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民官
有的時候,自己也常常在想,如何做人,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細講起來,它是沒有統一標準的。由於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對於做人標準的理解和把握也就各有不同,正如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對於這一問題的理解,也會有各種不同的解釋和回答。但有一個最為基本的原則還是被社會和大家所認同的,那就是做人一定要誠實,誠實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這恐怕還在“人之初”時,我們的父母就諄諄教導了。即使是一個人犯了再大的錯誤,就其最初的認識和覺悟來講,也不是生來就是“胎裡壞”,大多的因素主要是在後天造成的。
所以,在這個世界上,面對榮華富貴,有的人視金錢如糞土;面對榮譽讚歌,有的人泰然處之;面對弱者,有的人鼎力相助;面對功名利祿引誘,決不為之所動,等等。但在另一方面,有的人卻視財如命;視金錢為人生最大的樂趣;有的見利忘義,有的損人利已……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作為一個人來講,都是具有兩重性,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常常表現為在最勇敢的時候,也許就是最為膽怯的時候;在最為輝煌的時候,也就預示著沒落的開始,正如太陽每日都要升起,每天都要落日一樣。新生命的開始,也就註定會有死亡。正所謂,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倚,這是符合辯證法的。在此刻,可能是這樣,而在彼時就可能是另一回事,只是由於當時所處的不同的條件和不同的環境罷了。有時可能在某一方面正確的因素佔據了上風,就表現為正確的東西多一些;而在某些時候,消極的東西佔據得多了一些,就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這就說明了為什麼有的人在金錢美色的誘惑面前喪失了鬥志,成為糖衣炮彈的俘虜,而有的卻是“坐懷不亂”不為所動的道理了。誰都不是完人,誰都有其完美的一面,也有其醜陋的一面,只不過是所表現的輕重不同而已。
話又說回來了,做人的道理其實很簡單,關鍵是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把握。想想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怎樣才能夠彼此相處得更加美好,關鍵的還是要把握這樣一些基本的觀點,比如要多一些和平,少一些紛爭;多一些忍讓,少一些固執;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誤會;多一些關愛,少一些仇視;多一些關心,少一些冷漠;多給別人一些幫助,少一些斤斤計較;把別人的事要當作自己的事來辦,把別人的痛苦當作自己的痛苦來承擔,那麼,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是以范仲淹所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人生最高的思想境界,還是自私自利、信奉人不為已天誅地滅,這確實是考驗一個人是否真誠的試金石。
什麼叫考驗,關鍵就是看能不能經得起物質、金錢、美色的誘惑,能不能戰勝自我。誰都有冒險的精神,只不過有時變得較為理智,而有時卻變得比較愚蠢罷了。想想人的高尚與猥瑣之間有時候的區別也是很小的。在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裡,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些身外之物。看看那萬千的廣廈,每個人所擁有的也只有一張小小的睡床;美食千頓,一日也只不過是三餐而已。一個人光溜溜地來,光溜溜地去,生不能帶來,死不能帶走。這些非常淺顯的道理,誰都懂,但誰都又不懂。讀懂的,人便變得高尚起來,讀不大明白的,還在朦朧的世界中徘徊,讀歪了的,就會把罪惡當成理想,把犯罪當作快樂。
寫到這裡,於是便想起了明朝民族英雄于謙的那首《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應成為我們立身做人的基本準則和詮釋做人道理的最高境界。
202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