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2月15日,元宵節,記者走進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向化藏族鄉將軍溝村。在村委會辦公室,駐村第一書記袁明利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正在討論如何做好鄉村振興鞏固、拓展、銜接的問題。
將軍溝村地處腦山地區,平均海拔3100米,過去村裡沒有集體經濟,單純靠種植業,規模小,效益差。2016年年底,駐村工作隊提出利用將軍溝村的秀美風光做大做強生態旅遊產業,給村裡留下一項可持續發展的產業。
順著村裡的瀝青路一路向前,路邊矗立的17座小木屋映入眼簾,這些小木屋是鄉村旅遊產業的專案之一。站在小木屋前,袁明利說,在這裡,遊客們不僅可以享受遊山、野炊、燒烤的樂趣,還能體驗一把農家生活。
短短几年,村裡在山上修建了棧道和亭臺樓閣,村民紛紛辦起了農家樂,遊客越來越多。
生態旅遊發展的最大受益者是村民,呂國珠就是其中一名受益人。2021年,呂國珠將自家的屋子改建成農家院,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透過一系列就業培訓,做起了農家樂生意。
“去年夏天,我們的農家樂生意做了一個月,純收入有一萬多元。”呂國珠喜氣洋洋地說:“脫貧攻堅讓我們摘掉了窮帽子,鄉村振興給我們帶來了又一春,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一年又一年,日子越過越紅火!”
說起生態旅遊,村民劉生海說:“我媳婦每年夏天都去家門口的農家樂打工,一天能掙90塊錢,現在她自己手裡有了錢,想買啥就買啥。”
將軍溝村一方面發展旅遊業為村民拓寬增收致富的路子,另一方面結合實際確定了“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發展奶牛、土雞養殖產業。
臨近中午,村民鄧文才還在牛棚裡忙前忙後,一會兒給牛新增飼草,一會兒又拿起掃把打掃牛棚,忙得不亦樂乎。他是村裡的養殖大戶,2016年加入了養牛的隊伍,透過6年的努力,養殖規模發展到現在的100多頭牛。
“黨的政策好,透過產業幫扶,這幾年我們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鄧文才說。
看到鄧文才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村裡有養殖經驗的村民緊隨其後走上了養殖的道路。大家忙著搭建牛棚、準備飼料、給土地施肥……
“現在大家掙上錢了,村裡家家戶戶有了小汽車,還有一半人在縣上買了樓房,以前說起將軍溝就是出了名的窮地方、光棍村。現在我們村裡一年娶了13個新媳婦呢!”劉生海說,這幾年村裡變化大,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讓環境變美了,也給村民帶來了收入。
村民的錢包鼓了,村子的面貌也煥然一新,摘掉貧困帽的將軍溝村更有信心、更有幹勁。這幾年,駐村工作隊還透過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和土地整理專案不斷扮靚將軍溝村。
“去年投資了600萬元,實施了旅遊提升專案,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專案等。”袁明利說,今後兩年,將軍溝村還要進一步完善村基礎設施,有效推動旅遊提質及種植和養殖業發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村莊美起來、產業興起來,美麗鄉村讓將軍溝村村民得到了真正的實惠。現在,駐村工作隊透過企業興鄉,進一步挖掘將軍溝村生態旅遊新產品,在將軍溝村打造了冰瀑觀賞及玻璃天橋燈光秀等冬季旅遊專案,緊緊抓住鄉村旅遊的“春天”,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走得越來越穩。