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出品,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玉米的情況不妙。
自從跌破1.3元大關以後,仍舊不斷下探,繼續向1.25元靠近,山東地區甚至最低跌到了1.2元的邊緣。而當前市場也對玉米看跌的情緒越來越濃,看跌的原因無非是兩個:一是今年玉米產量增加,進口玉米增多,使玉米供給增加;二是養殖業深虧,需求回落。
眼看著不斷下探的玉米行情對新玉米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當前離新玉米上市越來越近了,玉米行情會不會“泡湯”呢?玉米就真的沒有利好了嗎?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玉米自然也不例外,雖然行情不斷下探,但也有3個希望的苗頭。
一、玉米的需求發生變化
影響價格變化最直接的就是供需,或者說更多的是要看需求的驅動性。最開始玉米的需求主要是在養殖飼料上,但隨著養殖業的虧損,玉米價格的不斷走高,小麥、稻穀等對玉米的替代不斷加強,使玉米需求回落。但當前形勢已發生了變化,玉米價格不斷下跌,小麥價格不斷上漲,二者目前價格已然倒掛。據悉,已有一些飼料企業開始關注玉米,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重要變化。
另一方面,澱粉已進入銷售旺季,近日銷量有明顯增長。因此對於玉米來說,會有一定潛在的拉動性。
二、種植成本增加的背後
雖然我們一再提到種植成本,但是想要強調的是種植成本背後的政策導向。
每年的一號檔案是重中之重,而在今年的一號檔案中明確提到“要保障種糧人的合理收益”。而且隨著鄉村振興提升為重要的國家戰略,今年下發的一系列政策中,都與農民和糧食關係密切。比如關於農民宅基地問題就不止一次提到過,禁止強制農民上樓,禁止以退出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禁止強迫農村搬遷退出宅基地,以及禁止違背農民意願強制流轉宅基地等。此外,政策中還再三提到糧食安全問題。糧食安全背後的含義不光是國家安全,也包括農民的利益。所以在種植成本這件事上,直接關係到農民的利益和種植積極性,因此在政策導向上是明顯的。
三、國際糧價易漲難跌
隨著國際大宗商品的不斷走高,國際糧價也仍然面臨著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再加上今年各國遭遇不同程度的天氣災害,玉米、小麥以及大豆等糧食產量均有波動。另一方面,飆升的運費價格在短期內也很難下降,雖然一些航運公司對運費採取了“凍價”保護,但是當前運費比過去激增了好幾倍。因此,進口玉米成本短時也很難大幅回落。
至於為何國際糧價頻頻上漲,而國內玉米頻頻下跌,主要是我們對疫情控制較好,經濟率先恢復,供需平衡正在調整過程中,而國際方面由於一些國家疫情還在蔓延,再加上金融政策不斷變化,通脹也不斷加劇,整體推升著大宗商品及糧價等不斷上漲。
當前市場雖然有諸多因素都對玉米十分不利,但其實大家關注的都是玉米外在的影響,而忽視了玉米本身的價值。玉米之所以受人關注、之所以成為市場的焦點、之所以價格波動如此劇烈,都在於玉米本身的價值。從長遠來看,玉米的價值是呈上漲趨勢的。所以對於玉米行情也不必過度悲觀,當然也不要期盼著會走出像去年那樣的行情,因為畢竟去年的巔峰已成為過去。所以玉米市場的起落一方面是各種內因外因作用,而另一方面則是心態上的調整。
歡迎關注“新農觀”,一起了解新時代下農業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