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雙方爭奪了9年的老山如今到底是哪國領土?
文/文史紀事
在我國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天保鎮船頭村以南的邊境線上,有一著名景點,它橫跨原來中國和越南的12號、13號界碑之間,共有7個高地,總面積大約8平方公里,整個地區呈東低西高、南緩北陡之勢,平均海拔在1000至1400米,平均坡度在40度左右,主峰高度則為1422.2米,坡度則為60至70度左右,遠遠望去,巍峨雄壯,這就是老山地區。
除了風景優美之外,老山地區的戰略價值也十分重要。由於地處中越邊境線上,其制高點控制著麻栗坡至越南河宣省的重要通道,在天氣晴朗時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看清雙方邊境縱深20多公里,以老山主峰為中心點向三面延伸三條山樑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難攻易守。
在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打響前,老山地區的劃分依據1885年清法簽署的《中法新約》為準,其作為雙方騎線點,邊界線從老山珠峰劃過,兩邊一人一半,雙方也不在此處駐軍。
1979年對越還擊戰打響後,我邊防部隊分東線和西線共50多萬大軍突入越軍陣地,僅用了28天的時間就取得了勝利。慘遭痛擊的越軍不甘心這樣的敗績,於是在我邊防部隊回撤以後又越界侵佔了八里河東山、扣林山、法卡山、靠矛山、者陰山以及老山等諸多騎線點,並修築防禦工事朝我國境內炮擊襲擾,給我邊民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
鑑於此種情況,我邊防部隊只能再度出擊。1980年10月,收復羅家坪大山的戰鬥打響;1981年5月,收復法卡山、扣林山的戰鬥相繼打響;1984年4月,八里河東山、者陰山、老山等地的收復戰接連打響。
在成功收復老山、者陰山等地後,我主攻部隊隨後轉為防禦,越軍則不斷組織兵力進行大規模的反撲,部分陣地幾經易手,雙方你來我往纏鬥激烈。為了鍛鍊實戰能力,各大軍區相繼派兵前往老山前線參與戰鬥,雙方的對峙直到九十年代初才算結束。
邊境的戰事平息以後,雙方就邊界問題開始了交涉談判。我國本著和平友好的角度出發,幾年的談判下來,雙方終於談妥了邊界問題:
原先老山地區7個高地,其中1號、2號、3號劃歸我國,5號、6號、7號劃歸越南,4號為主峰,邊界從中間劃過,兩家一人一半。在兩山輪戰後,7個高地幾乎全部被我方佔領,重新劃分後我方退回4號以北,5、6、7三個高地“歸還”。
但由於老山主峰作為一代人愛國情懷的一種象徵精神,意義非凡,所以對於老山主峰的劃分與先前略有改動。主峰的頂部全都劃歸我國,原本中間劃過的邊界線移至主峰南坡上越方的一條巡邏道上,所以主峰實際由我國控制,算下來比原先多出了0.0077平方千米,比一個足球場還要大一些。
至於一直存在爭議的164處共計227平方公里的領土,雙方經過多輪交涉,最終確定我國劃得114平方公里,越南得113平方公里,徹底解決了領土爭端問題。
如今的老山已然成為愛國教育重要基地,5米高烈士雕像是戰士們十年間保家衛國的精神象徵,那高1.984米、寬0.428米的漢白玉紀念碑,代表著戰士們在1984年4月28號收復老山的犧牲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