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一節氣的到來表明雨量開始增多。“節氣在古代一般是用來指導農事活動的計時方法。當傳統的農耕社會已經遠去,我們需要了解節氣,並利用它為我們的生活服務。”岳陽醫院風溼科主任醫師薛欒說。
“雨水”節氣到來,意味著氣溫逐漸回升,不過早晚溫差仍較大,加之“神獸歸籠”人員聚集,容易給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的傳播創造條件。薛欒提醒,戴口罩、勤洗手和勤通風都是防病法寶,家長也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規範洗手、注意咳嗽禮儀等。一旦孩子出現發熱、出疹、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做好戴口罩等個人防護後到醫院就診。
“每個人應該保護好自己,注意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她特別提到了“春捂”的重要性,春寒乍暖,“春捂”可以有效防禦風寒。現代醫學認為,春季人體的下部血液迴圈要比上部差,很容易遭到風寒侵襲,故而“春捂”重點在於腰以下部位,尤其對於老人、小孩等抵抗力低下的人群。
那麼,“雨水”時節的運動又該注意些什麼呢?薛欒表示,這一節氣的早晚仍比較寒冷,霧氣大,不宜於做過於激烈的運動。可做些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鬆的運動;如果雨水過多,晨練時霧氣較重,應適當推後,尤其是患者有骨關節炎或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病人更要注意。
薛欒還提到,“雨水”節氣很容易出現口舌乾燥、口腔潰爛等情況,也就是俗稱的“上火”或“肝火上炎”。因此,此時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清淡飲食,以補充人體水分,豆苗、芥菜、菠菜、淮山、蓮子、柑橘、蜂蜜和甘蔗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我注意到申城梅花已進入了最佳觀賞期,早櫻也初醒了。”薛欒說,“‘雨水’到來後,紫外線增強,空氣中過敏原增多,花粉指數偏高,對於敏感性面板的姑娘來說,臉紅了、發癢了、刺痛了,各種敏感症狀就暴發了。”對此,她建議,過敏性面板人群出門時最好戴上口罩,回家後換上乾淨衣服。在飲食上要少吃魚蝦、海鮮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過敏現象比較嚴重,要立即到醫院接受專科醫生的診斷與治療。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