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就是說咱們當教師的人要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葉聖陶
雙減試行了一段時間了,對於政策執行的效果,家長有家長的憂慮,老師有老師的苦衷,其中家長們最關心的就是“5+2”課後延時服務的學習情況。
“5+2模式”,是指學生一週5天,每天要接受2小時課後延時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輔導作業、興趣活動等,當然,這些工作都由老師直接接管推進。
既然是是老師的工作,那麼就涉及到收費的問題,具體要收多少,怎麼收,在“5+2”出臺之時,尚未做出相應的標準。
前段時間,部分地區相繼出爐關於課後延時服務的收費標準,本來以為這個價格能受到“好評”,沒想到卻激化了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矛盾。
“5+2”課後服務收費標準來了,家長“不滿意”,老師也無奈
為了積極響應“5+2”課後延時服務政策,各省市開始陸續公佈相關的收費標準。
江蘇省是每個學生每個學期收費300元,而參與課後服務的老師,每課時不能低於60元。
內蒙古也公佈了相應的收費標準,中小學每學期不超過300元,而高中生的費用就更高一些,收費在600元以內,但具體收費標準還需要根據各地標準進行判定。
總的來說,不同地區的標準也不完全一樣,在義務教育階段,絕大部分地區的收費標準是每個地區每個學期不得超過300元。在高中階段,每位學生收費不得超過600元。
這個費用其實真的不算高,但是家長們卻有“意見”了,認為學校這是“變相”增加老師的收入,加上培訓機構整治,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
還有家長拿起“計算器”算起了賬來,假如一個班30位學生,每位學生收300元,老師每個月多收9000元。
然後問題從收費的“必要性”,慢慢過度老師“收入增加”,再到質疑“5+2”課後服務的意義,比如,有的家長反饋學生在學校超過12小時早已身心俱疲,還能學進去嗎?學習效率會如何?認為是白白浪費時間。
你會發現沒,很多人一旦開始想問題,就沒完沒了了,而且有的問題明明有解,在他們心裡就是無解。
事實上,這個課後延時服務是自願的,並非強制每一位學生參加,如果認為浪費時間,大可以放學就讓學生回家,這樣對老師對學生對家長三方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再回頭來算算這個賬,並不存在每個老師多收9000元的情況,因為老師是人,不是“鋼鐵俠”,人是需要休息的,課後服務也肯定是老師換著來輪值的,如果一個老師連著上一個月,恐怕家長心裡也“害怕”把。
老師:寶寶心裡苦,但是寶寶不說。
對老師來說,課後延時服務最大的問題就是工作量增加了,回家的時間晚了,陪家人的時間少了。如果說拿時間換錢,大部分人可以接受,但如果是為了錢而“缺席”自己孩子的成長,相信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不樂意的。
當然,老師的“身份”特殊,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應該拿出最好的態度去對待每一項政策每一位學生。
“5+2”,並不是透過增加老師的工作,減輕家長的責任
雙減之下,有的家長依然選擇繼續雞娃,有的就全然放鬆孩子的學習,而更多的家長就是在一邊“抱怨”一邊觀望,根據其他多數家長的動態以及下一個政策再做出最後的安排。
學習迴歸學校,這原本就是應該的,“5+2”確實減輕了家長的課後教育壓力,但並不意味著減輕家長的教育責任。作為家長,始終要明白,統一教學下也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教育不僅僅是隻有“成績”這個課題。
寫在最後:
有的家長花了很多的時間上網去反饋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反對老師給自己的孩子補課,反對一對一家教形勢,在“追求公平”的路上越走越遠。
但其實回過頭來,真正的影響到自己的孩子的,並不是在網上努力地“反對”,當然並不是指這些“聲音”不重要,而是不應該在這方面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最大的精力應該放到自己孩子身上,學生放學回家是看電視劇還是學習,週末是躺沙發煲劇還是出去博物館增長視野和知識,兩種方向就成就兩種學生。
學生學業的鬆綁,獲得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這其實對家長來說是極大的考驗。如果家長沒有給出很好的指引,大機率會在學業上放鬆自我,把時間花在電視和手機上,這種結果相信所有家長都不能接受。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無論政策如何改變,在陪伴孩子成長這條路上,家長都應該站在首位,以身作則。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更多精彩內容在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