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混戰時期,天下大亂,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馬鴻逵。
待到抗戰結束後,馬鴻逵敏銳的嗅覺便發揮了作用,他覺得自己斂財多年,早已有了數不清的汙點,待到天下太平之際,便是清算之時。
因此,從1945年開始,他便將自己的全部家當開始往外運輸,前前後後共計7.5噸黃金,這在當時可是一筆鉅款。
而他本人,則是先跟蔣介石逃到了中國臺灣,又在那裡登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
即使有7.5噸黃金,這跟當年稱霸一方的感覺依然完全不同,就連身邊的姨太太都直接感受到馬鴻逵已經沒落了,紛紛離開了他。
而最後,也正是這些家產,讓自己的幾個孩子爭得不可開交。
這種人生經歷下,馬鴻逵年紀越來越大,思想的情緒也愈發濃厚,臨終前,他喃喃自語,表示想要回家。
可這個作惡多端的罪人,豈還有家可回?
馬鴻逵
攬財無數的胖子,是赫赫有名的寧夏王
能在亂世有如此成就,離不開他的原生家庭。
他的祖父馬千齡首先便遇到了伯樂,此人正是晚清時期大名鼎鼎的左宗棠。
左宗棠
有了這樣的光環在頭上,馬家如日中天,家族勢力很快崛起。
俗話都說“虎父無犬子”,在馬家的叔叔馬福祿在戰爭中陣亡以後,馬鴻逵的老爹馬福祥立馬頂了上去,接替了他爹爹的職務。
由於都是在晚清的部隊中混的,所以馬家這三代主要都是舞槍弄棒,再加上職務一直襬在這裡,所以從馬鴻逵一出生,便開始了習武之路。
自己的爺爺和老爹都是靠著大清的提拔一路高歌猛進,而這個馬鴻逵卻是格外不安定。
由於他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進步思想影響,所以乾脆直接加入了同盟會,開始反清活動,這可把他的老爹氣得不輕。
在他最初行動中,由於衝得太靠前了,直接被捕入獄,還好老爹動用了不少關係,才把他給放了出來。
雖說是習武之人,可人家是個“靈活的胖子”,看起來多油膚黑,實際上卻異常精明。
出了大獄以後,馬鴻逵並沒有從此安分下來,堅決走上了一條和家庭完全相反的道路。
由於各方面才藝都得到了體現,馬鴻逵還得到了袁世凱親自頒發的勳章。
北伐戰爭爆發,馬鴻逵順應時勢,跟著馮玉祥混。
馮玉祥
可時間一長,他就覺得這個馮玉祥靠不住了,在戰爭的過程中,神州大地有半壁江山已經落到了蔣介石手上。
也許是當年父親撈自己出獄的經歷還歷歷在目,他非常瞭解如何用權力去辦事,人往高處走,馮玉祥既然漸漸陷入困境,那不如投靠蔣介石。
短期的歷史也證明了,馬鴻逵這個決定直接改變了人生。
不久後,蔣介石坐穩了第一把交椅,馬鴻逵又跟在屁股後面南征北戰,打的基本上都是大勝仗,得到了蔣介石的充分信任,因此,寧夏就交給他了。
由於蔣介石的目光著眼點始終都在東部地區,寧夏在當時可謂是“天高皇帝遠”。
“皇帝”既然遠,那馬鴻逵就親自上臺當“皇帝”。
從此,寧夏開啟了17年馬氏統治之路。
當年西北地區有“三馬”之稱,馬鴻逵沒有馬步芳身上那股“兇殘”,也沒有馬鴻賓那般“和善”,他的性格夾在二者中間,卻是最能成事的。
馬步芳
而且,此人相當圓滑。
想當年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劉志丹要去陝北,馬鴻逵親自安排人去送,這事也辦得密不透風。
劉志丹
由於身處西北,他當然知道紅軍在當地的影響力,因此他也不確定未來天下究竟是誰的,不過這事要是被蔣介石知道了,不掉腦袋都不正常。
要知道,當時可是1927年,整個局勢都偏向於國民黨那邊。
後來,在1932年和1935年,蔣介石兩次派馬鴻逵去阻擊紅軍,這老馬每次都答應得快,實際上就是過去放放槍,打得贏就打打,打不贏就跑,反正不能欠下血債。
在這期間,馬鴻逵被蔣介石任命為寧夏省主席,對於蔣介石來說,這塊地並不那麼重要,所以就沒有直接介入過當地政務。
因此,寧夏大大小小的事務全部落到了馬鴻逵一個人的頭上。
所有官員的選舉,都要經過“馬皇帝”點頭,這裡面到底能掙多少錢,就不用多說了。
靠著買官賣官,馬鴻逵大發一筆橫財,他向來都是一個喜歡獨攬大權的人,可還有一根“肉中刺”讓他非常難受,就是寧夏的教育廳。
教育這個行業一直以來也是蔣介石非常重視的行業,由於國民政府想要培養革命人才,在這個行業上可是下了血本,蔣介石對馬鴻逵也沒啥其他要求,就是要安排教育廳長過來。
馬鴻逵怎麼可能不動歪心思?
強龍鬥不過地頭蛇,在寧夏這片土地上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幾年時間裡,蔣介石前前後後派來了五位教育廳長,都被馬鴻逵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給趕走了,最後終於神不知鬼不覺地安排了自己的人上去,這下,整個寧夏算是徹底姓馬了。
反正只要是能撈錢的地方,馬鴻逵的大手都會馬上伸過去,畢竟,誰會嫌錢多呢?
就這樣,那7.5噸黃金算是撈走了。
咱們只看到了馬鴻逵一個人的生活,那當時的寧夏是個什麼情況?
要知道,這些官員所掙的所有錢,都是從百姓身上搜刮出來的。
他自從上任以來,便擺出了一副勵精圖治的樣子,目的就是矇混過關,實際上呢,他所採取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壓榨百姓。
比如從金融、貸款、農作等設計到百姓的行業,他都要一套規則,具體比較複雜,可歸納起來就一個詞:給錢。
以權謀錢的的態度在馬鴻逵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當時正在打仗,馬鴻逵動不動就“帶頭捐款”,他只要一捐,百姓就要跟著捐,實際上這些款項全部進了自己的腰包。
時間一久,“寧夏王”的名頭就這麼來了。
權力在手,錢也花不完,此時的馬鴻逵便開始著重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他的一生,共有三大愛好:撈錢、聽戲、娶媳婦。
在他的一生當中,共有一個正妻,五房姨太太。
家中女人一多,互相吵架就成為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少將領都是會管兵不會管女人,可這馬鴻逵不一樣,他管起自己的女人來,可是一套接一套的。
在他的眼裡,女人唯一的興趣不就是買買買麼?
這樣的話,問題就簡單了,他把下設的各個工廠分給這些姨太太,讓她們自己當股東,自己去管理,反正“釣魚竿”是給你們了,至於能不能掙到錢,就是大家自己的事情了。
就這樣,幾房老婆也都忙著自己掙錢去了,也就沒時間互相吵架了。
紙醉金迷的終章,竟是孤苦伶仃
由於長期處於西北地區,他也非常瞭解共產黨是怎麼一步步站穩腳跟的。
抗戰結束,他不敢把所有的寶壓在國民黨身上。
可是,就算是站在中間,萬一將來天下是共產黨的,自己過去也犯了這麼多錯,再加上那邊是絕對不允許自己有這麼多陋習。
因此,從那會開始,馬鴻逵就不斷向外運輸黃金,前前後後共計7.5噸黃金。
除此之外,還有不計其數的珠寶等,這些也經由臺灣最終被運到美國,而他的錢,直接存在了美國的銀行當中。
果然,馬鴻逵算跑得快的。
僅僅幾年之後,解放軍便解放了大半個中國,馬鴻逵其實從一開始就跟蔣介石有諸多不合,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審時度勢”,此人的人生目標,還是在撈錢之上。
去了臺灣以後,他找了個理由,說自己身體實在難受得厲害,臺灣醫療條件有限,乾脆去美國治病。
這一去,他就再也沒有回來。
這些從寧夏老百姓身上搜刮來的財富,此時已經徹底變成了他的私人財富。
到了洛杉磯,他先是大手一揮,直接拿下了一套豪宅,帶著自己的幾個姨太太安家落戶。
可在寧夏當“土皇帝”的時候,自己娶多少老婆都沒人管,美國人可不認他這一套,告訴他只能娶一個老婆。
沒辦法了,馬鴻逵只好把這些姨太太包裝成自己的遠房親戚們,這樣才勉強說得過去。
耐人尋味的是,來到美國以後的馬鴻逵並不願意加入美國國籍,他從始至終都承認自己是一箇中國人。
當時西北軍閥的情況大多相似,還在管理那片的時候,他們總是勾心鬥角,當年就是因為馬鴻逵沒有及時支援胡宗南,也導致了國民黨大敗,要知道,當年西北野戰軍的最高領導,就是赫赫有名的彭德懷元帥。
解放戰爭時期西北地區很快被解放軍打下來,胡宗南這些人便聯手將責任推到馬鴻逵身上。
可能也正是這個原因,馬鴻逵在臺灣站不住腳,只好選擇了美國。
可來到這裡,幾個姨太太依舊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還互相攀比,馬鴻逵這才發現,原來她們愛的並不是自己,只是手上的錢而已。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總是能想起過去那些“光輝歲月”,美國的生活並沒有想象中的滋潤,可他沒有辦法回到自己的故鄉,甚至連蔣介石那都去不了了。
最後的日子,他總是孤獨的飄在外面,他扎不進美國的根,時時刻刻都想著回家。
有的時候,他經常一個人站在海邊,對著大海喃喃自語:“想回家。”
可這微弱的聲音,是沒有人能聽見的。
日子久了,由孤獨牽扯出來的各種病症開始折磨起馬鴻逵,他經常吃不下飯,全身劇痛,出了那些老年病,也查不出什麼樣其他的原因。
源頭上說,馬鴻逵早年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只是可惜,他幾乎一生都在作惡。
1970年1月,孤獨的馬鴻逵病逝於洛杉磯,他最起碼有一二十年的時間都在思念故鄉,可從來沒有得到回去的機會。
或許,這也是上天對他的一種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