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旺族先行者——琳初公
文/劉付廣富 編輯/劉付羅金
劉傅氏十四世祖韶公,字宗球,號琳初;系廣東省化州市合江鎮同志堡村委華祝美村人。
公生於清·同治乙丑年(公元1865年),卒於民國37年(公元1948年),享年84歲。公生前 曾獲國學五品頂戴,獲教育部一等銀質嘉祥褒章。他是劉傅族族長,又是教育旺族的先行者。
他高瞻遠矚,最早提出“教育為強族旺族之基礎”的觀點。他在《辦學興宗之吾見》一書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綿世澤莫如積德,振家聲還是讀書。若要吾族人成材,必須重教辦學方可。重教興學才能造就人才,才能強族旺族,才能丕振家聲。”
他身體力行,用祖嘗谷,在麗川公祠辦“麗川小學”。從1942年秋季起招兩個班,學生絕大部分是劉傅氏族人。同時他又著手與劉傅子京等鄉紳籌辦“群成中學”。琳初公對大家說:“我們已辦了一所麗川小學,要再辦一間中學,用之教育培養吾族後人。只要吾族青年人有文化、有知識、有抱負、有志向,吾族就能強大、興旺發達;就能揚名兩粵,乃至全國。讓世人更進一步認識劉傅氏。”大家認為他說得對,就動用祖上祖嘗,在麗川公祠內辦起群成中學。大家公推舉琳初公為校董事長,負責群成中學日常事務。群成中學從1942年秋季開始招生,當時只招兩個班,共100多人,名曰“中一、中二班”。當時,這是石角地區唯一一所中學。
群成中學當時是中共活動陣地和傳播革命思想陣地。當時在群成中學就讀的有:劉傅勇、劉傅玠、劉傅錦、劉傅銅、劉傅國、劉傅艾、劉傅屏、劉傅秀英、陳慶光等一批進步青年。這一批有志氣進步青年,在共產黨員李瑞能、李鴻和劉傅勇的組織帶領下,先成立讀書會。他們學習革命書報,而主要是閱讀《論持久戰》、《新華日報》、《新民主主義論》、《評<中國之命運>》等書報。後來我黨又派鄒貞業等來山底活動,佔領群成中學思想陣地。致使有一批青年學生走上了革命之路,參加山底革命隊伍;而且還和有很多先進青年加入了共產黨組織。
這批先進青年成了山底革命的中堅力量。他們在山底地區廣泛發動群眾和組織武裝鬥爭;為解放、為民主前仆後繼進行武裝鬥爭。如後來他們立下了不杇功勳。如後來劉傅玠任石角區區長,1950年進入廉江縣委工作。劉傅勇解放後任廣西玉林地區專署中級法院院長、玉林市統戰部長、離休幹部、享受廳級幹部待遇。劉傅錦解放後曾任化州公安局副局長,封開縣公安局局長、政法委主任、人大常務委員主任等職。劉傅屏曾任中共山底支部組織委員、山底鄉鄉長、中垌公社黨委書記、中共化縣縣委候補委員、化州縣財貿辦公室副主任等職。劉傅秀英是烈士,被捕後,堅貞不屈,與敵人鬥爭到底,犧牲時才年僅23歲。……他們為解放為新中國成立、為建設新中國立下了功勳。他們也為山底、為劉傅族爭光,山底人民永遠銘記他們。
這也是琳初公辦學興教育的殊榮和業績。
同時,琳初公還大力資助劉傅騏赴法國勤工儉學,學習馬克思主義。回國後成為我黨早期領導人之一,並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廣州起義。他是叱吒風雲人物,是劉傅族人的驕傲;讓世界人對劉傅氏刮目相看。
琳初公是教育旺族的先行者。他為劉傅族發展壯大作不懈努力;讓族人崇拜不己。今天,我們生活條件更好,又有聯誼會架平臺;我們定要為教育興宗旺族作出貢獻。讓世人為劉傅氏喝彩!
注:本文首刊於第六期《劉傅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