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宇宙的真實外篇(1)
距筆者《量子宇宙的真實(170)》之後,因為個人原因有些新觀點和理論新推論被迫近4年光景離開讀者的視線。
今天 我FORECASTYOU又回來了!
這四年裡,只有我的思緒有限的時間內在自由空間翱翔,憑著感覺內心的真實感受著以往理論的嚴謹和邏輯,我又有了新的認知和大膽的想法。我們這個宇宙其實在她誕生之日起命運就早已註定。
把時間指標駁回距今140億地球年之前,那時宇宙起源於極微的密碼湯環境構建的弦世界全息振盪結構。提起弦,它可不是等價超弦理論構建的費米實體,而是密碼場理論構建的一種特殊量子場,與宇宙相關的基礎常數相關聯,諸如普朗克常數,玻爾茲曼常數,引力場常數。她道出了資訊結構有一個最小全息映像結構,可統一用5*7全息維度模型構建描述。這個模型是資訊展開編碼實體結構的基礎,也是創造者。密碼場理論認為 資訊的展開構建實體萬物,基於模型的量子振盪隨機相變,而這個特殊量子場就是所有萬物時空出發點的量子疊加態,也就是大宇宙的原點。宇宙在膨脹之初,是無窮無盡的虛無, 對應密碼場世界的零味空間,用么正辛群N=31的SPIN(2N)表示 。它與5*7資訊模型相表裡。我們的宇宙基於資訊模型的1+1振盪展開編碼。計算表明,宇宙之所以四維時空可見,源於也只有這個四維引力空間才與模型的26維資訊世界相匹配。而振盪的本源是力量量的根基,是能源的構建者,也是弦的密碼場結構編碼物質組成因子構造實體事物的過程。弦是密碼場資訊凝聚的分形構造。她也是編碼味組態(夸克)執行者。更是生命DNA和 RNA遺傳結構的締造者。在密碼場結構中對應實體映像。量子本身是密碼場零點時刻的密碼湯分形子疊加。它本身不是資訊,而是資訊的構建載體,所以 資訊傳遞去編碼時空本體 的過程,是能量與物質因子的對接密碼子組裝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宇宙的79%皆是這個特殊量子場的貢獻,而剩餘的21%才是宇宙的實體構造。是密碼場資訊多重分形編碼的時空演化產物。也即非量子態的相對論引力場主宰的物質世界結構。其中,宇宙的常規顯態2%由特殊量子場貢獻、3%由相對論時空對應的那部分21%原始資訊場貢獻,餘下的18%加上量子場貢獻的近51%構造了我們現今宇宙膨脹的原始動力;但計算表明,它是引力構造的拓補結構,是一個宇宙整體,不能與常規物質分割;餘下的量子場26.8%左右貢獻給了暗物質。可見,宇宙的膨脹源於具備辛群對稱性密碼場資訊展開的多重分形複製和引力場映象主體的離散運動。
密碼場理論給出了弦的時空及其攜帶資訊的結構衍化的解釋和模型本質揭示。一切基於資訊模型的32引數整合,它的最大熵等於5,它是一切數的基元。模型31分解為6+7+8+9,這四個數也正是5+1.5+2.5+3.5+4的組合。這個模型道出了河圖洛書十個自然數排列組合的原理根源。其本質對映的是辛群對稱結構的維度演化也即全息表示。具備辛群對稱的資訊維度為什麼起源於1,而不是小於1的分數?理論計算表明,資訊熵是基於特殊量子場的原始貢獻,宇宙之所以有這幾個常數項的存在,是基於宇宙還有另一種附加結構,就是密碼湯。它是零味空間,是一個整體。是密碼結構組體的代名詞,它也是有限時空的本源。一個有限模型的最低邊界味數極限就是162,而這個數恰恰是量子黑洞的最小量子數要求。在辛群對稱下,密碼場存在量子空間2的N次冪與密碼場極限空間10的N次冪的無縫銜接,這個過程就是資訊全息複製的量子自身的糾纏本質。全息複製同樣存在不確定性。在密碼場理論中,密碼場極限空間是一個整體,他不能分割成獨立的量子場構成;這個N值最小值就是162,然,在弱場近似下,在研究事物的量子場貢獻的起源結構時,可以研究1的分形構造,但不是1的本體,而是基於零味空間之上的弦的構造,即負味空間的反演結構---正味空間,是辛群維度n>31的存在,它可以表示n+m的形式,其中m小於61。資訊繁衍的最終歸宿是三類八種結構,即三種熵結構並存的基元根基世界,即資訊熵、引力熵(物質熵)和黑洞熵。正味組態空間的反演離散的物質弱場世界就是我們人類觀測的現存多重分形宇宙。
密碼場理論給出了這個世界的不確定資訊的本源。量子不確定性源於資訊分形複製傳遞過程中的變異,這是自然規律,無法改變。這個資訊的構建就是五種自然力的博弈;體現能量動量與時空的關聯 ,這也是量子算符引入計算公式的根源,密碼場的全息模型揭示了資訊遺傳的基因特性,其編碼量子數必須以單位電荷數的集合形式進行資訊傳遞,其分數量子數是資訊分形的函式分解,但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其內部就是量子資訊糾纏的本質關聯性要求。分數電荷根源於資訊分形數,是變異係數的函式;密碼場理論基於密碼場基本假設(分形維數在時空任何形式轉換下具有不變性的前提下,全息標準模型永遠成立),意味著粒子標準模型在資訊尺度變換具備標度不變結構形式。它的推論就是把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直接無縫聯接起來。在這個基礎上,粒子標準模型擴充套件為弦上的資訊模型,用辛群表示。量子引力的最小結構就是攜帶24個資訊維度的二維引力波,即26維玻色弦和11維動力學空間,對應著5維引力子時空結構。即高維資訊分形特性可等價於低維時空結構的作用演化過程。而五維引力子時空邊界上的四維空間內在幾何量子數256即攜帶著色規範場資訊的E8結構。E8*E8的雜化弦理論揭示的就是密碼場資訊分形的繁衍生息的形式與過程。味組態填充E8結構,即64位資訊密碼編碼的組裝形式與過程。
密碼場理論揭示了自然界只有6種質量味組態結構可以資訊編碼展開空間尺度,未展開的消退於普朗克尺度的集合形式,質量為零。量子引力的二維引力構造嵌入最小空間標度維度為7,而恰恰是這樣,二維引力表示為兩個N=6的量子場疊加貢獻。它是彎曲空間與歐式空間的分水嶺,具備密碼場低能標度1Tev,對應於電弱統一標度。而弦的能量標度為10的16次冪Tev,兩者的關聯就是標準模型對稱破缺機制。密碼場模型計算表明,其結論推出這樣的關聯源於資訊分形的粗粒化過程,同時也是量子基數2來源的根本,它等價於兩者出現機率值的加法和。這裡的機率不是量子機率,而是全息元出現的維度佔據的可測空間比例,它關聯於波函式相角的變化,兩者之中只能一顯一隱,顯時可測,否則不可測。而機率關聯於波函式的振幅,兩者皆與資訊分形空間的關聯長度有關。這也正是波函式坍縮的可測行為的根本原因。
密碼場理論從根本上解釋了我們這個宇宙為什麼只能觀測到四維空間,為什麼量子波函式在觀測環境下坍縮及弦的密碼場分形資訊粗粒化構造本質。弦是一個關係結構,非測量本體。或者說,它是可變的關聯態存在形式。味組態佔據弦的關係網空間構造125種密碼子結構。弦在五維空間的邊界上資訊可內化為64+61的形式傳遞。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