦是一種追尋。
最近讀了點歷史,感受頗多。
歷史的洪流,真的源於一個個細小的塵埃。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唐玄宗李隆基開創開元盛世。
唐朝在李隆基的手中達到鼎峰,然安史之亂卻葬送了盛唐。安史之亂的背後是幾百年來社會矛盾的總爆發。
唐玄宗時期,國家稅收來源不穩定,而且沒有足夠的土地分配,導致將士立功無土可賞;府兵制、均田制遭到前所未有的打擊,逐漸崩潰。
對外作戰,財政消耗極大,早已捉襟見肘的稅收更是雪上加霜。府兵制的崩潰,唐玄宗不得不下放權利到地方,也就是節度使,財權、政權、軍權於一身,跟土皇帝一般。這也就間接導致了唐朝後期的藩鎮割據局面,屢屢與朝廷對抗。
李林甫、楊國忠等人不過是唐玄宗用來搞錢的人,不然李林甫竟何以當宰相十來年?
一面是外面逐漸殷實的人家,一面是財政逐漸緊縮的朝廷。
安史之亂是多年矛盾的累積,一朝亂起,盛唐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