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醉金迷的舊上海,書寫的是一段歷史往事。
作為青幫“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曾是這裡的“土皇帝”,無論是什麼達官顯貴,只要來到這裡,都要給“三分薄面”。
可隨著時局變化,舊上海也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中國。
這些歷史的罪人,最終大多都選擇逃離這裡,其中就包括杜月笙,他當初家大業大,手下黨羽無數,做盡了壞事。
可他的女兒杜美如在2001年再次重回故里,來到了寧海路。
杜美如
這裡有一篇上海現存不多的老洋房當中,而房中卻有著不一樣的歷史,它所承載的歷史,正是那個年代的一處縮影。
這位當年的“上海千金”,可能此刻也是感慨萬千,望著昔日夜夜笙歌的杜公館,也會有黯然神傷的感情。
她說:“只有我一個人回家,他們都走了。”
杜美如的人生跌宕,和父親無法脫離
或許誰也不會想到,一個削蘋果的毛頭小子,最後能在上海叱吒風雲。
杜月笙在上海打拼多年,幾乎每天都受盡了白眼,可加入青幫之後,他也找到了一條飛黃騰達的路,只是起初,每一天都提心吊膽。
他把“三碗麵”吃得淋漓盡致,很快成為了青幫的龍頭人物,那會他師從黃金榮,負責法租界的賭場,逐步建立了威信。
黃金榮
後來,他的生意如日中天,越做越大,再加上窮困出生讓他身邊信徒無數,很多別人辦不成的事情,只有他能辦成。
因此,杜公館逐漸成為了社會名流的聚集地,只要他振臂高呼,無數人必將前赴後繼。
舊上海的巔峰時期,可以說正是在杜月笙的統治下進行的。
舊時代流氓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聽戲。
杜月笙
那會戲曲界有著名的母女,母親唱老旦、大女兒唱鬚生、小女兒唱武生,三人配合十分默契,很快成為了上海灘戲曲界有名的存在,兩個女兒正處青春年華,姿色姣好,很快吸引到了杜月笙的注意。
為此,杜月笙主動接近母女三人,還提供了不少幫助,母親當然知道杜先生的用意。
可,想要在戲曲界立足謀生,如果得罪了杜先生,無異於自殺。
大女兒姚玉英就因為這樣而不堪其辱自殺,小女兒姚玉蘭也是杜月笙的心頭所好,一番操作後,她也順理成章成為了杜月笙的四姨太,兩人在婚後生下了兩對子女,其中就包括杜美如。
杜月笙雖然厲害,可只是在某種特定的場景之下。
當國民政府已經搖搖欲墜,他和他的青幫也失去了最後的立足之地。
解放前夜,蔣介石的部隊早已是兵敗如山倒,可杜月笙當過反動政府的走狗,還迫害過一些普通老百姓,這些如果算起來,砍他的頭一點都不為過。
杜月笙掛念女兒的安危,乾脆託人將她送到香港去,從此以後,杜美如就有半個世紀的時間沒有再回到家鄉了。
他的人生輝煌,也徹底成為舊賬,再無往日風光。
落魄的時候,就算是生活都得要靠朋友去接濟,還在香港重病纏身,行動都成為了一件難事,可自己還有一家人要養,此時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還沒等他想明白,他便離開了人世,曾經的“闊太太”和“富家女”,如今已然變成了一堆孤兒寡母。
可是,杜月笙並不是普通人,他的身上沾著太多的政治色彩。
這也就同時說明了,作為他的後代,也不會就這麼輕而易舉的生活著,要麼錦上添花,要麼就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1953年,杜美如的母親接到了一封來自宋夫人的信件,邀請她們前往中國臺灣定居。
母親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他當然知道這份邀請背後是什麼含義,可是就算在香港,頂著“青幫老大”女兒的頭銜也沒有辦法生存,父親在世的時候仇家多的數不清,現在幾乎個個都想要了她們的命。
她們終於因走投無路來到了臺灣,不過對於杜美如來說,她是幸運的。
在這裡,她認識了中校飛行員蒯松茂,兩人在不久後結為夫妻。
平淡的生活開始了,幾年之後,由於丈夫出任約旦大使館軍事參贊兼助理的工作,杜美如陪同丈夫一同來到約旦國,誰也沒想到,這便成為了一個新的契機。
由於約旦國王對中國的歷史非常有興趣,夫妻倆一拍即合,要不乾脆直接開家中餐館吧!
結果館子一開,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可對杜美如來說,這位“富家千金”也變成了“勞動人民”。
天天洗衣做飯什麼的都是生活常事,最要命的就是服務客人了,有些客人比較挑剔,只要菜品稍微有點不滿意,便會指手畫腳,可這位當年呼風喚雨的富家千金終究還是忍了下來。
這家飯店,一開就是三十七年。
值得一提的是,杜月笙的一生一共娶了五位妻子,加上領養了一個兒子,家裡一共有十個子女,他是流氓,卻非常注重教育,這也許是女兒能夠任勞任怨做好一件事的原因。
後來,這些子女中有高官、有商人、還有新時代的知識分子,可沒有一個人去做壞事,杜家的家風培養的還是相當不錯的。
杜月笙的後輩們各個都沒有父親的影響力,可“名人效應”在他們的身上體現得更加明顯,一言一行都會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可大家似乎有一種默契:不依靠父親的影響力做事。
杜家有不少後代過得非常艱難,比如杜美如,掙的錢也都是辛苦錢,難道父親沒有留下家產嗎?
其實,當初在杜月笙去世以前,他把一生中拿到的所有欠條全部拿出來,這裡面都是別人欠他的錢,當著所有人的面,他將所有欠條全部丟到了火盆當中,裡面光一個叫王新衡的就欠了杜月笙500根金條,這在這些欠條當中都是少的。
可能在他的眼裡,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子女教育的過程中,他也一直都在灌輸這個道理,所以杜美如能享受富家女的生活,同樣也能吃“打工”的苦。
杜美如從來沒有靠自己的父親名頭去掙錢,一步一個腳印去把自己的中餐館開大。
魂繞夢牽的,還是上海
對於杜美如來說,一生中最為幸福的時光都是在上海度過的,上海才是真正的家鄉。
在外漂泊了幾十年,當了一輩子“普通人”,對她來說,自己掙的錢已經完全夠花了,不過人的內心深處,總有最為在乎的地方。
開了一輩子餐館,杜美如的心中總有遺憾,或許人老了,就會想著“落葉歸根”。
2000年,兩人年事已高,已經沒有什麼精力在約旦繼續經營餐館了,索性直接退休,當“幕後老闆”,將餐館交給員工去打理,這樣自己就有了大把的時間。
一閒下來,杜美如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回家。
第二年,杜美如已經是87歲高齡了,這一年她重新回到祖國,不想給人生留下遺憾。
她從浦東機場下的飛機,這裡的浦東已經跟她想象中完全不一樣了,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自己的家鄉,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已經完全變了另外一幅模樣。
杜公館的門前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竹苞松茂。
讓人驚訝的是,這是杜月笙當年題的詞,只是小時候自己並沒有太過注意,此時她一驚的原因,是這個“松茂”竟和自己丈夫名字當中的“松茂”如出一轍。
這就是一個天大的巧合了,因為杜月笙去世的時候,杜美如的丈夫還沒有出現呢。
丈夫蒯松茂同樣也是離開了家鄉半個多世紀了,他也有一個願望:帶自己的妻子回老家去看看,那裡是安徽。
兩位老人在安徽呆了一段時間,又輾轉到蘇州去遊玩了一番,雖然年齡都大了,可他們回來以後卻格外的精神。
當杜美如重新回到斑駁的老房子,那些童年的回憶總是躍然於眼前,在她的記憶中,兒時的杜公館,宛如一個“菜市場”,不過來來往往的都是一些有權有勢之人,自己因為是“小公主”,也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那種日子無拘無束,只不過一切都是暫時的。
當歷史不斷地向前推進,杜月笙在滾滾的歷史長流中僅僅就是一粒較大的塵沙,他逐漸沉入了海底,消失了蹤跡。
當年無人敢惹的“富家千金”,也在一生中的絕大多數時間當著普通百姓,人生總是如此難以預料。
回想到當年的點點滴滴,杜美如難以剋制自己的情緒,不禁掩面而泣,她說:“只有我一個人回家了,他們都走了。”
從那以後,每到春節,她都會和自己的丈夫踏上返鄉的路程,後來,《海上傳奇》的劇組還專門聯絡到了兩位老人,希望拍攝一部關於杜月笙的紀錄片。
據杜美如回憶說,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有高層領導聯絡自己的父親,希望他能夠返回大陸。
因為杜月笙在抗日中捐贈了大量物資,也算是有功之人,杜月笙思來想去,原本也是計劃回到上海去,還寫下了一封答覆。
不過,到最後,杜月笙還是沒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